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Busworld
世界客车
1.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18th Busworld Fair European Exhibition and Bus-Week as well as China-Euro Bus & Coach Design Forum.
报道第18届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及欧洲客车周、中欧客车设计论坛的活动情况,介绍欧洲新型客车、底盘及部件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概念。
4) objective world
客观世界
1.
Analyze the Consciousness in Brief to the Reflection and the Creation Rela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A Notes is to Study the Theory of Reflexion of V.I.Lenin;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创造关系——学习列宁反映论思想的思考
2.
Based on the study of Qian Xuesen s latest work“Found the Theory on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thoughts on how to aceurately appraise the objective world,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objective world, vigorously greet the gauntlet of new century and carry forwar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scientific theory.
在初步学习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的基础上 ,对如何正确地面对客观世界 ,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 ,积极地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以及用科学的理论与决策管理机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了思考。
3.
How does the journalism reflect the present objective world? Is it a real, objective, thorough reflection of reality or just a reflection of a virtual world? What are the journalist reactions to scholars criticism? What is demanded of journalism? How should journalists honor their mission
新闻报道是怎样反映我们当今的客观世界的 ,是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现实 ,还是通过报道反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针对学者的批评 ,新闻界有何回应 ,新闻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至有辱使命。
5) the objective world
客观世界
1.
Language is the result of classifica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at human beings feel and are aware of through their senses.
语言是人类通过感官对自身所能感觉与意识到的客观世界进行分类切分的结果。
2.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semantic belongs to the objective language world, and also come from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people s subjective world.
进而讨论语义的模糊性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关系。
6) world system
世界体系
1.
The World System and Chinese Post-Modernization:Analysis of Political Economics;
世界体系与中国后期现代化:政治经济学层面的分析
2.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opened the gate of another transition of the world system.
冷战的终结,开启了世界体系又一次转型的大门。
3.
Adopting a long-term view from the world history and the evolutionary ideology embodied in economics,politics,sociology,philosophy and biology,this paper makes an adequat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regularity in the long cycles of the rising of great powers by focusing o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economic,political,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world system.
通过宏观的长期的世界历史视角,吸收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和生物学关于进化的思想,分析世界体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结构变迁进化的长周期过程,以及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可以发现,世界体系变迁并不是一个均衡点到另一个均衡点的一波又一波平稳的态势,而是表现为有规律地打破均衡,由不均衡到均衡再到新的不均衡的周期性进化。
补充资料:世界农业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在19世纪最后20年和20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世界性资本主义农业生产过剩的危机。
农业危机的特点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样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农业危机与工业部门的经济危机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①农业危机开始发生比工业危机要晚几十年,此后这两种危机也往往不是同时发生的;②拖延的时间大大长于工业危机,两次农业危机之间的相隔时间也比较长,致使农业危机的周期性不象工业危机那样明显;③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的影响要比工业部门大得多。
农业危机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原因在于:①资本主义的农业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落后于工业。因此,在农业部门中,危机条件的成熟要晚于工业。②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比工业部门低得多,而农产品主要被用作消费资料,致使农业的再生产过程受固定资本更新的影响比工业要小得多。③农产品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其消费弹性也不如工业产品大。所以农业部门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容易发生危机,而在危机发生后又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容易克服。
