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跳高训练
1)  high jump training
跳高训练
1.
Application of self-efficacy theory in university woman s high jump training and effect research;
自我效能理论在高校女子跳高训练中的运用及效果研究
2)  pole vault training
撑杆跳高训练
1.
In this paper,function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in pole vault training,problems to be heeded to in applying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were analyzed.
对撑杆跳高训练过程中心理暗示的作用、操作程序 ,以及运用心理暗示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撑杆跳高训练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心理暗示 ,能及时地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有利于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3)  long-jump training
跳远训练
4)  take-off training method
起跳训练法
5)  altitude training
高原训练
1.
Study on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altitude training;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的研究
2.
Research on Monitoring Altitude Training Intensity for the Plain Bicycle Athletes;
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研究
6)  plateau training
高原训练
1.
Methods: 6 young male plateau athletes were tested four times in plateau training and in plain competition.
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
补充资料:撑竿跳高
撑竿跳高
pole vault 
    运动员持竿在快速助跑中,将竿插穴起跳,借助撑竿的支撑与弹力,使身体越过横竿的一种田径运动项目。撑竿跳高由原始的撑竿跳跃演变而来,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开始于18世纪中叶,1896年第1届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撑竿最早用木竿,19世纪末20世纪初,采用重量轻、弹性较好的竹竿。1924年采用木制插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使用坚固的金属竿。1962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正式批准使用弹性强的尼龙竿。落地区铺设长5米、宽5米的海绵垫。这些设备器材的改革,促进了撑竿跳高技术的发展。
   
   

撑竿跳高比赛

撑竿跳高比赛


   
   比赛时撑竿折断不算试跳失败,可以再跳一次。起跳后握竿的上手不得再向上移动,下手移动也不得超过上手。运动员试跳前可以要求前后移动跳高架,但向前移动不得超过40厘米,向落地区方向移动不得超过80厘米。撑竿跳高的完整技术是由持竿助跑、插竿起跳、悬垂摆体、后翻举腿、引体转体、过竿和落地等环节组成。握竿的高低,与助跑速度、技术水平、身高、臂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两手握距一般约70~90厘米,助跑距离在35~45米之间。助跑要求快速、平稳、自然有力。在助跑最后3步中完成降竿、举竿和插竿起跳等一系列动作。起跳点应在握竿投影点前约5~10厘米处。起跳角度约为70°~75°。起跳时右臂伸直,左臂屈成90°,左手抵住撑竿。进入悬垂阶段身体要保持短暂的反弓姿势。在身体前摆中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然后以肩为轴做团身后翻举腿动作。当撑竿将要伸直时两臂沿撑竿纵轴向下做快速有力的拉引,在髋和两腿贴近撑竿上举中向左转成单臂倒立姿势。当大腿腾越过竿时,小腿下压,紧接着做收腹、含胸、低头等动作,使躯干和头依次以弧形过竿,然后团身落在海绵垫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