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1)  tax legal principle
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1.
Based on the studying of domestic researches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this article suggested that tax legal principle,revenue ensured principle,tax equity principle and tax efficiency principle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carried out in basic tax law as the most important fundamenta.
为此,建议借鉴国内研究成果和国际经验,在《税收基本法》的立法工作中确立和贯彻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财政收入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并对相关税收原则的关系进行定位。
2)  revenue legal principle
税收法定原则
1.
On imperfect of the constitution on revenue legal principle;
论税收法定原则的宪法缺失
3)  Statutory Taxation Principle
税收法定主义
1.
To improve the presumptive taxation system,the prime point is insisting on statutory taxation principle.
完善推定课税制度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较好地从法律的高度上界定推定课税中纳税人的权利,才可以较为完善地界定推定课税的适用条件、方法和程度。
2.
The current system not only breaches the statutory taxation principle and the trust and cooperation protective principle,but also presents the problems of ambiguous object,non-strict approach,unsuitable condition,lack of procedure restriction and too much legal conflicts,etc.
我国现行的推定课税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违背了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以及依赖合作保护原则,而且还存在着主体不明、方法不严、条件不当、缺乏程序制约以及存在较多的法律冲突等问题。
3.
Nowadays,the system of taxation law doesn t embody the statutory taxation principle, even deviate it tosome extent with the respects of much more authorized lawmaking, administrative powerenlarged.
但是,我国税法体系没有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税收法定主义的背离,主要表现在授权立法过多、行政权力膨胀等方面。
4)  legalism of tax revenue
税收法定主义
5)  tax legalism
税收法定主义
1.
A Co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n Tax Legalism;
税收法定主义的宪政思考
2.
Tax law practices neither permits to insist on tax legalism ignoring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credit,nor advocate the latter rather than the former.
税收法定主义与诚信原则是调整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两个不同的主张或准则。
6)  taxation fair principles
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补充资料:税收经济原则
      以适应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税制准则。税收原则之一。
  
  税收分配的源泉是经济领域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经济发展,生产增长,才会有充裕的税收。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论述中已有反映。19世纪时, 瑞士学者J.-C.-L.de西斯蒙第曾提出:"赋税不能触及资本,不能触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不可驱使资本外流,课税对象应为纯收入而不应为总收入。"概括起来就是税收经济原则。后来,德国学者A.H.G.瓦格纳在其四大税收原则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国民经济原则。现代中外学者对税收经济原则的论述,大体可以归纳为适应经济、保护税本和促进经济发展三项内容。
  
  适应经济 指税收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状况相适应,不能超越客观经济状况设置和改革税制。否则非但不能取得必要的财政收入,而且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例如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就只能以农业税为主,而不能以流转税为主;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国家,因其资本积累不足,一般应以流转税为中心而不能以所得税为中心设置或改革税制;工业发达国家资本积累充足,可以考虑以所得税为中心设置税制。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已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资金积累还很不充足,因此,只能选择流转税与所得税为双重主体的税制,而不能仅仅以一种所得税为主体来设置税制。随着一国经济情况的变化,税收制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地进行改革,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保护税本 指税收要保护其本源。税收只能课于税源,不能课及税本。犹如果实出自果树,只能摘取果实,不能损伤果树,否则就会造成税源枯竭。国民生产是税本,国民收入是税源,税收只能提取一部分国民收入,而不能伤害国民生产。
  
  发展经济 指税收必须促进经济的发展。如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要使经济扩展趋于平衡,以利于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收缩时期,税收要阻止经济收缩以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又如在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时候,税收应减少对产业的干预;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税收就应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工轻于商、生产资料工业轻于一般工业的税收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重工业从无到有,得到较快的发展。又如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国的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远远落后于加工工业的发展,国家从1991年起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引导资金投向薄弱环节,促使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化,以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