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花袭人
1)  Hua Xiren
花袭人
1.
The Emotional Attachment Explained by Flowers in a Nice Night——Illustration of love between Jia Baoyu and Hua Xiren;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与花袭人爱情举证
2)  The fragrance of flowers assails one's nose.
花气袭人。
3)  Discussion of Hua Xiren
论花袭人
4)  Xiren
袭人
1.
Analysis of Slavishness and Flaunting in Xiren s Character;
争荣夸耀人皆谤 温柔和顺岂同嫌——袭人形象解读
2.
Plead for Xire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Needs;
从个人需要理论出发为袭人辩护
3.
The Narrative Fog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the Ambiguity in Image of Xiren;
红楼叙述迷雾与袭人形象的歧义性
5)  XI Ren
袭人
1.
A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 of XI Ren with the Characters of YUAN Yang,PING Er and QING Wen;
袭人与鸳鸯、平儿、晴雯人物性格之比较
2.
Fairyland Isnt Peony --Xi Ren Didnt Follow Xue Baochai;
桃花牡丹岂相袭——驳袭人是宝钗的影子说
6)  Xi-ren
袭人
1.
The True Love between Bao-yu and Xi-ren;
贾宝玉和袭人的世俗情缘
补充资料:花袭人
花袭人
花袭人

花袭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丫头。细挑身子,容长脸儿,生得非常姣俏。她原是贾母房里的,原名花蕊珠,后服侍史湘云。因贾母疼宝玉,恐别人伏待得不周到,便把她拨给了宝玉。宝玉读诗见有花气袭人知昼暖因改名袭人。她性情温柔诚厚,服待宝玉,无论衣食冷暖,真是无微不至,既是她最宝贵的处女贞操,亦献给了这位小宝爷。所以她在怡红院中的地位是微妙的。到王夫人正式改发她的姨娘月例时,只不过是由秘密成为公开的秘密而已。她的性格和宝钗相类似,因此很自然地她和宝钗间的感情也比较好。相反的,她最担心的一件事,似乎是宝玉娶黛玉了。她在王夫人处欲言还止的神情,以及她几次到黛玉那边去试探口气,便是很好的证明。她的愿望是达到了,但宝玉的出家,她究竟算不得是公开的跟前人,谈不上守节。她原想一死了之,但究因一再的不忍和姑息,嫁给了宝玉的朋友蒋玉菡。不曾连累别人,也救了她自己。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注释]

这一首是说袭人的。

1.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

2.空云似桂如兰——“似桂如兰” ,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小说中改“骤”为“昼”) 中取“袭人”二字为她取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二字则是对香的否定。

3.堪羡——值得羡慕。在这里带有调侃的味道。优伶,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

4.公子——指贾宝玉。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续书未遵原意,写袭人在宝玉出家为僧之后才嫁人,细究起来,就不甚切合诗意了。

[鉴赏]

袭人原来出身贫苦,幼小时因为家里没饭吃,老子娘要饿死,为了换得几两银子才卖给贾府当了丫头。可是她在环境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却和睛雯相反。她的所谓“温柔和顺”,颇与薛宝钗的“随分从时”相似,合乎当时的妇道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这样的女子,从封建观点看,当然称得上“似桂如兰”。作者在判词中用“枉自”、“空云”、“堪羡”、“谁知”,除了暗示她将来的结局与初愿相违外,还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这一点,脂砚斋的体会不同,他口口声声称“袭卿”,可能把作者的微词也当作赞词了。

在评这首判词时脂砚斋说:“骂死宝玉,却是自悔。”(是说作者自悔)这也许只是脂砚斋自己的观点,未必尽符作者本意。然而,观点尽管不对,批语却仍有研究价值,因为这样批还是话出有因的,否则何以袭人后来嫁给蒋玉菡,倒说宝玉(他的形象中当然有作者的影子在)是该“骂”应“悔”的呢?我们理解是宝玉后来的获罪沦落与袭人嫁人,正是同一变故的结果——即免不了招来袭人担心过的所谓“丑祸”。宝玉为此类“毛病”曾挨过父亲的板子,但他是不会改“邪”归“正”的,所以终至成了累及封建大家庭利益的“孽根祸胎”。当事情牵连到宝玉所亲近的人时(也许与琪官交换汗巾的事还要成为罪证),袭人既不会像晴雯那样索性做出绞指甲、换红绫小袄之类不顾死活的大胆行动,甚至也不可能象鸳鸯那样横了心发誓说“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我也横竖不嫁人就完了。若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袭人唯一能用以表示旧情的,只不过是在将来宝玉、宝钗处于“贫穷难耐凄凉”时,与丈夫一起对昔日的主人有些生活上的资助而已,即脂批所谓“琪官(蒋玉菡)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甲戌本第二十八回总评)所以,不管袭人的出嫁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反正,在脂砚斋看来,这是宝玉不早听从“贤袭人”劝“谏”的结果,是宝玉的过失,故曰该“骂”应“悔”。但实际上曹雪芹并没有什么“自悔”,他后面还借“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的诗句来暗示袭人的画(第六十三回),这不也含有嘲讽的意味吗?再看册子里所绘的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除了“花”、“席”(袭)谐音其姓名外,“破席”的比喻义也并不光彩。当然,袭人的可讥议并不是什么她不能“从一而终”,而在于她的奴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