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夏商考古学
1)  Xia-Shang archaeology
夏商考古学
1.
In the meantime,the project has promoted greatly the development of Xia-Shang archaeology.
与此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夏商考古学的发展。
2)  A textual research on Zi Xia s Yi studies
子夏易学考
3)  archaeology [英][,ɑ:ki'ɔlədʒi]  [美]['ɑrkɪ'ɑlədʒɪ]
考古学
1.
A Pioneer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 Review of Katheryn M.Linduff and Yan Sun s Gender and Chinese Archaeology;
中国性别考古学的开篇之作——评《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
2.
An analysis on the academic impact of the author,institution and the district in Chinese archaeology;
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
4)  archeology [英][,ɑ:ki:'ɔlədʒi:]  [美][,ɑrki'ɑlədʒi]
考古学
1.
The luminescence dating is one of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of geology and archeology.
根据释光测年是地质学研究和考古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断代方法,总结出了在近十多年来应用该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进展:(1)主要包括激发光源、晒退光源、辐射源以及操作软件等技术设备方面的巨大进展,以及由于释光测年技术设备精度的提高而由此极大地降低了释光测年的系统误差;(2)以单片再生测年技术和线性调整技术为代表的多种测年方法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同类型样品等效剂量的测定更加准确,而且测年流程更加简单易于操作;(3)测年材料不仅包括经受热过(主要是陶瓦)和经充足曝光的物质,同时对未经充足曝光的物质(如水积物和崩积物等)和其他经受热过的物质(如断层泥等)等也进行了大量的测年研究,从而极大地拓展了释光测年的应用领域;(4)各种年剂量测定方法的相互补充降低了在年剂量测定方面的不确定性。
2.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the Greek mythological studies abroad are really active,and students and scholars employ a variety of methods,namely thematology,religious studies,archeology,genealogy,espe- cially the adoption of genealogy and the philosophical return which has opened up a new field for the Greek mythological studies.
新世纪伊始,国外希腊神话研究显示出勃勃生机,各种研究方法异彩纷呈,涉及到主题学、宗教学、考古学、谱系学等,尤其是谱系学方法的介入和哲学方向的回归,给希腊神话的研究带来了可喜的亮点。
5)  scientific archaeology
科学考古
6)  archeologist [,ɑ:kɪ'ɔlədʒɪst]
考古学家
1.
As a well-known contemporary historian,archeologist and expert in the study of paleography and document.
作为当今负有盛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李学勤先生早期的治学经历却十分独特。
补充资料:商周考古
商周考古

    通过考古发掘对商周历史进行的研究。中国考古学按王朝划分研究对象的学科分支之一,属于历史考古学范畴。研究范围相当于历史上的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对商代之前的、中国最早的王朝夏,实际上也纳入了商周考古的范围(见夏文化)。
   商周考古与史前时代不同,商代、周代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体系,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兴起了一批城市。这些特点说明商周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相对其过去而言,出现了重大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和研究,特别是50年代以后,商周考古取得了很大成就,补充了历史文献的不足;但也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有待继续探索。
    简史 自北宋时期形成的金石学,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目的用以“证经补史”,仍属于古物学范畴。20世纪20年代,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此后才有科学的、全面的商周考古。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为商周考古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已经初步建立起商周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对夏文化及商周文化渊源的探索已使问题逐渐明晰;所积累的大批资料,对商周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了解不断深入;同时,对华夏族周围的少数民族与方国文化也开始了研究。随着研究的发展,还出现了甲骨和青铜器分支。
    研究成果 主要为下列几个方面:
    分期  通过对商周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明确了商文化序列和西周、东周文化分期。简言之,商代文化可分为早、中、晚3期,通常以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文化为三者的代表,但也有人认为二里头文化自1~4期均属于夏文化。西周文化据丰镐遗址分为早、晚两期;据西周青铜器则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属于武王至穆王、恭王至夷王、厉王至幽王3个阶段。东周文化,春秋自公元前770~前476年,分作3期,每期约100年;战国自前475~前221年,也分作3期,每期约85年。
