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佚书钞
1)  collected writings of ancient works no longer extant
古佚书钞
2)  The lost words of lost ancient book
古佚书佚文
3)  TK 187 author-unknown book on classic formulas
TK187佚名古方书
4)  lost writings
佚书
5)  Lost books of Ming Dynasty
明初佚书
6)  Antiquities of Canton
羊城古钞
1.
Life and academic experience of Qiu Juchuan,the rarely known Shunde historian were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cal county annals and scholar s records so as to provide readers the reference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e work "Antiquities of Canton" and its writer.
通过本地县志以及当时文人零散的记录勾勒出鲜为人知的顺德历史学家仇巨川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为后人品读《羊城古钞》和了解作者提供背景资料。
补充资料:辑录佚书

辑录佚书

历代典籍,经水火兵燹,多有亡佚,“佚”,或作“逸”,当散失讲,佚书是指失去不传的书,辑,聚集、收集之意,辑佚,即收聚散失之意。有些佚书名亡而实不亡,在其全书佚失之前,它的一些章节、语句曾被其他古书。古注、方志类书、总集引用过,因此而保留下来。辑佚就是把各类传世古书中所征引的原佚书的某些章节、语句搜辑起来,掇拾补录,以存原书的残篇及概貌,被辑出的佚书,就是辑佚书,如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会稽故书杂集》均为辑佚书。通过辑侠,可以“存旧学之梗概,窥古人之崖略”。一则可以使佚书复见于世,丰富古代文化典籍;二则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李一氓先生就说:“古人从许多丛书、类书中沙里淘金似的,辑出了不少佚书,对学术贡献巨大。”可见辑佚之重要价值。

(一)辑佚小史

辑佚工作始于宋。王应麟辑郑玄《周易注》、《尚书注》及三家诗(即《诗经》的齐、鲁、韩三家说)为辑佚之始,而近人叶德辉则提出,在此之前,已有辑《相鹤经》者。宋代学者不仅动手搜集佚书,而且还对这一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理论,郑樵就提出了“书有名亡实不亡”的观点,他说“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有不可以求者,有不可求者”,这一论点对后世建立辑佚理论和方法颇有影响。

辑佚工作在元代没有多大发展。明代不仅辑佚活动较元朝大有进展,而且在理论上也有新的突破。元末明初陶宗仪之《说郭》辑录明代以前的小说史志,值得称道;孙珏从汉唐古籍之中,广泛搜辑六经、《论语》、《孝经》的纬书和河图、洛书的佚文,编成《古微书》36卷,是一部专辑纬书的著作;张博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开始辑录诗文,如《魏武帝集》,《隋书·经籍志》记为26卷,新旧《唐书》的经籍、艺文志均为30卷,后佚,张氏辑得1卷,十分难得。明人祁承◇在《澹生堂藏书约》中的《藏书略》,对辑佚的理论和方法有十分精彩的论述。如他论书之亡佚情况说:“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者,然唐人之著述尚存之;书由著于唐而亡于宋者,然宋人之纂集多存之。”他本人在阅读古书时,就经常注意失传的前代之书,如被引用,或者散见于注解之中,他也分别检录出来,辑到一起,如在宋代类书《太平御览》中辑出《周易坤灵图》、《禹时钩命诀》、《春秋考异邮》、《惑精符》之类,在《北堂书钞》中辑出《会稽典录》、《汉纪》等。

清代考据学大兴,由于推崇汉学,而汉代经说由于时代久远,大部分散佚了,因此,这些校勘考据学家又千方百计地去搜集古经解,于是又成了辑佚学家。政府组织的有四库全书馆,周永年等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448种,其中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都有,不少是部头可观的失传已久的名著,如《旧五代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周髀算经》、《农桑辑要》、《苏沈良方》、《宝真斋法书赞》等。私家辑录更为可观,其中最著名的有黄奭的《黄氏逸书考》(又名《汉学堂经书》),分四类:《汉学堂经解》115种。《通讳》72种、《子史钩沉》84种、《通德堂经解》17种,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逸书》,其中:经编453种(缺21种〕、史编8种、子编门2种(缺问种),计569种,还有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共746卷。

到了现代,辑佚工作又进一步发展到小说(如《古小说钩沉》)、词(如《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同补遗》等)、戏曲(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曲选外编》等)、诗话(如《宋诗话辑佚》)及其他(如《秘康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特别是当代人著作佚文(如鲁迅的集外文)也有人从事搜集。

前人在古书辑性方面付出了不少心血,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些都得我们去珍惜。但是有些辑佚书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