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儿童自卑心理
1)  children's inferiority
儿童自卑心理
2)  Inferiority Complex
自卑心理
1.
Hong Xiuquan s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Character Trait;
试析洪秀全的自卑心理和性格特征
2.
Feminine Consciousness and Inferiority Complex in Charlotte Bronte s Novels;
自我意识与自卑心理——夏洛蒂·勃朗特与她的小说
3.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orr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feriority Complex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正
3)  inferiority [英][ɪn,fɪəri'ɔrəti]  [美][ɪn'fɪrɪ'ɔrətɪ]
自卑心理
1.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realize their socialization, while inferiority is the obstacle to make it.
人际交往是高职生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自卑心理是导致其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2.
The paper has investigated the inferiority, coping sty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of 329 middl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该研究通过对329名中职生进行应对方式与自卑心理的问卷调查,考察了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中职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是由于动机与期望过高和过早断定自己能力不行而引起;(2)中职生大多数能选择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应激事件;(3)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3.
The causes of the inferi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analyz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adaptation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分析了当代专科院校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卑心理的调适方法。
4)  inferiority feelings
自卑心理
1.
Interpersonal safety is defined as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base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t greatly contributes to the inferiority feelings of college students.
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我评价不当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它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当中,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有着不良影响。
2.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esearch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practice showed that inferiority feelings were widespread among college students.
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界定多从消极层面入手,很少看到自卑心理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它也可能成为个体前进的动力。
5)  child psychology
儿童心理
6)  Children Psychology
儿童心理
1.
Based on consulting lots of research materials of children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basis of the initiate training of Wushu in children of 7~9 years old and the problem whether it conforms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Wushu training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在参阅大量的儿童心理、生理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 7~ 9岁儿童开始武术启蒙训练的心理、生理学依据以及是否符合武术运动训练专项特点、要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补充资料:《儿童心理之研究》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著。商务印书馆1925年作为"大学丛书"分上下两卷出版。全书共24章,其中部分章节在出版前曾作为专文在杂志上发表过。本书于1930、1933、1947年多次再版,1983年收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收入时删去了原书中的"道德问题"和"研究3岁以内儿童之方法"两章。
  
  作者从1920年开始,主要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尤以出生到3岁时的心理发展为重点,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观察实验研究。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来说,儿童期是接收文化的时期,文化的传递很大程度上是靠儿童期的功用;对家庭来说,儿童的重要地位在于巩固家庭的团结力,增进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家庭成员间的同情心、牺牲精神等均可因此得到格外的发展和培养。
  
  作者是中国最早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之一,该书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出版之后,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对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著名学者曾给予高度评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