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rresponding word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汉外对应词
3) Chinese and English equivalents
汉英对应词
1.
English and Chinese equivalents in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have the follow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for Chinese and English equivalents is almost the same, partly the same, different or exist only in either of th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汉英对应词民族文化语义的对比硏究 ,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6) CFL dictionary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
1.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lexicographical definition in the CFL dictionary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Definition (MDD) principles.
本文旨在应用多维释义模式改进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
补充资料:汉藏词音比较
利用汉语和藏语同源词或古借词推求语音对应,考证上古汉语语音系统,是汉语音韵学一个边缘分支学科。从汉语藏语古文献的常用词可以发现,藏语汉语很多意义相近的词读音也相近,如果承认汉藏同源,或者只承认古汉藏语里有大量借词,都能利用这批材料研究汉语古音。例如汉语"孔"字和藏语的[k'u嬜]都是常用词,都有相当于现在北京话"窟窿"的用法,它们应当是同源词,或是上古的借词,可以推测汉语的"孔"字上古读音类似[k'u嬜]。
汉语古文献早到两周金文(甲骨系属未敢肯定,暂缺),藏语古文献不早于初唐,要晚近得多,可是并不妨碍比较。正象梵语文献早到公元前4世纪,古日尔曼系语文献最早到4世纪,相差也有近千年,印欧历史比较语言学学者也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推测古印欧语语音系统。
汉藏词音比较的前提是汉语藏语同源说,20世纪初期就有一批欧洲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德国A.康拉德(1864~1925)和德国B.劳佛(1874~1934),他们在很广的范围探求汉台藏缅语同源。30年代王静如继续这种研究,用数目字一至十和人称代词我、吾、女的汉语、藏语词音对比证明汉藏同源。例如,"二"的汉语古音是[ni],藏语古音是gis;"三"的汉语古音是 [sɑm],藏语古音是 gsum。英国W.西门华德也作过一定的研究,例如他举证的"目"(眼)汉语古音[m嫀uk],藏语古音mig ,"鱼"汉语古音[嬜a],藏语古音ńa,就比较有力。
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利用汉藏同源语法成分考证古汉语语音的阶段,俞敏的《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就是一例。他研究了藏语gji的5种形式(gji,gi,kji,ji,i)汉语其字的3种用法("配天其泽","彼其之子","子曰何其")用其字和gji的比较表明了他作汉藏词音比较的方法。他鉴于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研究韵部的成绩比声纽好,只对韵部音值作了比较研究,但是规模比较大,所得成果一部分以《汉藏韵轨》(即韵的语音对应规律)的题目附在《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后面(见表)。
俞敏采用黄侃28部部目,求得了除登歌齐豪沃5部外23部的音值。
这里每类音只举一个例,实际例字多得多。比如-im类字就可以再加khrims(法律)=钦、坎;gnim(剪子)=钻;grim(急)=今(迨其今兮);ad▌im(泥塘)=浸; stim(吸水)=渗;thim(沉)=沉;▌im(好吃)=甚;gzim(睡)=寝; rim(行列)=林。
1973年,加拿大汉学家E.G.蒲立本在《关于汉语词族的几个新假说》中,从《汉书》用"都赖"对中亚Talas河证明汉语去声有齿擦音韵尾,又利用藏语agebs-pa(蓋),完成体bkab和古汉语"蓋"、"盍"同源关系论证古汉语有-s收尾音。
1977年美国汉学家包拟古写了《原始汉语和汉藏母语》,从添前字(不独立成音节的词头)、声母、介音、尾音各方面来探讨,有些是很成功的。比如引chepang语中的" hme"和古汉语火、(还可以补上"燬")比较,试建*hm-复声母就很有说服力。因为不看古文献,只查第二手字书,有些努力是失败的,比如给"庠"字下的注释全是"祥"的意思,就是一例。
汉藏词音比较还是在萌芽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须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声纽的清浊对应没规律,数目字"九"汉语里属清音见纽,声纽古音读 k,在藏语里是dgu,ɡ是浊音,这类现象还没有一种合乎实际的解释。目前用来比较的常用词数量也不够多,材料还需要大量开掘。研究汉藏同源词的语音对应,拿藏语词音推测古汉语语音的结果,利用活语言材料,是这个边缘学科的优越性。
汉语古文献早到两周金文(甲骨系属未敢肯定,暂缺),藏语古文献不早于初唐,要晚近得多,可是并不妨碍比较。正象梵语文献早到公元前4世纪,古日尔曼系语文献最早到4世纪,相差也有近千年,印欧历史比较语言学学者也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推测古印欧语语音系统。
汉藏词音比较的前提是汉语藏语同源说,20世纪初期就有一批欧洲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德国A.康拉德(1864~1925)和德国B.劳佛(1874~1934),他们在很广的范围探求汉台藏缅语同源。30年代王静如继续这种研究,用数目字一至十和人称代词我、吾、女的汉语、藏语词音对比证明汉藏同源。例如,"二"的汉语古音是[ni],藏语古音是gis;"三"的汉语古音是 [sɑm],藏语古音是 gsum。英国W.西门华德也作过一定的研究,例如他举证的"目"(眼)汉语古音[m嫀uk],藏语古音mig ,"鱼"汉语古音[嬜a],藏语古音ńa,就比较有力。
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利用汉藏同源语法成分考证古汉语语音的阶段,俞敏的《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就是一例。他研究了藏语gji的5种形式(gji,gi,kji,ji,i)汉语其字的3种用法("配天其泽","彼其之子","子曰何其")用其字和gji的比较表明了他作汉藏词音比较的方法。他鉴于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研究韵部的成绩比声纽好,只对韵部音值作了比较研究,但是规模比较大,所得成果一部分以《汉藏韵轨》(即韵的语音对应规律)的题目附在《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后面(见表)。
俞敏采用黄侃28部部目,求得了除登歌齐豪沃5部外23部的音值。
这里每类音只举一个例,实际例字多得多。比如-im类字就可以再加khrims(法律)=钦、坎;gnim(剪子)=钻;grim(急)=今(迨其今兮);ad▌im(泥塘)=浸; stim(吸水)=渗;thim(沉)=沉;▌im(好吃)=甚;gzim(睡)=寝; rim(行列)=林。
1973年,加拿大汉学家E.G.蒲立本在《关于汉语词族的几个新假说》中,从《汉书》用"都赖"对中亚Talas河证明汉语去声有齿擦音韵尾,又利用藏语agebs-pa(蓋),完成体bkab和古汉语"蓋"、"盍"同源关系论证古汉语有-s收尾音。
1977年美国汉学家包拟古写了《原始汉语和汉藏母语》,从添前字(不独立成音节的词头)、声母、介音、尾音各方面来探讨,有些是很成功的。比如引chepang语中的" hme"和古汉语火、(还可以补上"燬")比较,试建*hm-复声母就很有说服力。因为不看古文献,只查第二手字书,有些努力是失败的,比如给"庠"字下的注释全是"祥"的意思,就是一例。
汉藏词音比较还是在萌芽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须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声纽的清浊对应没规律,数目字"九"汉语里属清音见纽,声纽古音读 k,在藏语里是dgu,ɡ是浊音,这类现象还没有一种合乎实际的解释。目前用来比较的常用词数量也不够多,材料还需要大量开掘。研究汉藏同源词的语音对应,拿藏语词音推测古汉语语音的结果,利用活语言材料,是这个边缘学科的优越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