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考试悖论
1)  examination paradox
考试悖论
1.
Prediction paradox,also called the surprise examination paradox or unexpected hanging para- dox,is a famous logic paradox,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by many academic experts but has no publicly- recognized solutions.
"突然演习悖论"又称"意外考试悖论"、"意外绞刑悖论"等,是一个著名的逻辑悖论,许多学术大家都对其有所讨论,但至今没有公认的消解方案。
2)  On the Blongingness of Paradox
试论悖论的归属
3)  theory examination
理论考试
1.
To regulate histology examin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 well as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differentiation degree of the exam so as to upgrade the level of teaching histology,we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stology multimedia-based sample test and theory examin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为了规范留学生考试,提高留学生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提高留学生组织学教学水平,对我校2005级留学生的组织学多媒体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教研室设计的留学生组织学多媒体标本考试是合理的,组织学多媒体标本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它本身能够直接检测留学生对组织学实验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应留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留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学学习的学习效果反馈器发挥重要的作用。
2.
Methods: 2 790 nurses in 66 hospitals were selected to attend thebasic theory examination and 330 attend the clinical operation examination.
方法:抽查66家医院共2790人进行"三基"理论考试,330人进行临床操作考试,结果用SPSS11。
4)  SOT [英][sɔt]  [美][sɑt]
申论考试
1.
SOT is the acknowledged difficulty as an exam subject of civil services.
从申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分析,相关能力和素养的缺失是学生无法完成写作任务的主要原因。
5)  examination theory
考试理论
6)  Comment on and Analysis into Examination
"考试"论析
补充资料:EPR悖论
      A.爱因斯坦、B.波多尔斯基和N.罗森1935年为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而提出的一个悖论。又称 EPR论证。EPR 是这三位物理学家姓的头一个字母。这一悖论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观物理实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等人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不满足这些判据,所以是不完备的。在论证中,爱因斯坦等人设想了一个测量粒子坐标和动量的思想实验,后来D.玻姆把它简化为测量自旋的实验:考虑两个自旋为 1/2的粒子A和B构成的一个体系,在一定的时刻后,使A和B完全分离,不再相互作用。当我们测得 A自旋的某一分量后,根据角动量守恒,就能确定地预言 B在相应方向上的自旋值。由于测量方向选取的任意性, B自旋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应都能确定地预言。所以他们认为,根据上述实在性判据,就应当断言B自旋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同时具有确定的值,都代表物理实在的要素,并且在测量之前就已存在,但量子力学却不允许同时确定地预言自旋的 8个分量值,所以不能认为它提供了对物理实在的完备描述。如果坚持把量子力学看作是完备的,那就必须认为对A的测量可以影响到B的状态,从而导致对某种超距作用的承认。EPR 实在性判据包含着"定域性假设",即如果测量时两个体系不再相互作用,那么对第一个体系所能做的无论什么事,都不会使第二个体系发生任何实在的变化。人们通常把和这种定域要求相联系的物理实在观称为定域实在论。
  
  围绕着EPR悖论,物理学界和哲学界一直有争论。N.H.D.玻尔对EPR实在性判据中关于"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在测量过程中虽然没有对B施加力学干扰,但由于作用量子的不可分性,微观体系和测量仪器构成了一个整体,测量安排是确定一个物理量的必要条件,而对体系未来行为所预言的可能类型正是由这些条件决定的。这样, EPR关联性就可以在量子力学范围内得到合理的解释。对 EPR论证的另一方面的批评,是针对其定域性假设。20世纪70年代以来,根据对J.S.贝尔提出的定域隐变量理论关于相关体系的关联度的判别式(简称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研究),倾向于否定建立在定域性假设基础上的定域隐变量理论,从而增加了人们对定域实在论的怀疑。这意味着把世界看作由空间上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各部分组成的看法不一定普遍成立,支持了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