19世纪后期的农业危机 发生于19世纪的最后20年。促成这次危机的重要因素,是当时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使印度和美洲大量的廉价粮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入欧洲。欧洲国家因此出现了粮食的大量过剩。这次农业危机持续了约20年。英国受到的打击最严重,农产品价格猛跌,其中小麦的价格降低约一半,牛肉的价格下跌了近 1/3。大批农场因之破产,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减少了一半。法国受的影响也不小,1872~1913年,法国小麦的播种面积从694万公顷减少为654万公顷,小麦产量相应地从9000万公担下降为8700万公担。在德国,农产品的价格也连续下降,小麦价格在危机期间下跌了1/4以上。但这一时期正是德国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相对说来德国受到的影响要比英、法两国小得多。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农业危机 在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又一次发生严重的农业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囊括了谷物、畜牧和经济作物等各部门。这次农业危机和当时发生的经济危机一样,是从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开始的。美国农产品价格在1929~1933年下跌了一半以上,德国的农产品价格下跌了将近 1/3。由于农业危机,世界的农产品库存增加了150%,其中小麦增加110%,糖增加230%,橡胶增加310%,棉花增加1倍。由于农产品大量积压、过剩,许多国家的资本家大量销毁这些农产品。在美国,小麦和玉米被用作燃料来代替煤炭,大片棉田不进行收割;在巴西,有几百万包咖啡被投入大海;在欧洲,牛奶被倒入湖泊和河流。严重的农业危机使大批农户破产。1920~1929年,美国破产农户达53万个;英国的农场总数在1913~1928年期间减少了 35000多个。与此同时,农业的集中加速了。到1930年占地1000英亩以上的美国大农场已占有全部耕地的28%。和19世纪末的农业危机一样,这次农业危机也大大加剧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使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农业危机对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为了摆脱危机,大农场主纷纷采用农业机械,以降低成本,加强竞争能力。因此,正是在农业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同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农业机械化的进展也比较迅速,农业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美国1925~1929年同1910~1914年比较,生产每100蒲式耳小麦所需的劳动,就从106人时减少到74人时。但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从严重的农业危机中解脱出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农业危机才告结束。
农业危机的特点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样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农业危机与工业部门的经济危机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①农业危机开始发生比工业危机要晚几十年,此后这两种危机也往往不是同时发生的;②拖延的时间大大长于工业危机,两次农业危机之间的相隔时间也比较长,致使农业危机的周期性不象工业危机那样明显;③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的影响要比工业部门大得多。
农业危机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原因在于:①资本主义的农业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落后于工业。因此,在农业部门中,危机条件的成熟要晚于工业。②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比工业部门低得多,而农产品主要被用作消费资料,致使农业的再生产过程受固定资本更新的影响比工业要小得多。③农产品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其消费弹性也不如工业产品大。所以农业部门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容易发生危机,而在危机发生后又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容易克服。
19世纪后期的农业危机 发生于19世纪的最后20年。促成这次危机的重要因素,是当时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使印度和美洲大量的廉价粮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入欧洲。欧洲国家因此出现了粮食的大量过剩。这次农业危机持续了约20年。英国受到的打击最严重,农产品价格猛跌,其中小麦的价格降低约一半,牛肉的价格下跌了近 1/3。大批农场因之破产,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减少了一半。法国受的影响也不小,1872~1913年,法国小麦的播种面积从694万公顷减少为654万公顷,小麦产量相应地从9000万公担下降为8700万公担。在德国,农产品的价格也连续下降,小麦价格在危机期间下跌了1/4以上。但这一时期正是德国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相对说来德国受到的影响要比英、法两国小得多。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农业危机 在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又一次发生严重的农业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囊括了谷物、畜牧和经济作物等各部门。这次农业危机和当时发生的经济危机一样,是从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开始的。美国农产品价格在1929~1933年下跌了一半以上,德国的农产品价格下跌了将近 1/3。由于农业危机,世界的农产品库存增加了150%,其中小麦增加110%,糖增加230%,橡胶增加310%,棉花增加1倍。由于农产品大量积压、过剩,许多国家的资本家大量销毁这些农产品。在美国,小麦和玉米被用作燃料来代替煤炭,大片棉田不进行收割;在巴西,有几百万包咖啡被投入大海;在欧洲,牛奶被倒入湖泊和河流。严重的农业危机使大批农户破产。1920~1929年,美国破产农户达53万个;英国的农场总数在1913~1928年期间减少了 35000多个。与此同时,农业的集中加速了。到1930年占地1000英亩以上的美国大农场已占有全部耕地的28%。和19世纪末的农业危机一样,这次农业危机也大大加剧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使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农业危机对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为了摆脱危机,大农场主纷纷采用农业机械,以降低成本,加强竞争能力。因此,正是在农业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同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农业机械化的进展也比较迅速,农业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美国1925~1929年同1910~1914年比较,生产每100蒲式耳小麦所需的劳动,就从106人时减少到74人时。但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从严重的农业危机中解脱出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农业危机才告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