    都城与聚落   城的出现可上溯到龙山文化时期,都城则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最早。那里发现的大型宫殿和各种作坊遗址,揭示出中国早期都城的面貌。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发掘则使人们对商代中、晚期的都城有了认识。偃师商城发现于1983年。黄陂盘龙城遗址则是商代的方国城址。西周的都城一在周原(见周原遗址),一为丰镐。前者是周人灭商之前的都邑,后者是西周时期的京城。东周时期经济发展,城市迅速兴起,列国都城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齐、鲁、燕、晋、赵、秦、楚的都城及东周洛阳城、郑韩故城城址中,有的未发现城墙,如二里头、殷墟、周原、丰镐;有的则发现了用夯土筑起、进行防卫的城墙,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及东周列国都城。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布局,对宫殿区、作坊址、平民居住区、王陵区和平民墓地等具有统一安排。宫殿常建在地势较高的地点,并筑成高台,在都城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宫殿建筑,由堂、庑、门庭等组成,其格局形式为后世的宫殿所继承。在偃师商城中已出现大城中有小城的格局;至东周时期都城均包括宫城和郭城两部分,国君居宫城,平民区与作坊则在郭城内。商周时期的村落遗址也有大量发现,多见小型居址和手工作坊及墓葬等。其中有少数规模较大,如河北的藁城台西遗址。
    墓葬 发现当时社会成员与其生前生活状况相对应,死后的葬制也反映出他们的等级差别。君主与大贵族的墓规模宏大,还设有墓道,已知有的四条、有的两条或一条。随葬品极丰富,包括青铜、玉、漆、象牙等各种质料的珍贵物品,许多大墓中有殉人。在殷墟的侯家庄商王陵区还发现大规模的祭祀场所。中型墓一般无墓道,但有棺有椁,并有较多的青铜礼器和玉石器、骨牙器及漆器等。晚商至西周早期,殉人之风颇盛,在一些中型墓中也发现一至数个殉人。商周贵族还以随葬青铜礼器的组合与数量,显示死者生前所属的等级 。小型墓一般有棺,随葬品以陶器和少量兵器最为常见。在各个遗址中几乎都发现被丢置于坑穴中的尸骨,有的身首分离或残缺不全。商周时期墓葬的情况,与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是一致的。
    经济生活   商周两代历时千余年,通过考古发现社会经济获得了可观发展。农业作为主要经济部门,已能提供较多剩余产品,去满足手工业者的需要,并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手工业的分工更细。科学技术也有较快发展。这一时期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东周时期还完成了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
   商周时期的手工业有采矿、铸铜 、冶铁、制陶、琢玉、制骨、纺织及漆工、木工等门类。
    青铜手工业在商周时期处于繁盛阶段。工匠们从矿山采掘铜矿石进行冶炼,提取铜金属后,与铅、锡等合理配比,铸造出不同用途的青铜器具,如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装饰品及货币、建筑构件等。品种之多,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礼器的数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在各个都城遗址中几乎都发现了铸铜作坊址。工匠们使用泥范,熟练地采用分铸法,铸造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东周时期还出现了失蜡法铸造工艺,并将焊接、鎏金、嵌红铜等技术用于制作青铜器。这时的青铜铸造业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侯马铸铜遗址)。
   冶铁制品出现于西周晚期,但对铁的认识可上溯至商代,当时工匠们已将陨铁嵌在兵器的刃部加以利用。春秋时期,铁金属被用于制作剑、鼎等器具,并出现了生铁与铜制品。其中生铁的发明比国外要早1800多年。战国中期以后,铁工具已在农业和手工业中起支配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陶器是古代居民日常使用的物品,遗址中发现的陶窑与制陶工具很多。从商代中期开始,工匠们用高岭土烧制出原始瓷器,向日后发明青瓷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漆器的出现可上溯到史前时期。西周漆器已出现了镶嵌螺钿的工艺。东周漆器除木胎外,还有夹纻胎,工艺更精。战国中晚期出现了釦器,即在漆制器皿的口缘附加金属釦套的器皿。
   商代与西周的丝织品,已知有绢、罗等。东周时期的南方楚墓保存随葬品的条件较好出土有绢、纱、罗、锦、刺绣等不同品种的丝织品。它们织造精良,色泽鲜艳,纹样华丽表明2000余年前中国的纺织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制作玉器也是重要的手工行业。商代的治玉技术已相当成熟,制作出各种色泽、不同用途的器具与装饰品。特别是利用原料天然色泽的变化而制成的俏色玉器,更是反映了工匠们的才智和玉器工艺的成就。商代与西周的玉器均为软玉,东周时期已用硬玉,并将玉器与金银器工艺结合起来,生产出包金、镶银的精美华丽玉制品。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铸币在东周列国中流行起来,黄金也成为交换的媒介,度量衡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化与艺术  文字的使用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当时的文字多刻在甲骨、铜器及玉石器、陶器上,也有部分写在玉石片、简牍、丝帛上。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资料相当丰富,记录了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大事,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商代与西周的乐器除陶埙外,还有鼓、钟、磬等。东周墓中还出有箎、笙、排箫、琴、瑟等丝竹乐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总音域达五个八度,且十二个半音俱全,能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其发现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商周时期的艺术品,以青铜礼器最具代表性。如四羊尊、象尊、鸮尊等铜器,无论从造型还是装饰方面看,都是上乘的艺术品。以装饰风格而论,西周中期以前的花纹崇尚繁缛,给人以庄严和神秘的感觉;其后兽面纹之类的纹饰逐渐绝迹,代之而起的是风格清新、流畅、纤巧、华丽的花纹。
   商周时期的雕塑以玉雕、石雕最多,另有陶塑、骨牙雕、木雕等。妇好墓出土的一批玉石雕像和雕花象牙杯,是晚商雕塑艺术的代表。南方的东周墓中则出有精美的漆木雕。长沙出土的帛画是中国保存最早的绘画作品。
    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  在中原地区居民创造灿烂青铜文明的同时,周边地区的居民也先后跨入青铜时代。如北方草原地带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西团山文化及晋北地区的青铜文化;西北地区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卡约文化;西南地区有巴蜀文化、云南青铜文化;东南地区有湖熟文化(见吴越文化)、吴城文化、百越文化及湖广地区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等。这些青铜文化与中原的商周文化存在交流,又各具特色,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祭祀坑(见三星堆遗址)、江西新干商墓中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及其他遗物,都同时包含有中原文化的因素与地方文化的因素。商周时期千余年间华夏族与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与融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促使秦汉时期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