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
1.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pplication of PBL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s an example to expound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BL.
文章以PBL在《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PBL的教学流程。
3)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pproaches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thought,the normal form of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pproaches is changing.
在其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范式正在发生着转变。
4) the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6) s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体育科学研究
1.
There are other problems in sport scientific research,such as the lack of basic research,the ill proportion between application basic research,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etc.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人们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理解仍有困惑;并存在着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比例失调等问题,其中主要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应用开发缺乏动力。
补充资料:体育科学研究
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现代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形成和进步,以及体育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1912年,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 1个运动医学会;1924年,日本成立了国立体育研究所;1928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成立;1932年,苏联在莫斯科体育学院设立了科学研究部,以后发展成莫斯科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科学研究真正在世界范围开展起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现在世界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苏联、东欧的类型,是以国家设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为主,体育学院、师范学院体育系也参加;另一种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类型,科学研究的主力在各个大学里。两种体制各有所长,也各有弱点:以专门研究机构为主的,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如果管得不好,容易统得过死;而以大学的专家为主的办法,可以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研究工作,独立性、自主性比较大,但比较分散,不易集中力量搞大规模的综合研究,由于有教学任务,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54年,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设立了研究部,开始培养研究生和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1958年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卫生系统成立了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以后相继建立了上海、黑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史研究室和研究治疗运动创伤的运动医学研究室和附属体育医院。到1979年底,全国共有17个体育科学研究所。全国各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系正向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由国家体委统一规划和领导。1956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第 1次全国性的体育科学报告会。1960年召开了第 1届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讨论并制订了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任务和3年发展规划。1964年召开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工作委员会,并于同年召开第 1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1977年召开了全国体育科学技术规划会议,草拟了1978~1985年全国体育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1979年召开了第 2届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研究了今后的任务和建立、健全体育科研机构等问题。1980年召开的第2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收到了全国各地的论文628篇,比1964年多了近一倍。1978年体育界有 3名代表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有12项成果获重要科研项目奖。1980年完成的重大课题《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现状、特点及某些规律的研究》,是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1500多名科技工作者和教师进行的。这是研究中国民族体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研究运动提高的问题,还要研究如何使人体更充分地发展和增强的问题。一些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并拨专款发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为了促使体育科学更迅速、更全面地发展,当前各国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趋向是:
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的研究能促使体育科学发展得更加完善,有利于技术和方法方面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 ①体育术语的研究。这是体育科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学术讨论的基础。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为此建立了"国际体育名词协会",并于1974年出版了《体育名词术语》。②研究体育科学的分类。体育科学的分类系统,是人们对体育这一客观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的反映,是建立和发展体育科学体系的基础条件。这是近些年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③人体某些机能和结构的探讨。这是为了进一步挖掘人体潜在能力,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从1976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期间举行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上报告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这方面的内容。如《神经肌肉的调节与肌纤维的结构》、《生物化学与内分泌过程》等。在1980年第22届奥运会期间召开的科学大会上确定,在生物科学方面目前正在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物适应能力;决定和限制人的体能的生物因素;身体活动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的机能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其他方面还有:影响体育运动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所制约的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妇女体育的社会问题和组织问题等。在美国1980年运动医学年会上提交的论文,也多是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如:"肌肉蛋白质调节的研究"、"人体肌肉骨骼功能"、"运动时气体交换的动力学"等。
研究的重点在竞技运动 运动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反映。因此,许多国家都把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竞技运动方面。甚至有人认为,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日益成了体育科学的核心。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是人的体能、技艺和智力等的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因此,竞技运动方面的研究又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学科的发展,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许多国家在研究这类的问题,诸如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客观规律和这些规律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活动中的体现等等。
重视综合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只有从各种不同学科的不同方面配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规律。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方法上一是多种学科的专家组成综合小组;一是尽量扩展研究工作者的知识领域,从不同学科进行研究。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需不断提高体育科学工作者的基础理论水平,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重视引进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改进体育科学研究的 仪器和设备 这也是近20多年来体育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利用电子计算机解剖、分析运动技术的技术影片解析仪、三维测力台、高速同步立体摄影机、多导生理记录仪、心肺功能自动测定仪,以及进行数据处理和情报资料储存、检索用的电子计算机等,已较普遍的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中。
重视情报资料的研究 情报资料的搜集和研究,是掌握国际体育科研动态、吸收成果、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哨。因此,许多体育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情报资料研究机构,有些国家已经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的储存、检索和加工。
重视体育的国际学术交流 随着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见解、新学科不断涌现,需要互相沟通、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体育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为此,成立了许多国际体育学术组织。这些组织每 2年或4年召开1次大会,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国的体育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也不断增多,各国间的学术往来也十分频繁。(见彩图)
现在世界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苏联、东欧的类型,是以国家设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为主,体育学院、师范学院体育系也参加;另一种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类型,科学研究的主力在各个大学里。两种体制各有所长,也各有弱点:以专门研究机构为主的,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如果管得不好,容易统得过死;而以大学的专家为主的办法,可以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研究工作,独立性、自主性比较大,但比较分散,不易集中力量搞大规模的综合研究,由于有教学任务,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54年,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设立了研究部,开始培养研究生和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1958年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卫生系统成立了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以后相继建立了上海、黑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史研究室和研究治疗运动创伤的运动医学研究室和附属体育医院。到1979年底,全国共有17个体育科学研究所。全国各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系正向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由国家体委统一规划和领导。1956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第 1次全国性的体育科学报告会。1960年召开了第 1届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讨论并制订了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任务和3年发展规划。1964年召开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工作委员会,并于同年召开第 1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1977年召开了全国体育科学技术规划会议,草拟了1978~1985年全国体育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1979年召开了第 2届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研究了今后的任务和建立、健全体育科研机构等问题。1980年召开的第2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收到了全国各地的论文628篇,比1964年多了近一倍。1978年体育界有 3名代表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有12项成果获重要科研项目奖。1980年完成的重大课题《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现状、特点及某些规律的研究》,是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1500多名科技工作者和教师进行的。这是研究中国民族体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研究运动提高的问题,还要研究如何使人体更充分地发展和增强的问题。一些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并拨专款发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为了促使体育科学更迅速、更全面地发展,当前各国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趋向是:
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的研究能促使体育科学发展得更加完善,有利于技术和方法方面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 ①体育术语的研究。这是体育科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学术讨论的基础。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为此建立了"国际体育名词协会",并于1974年出版了《体育名词术语》。②研究体育科学的分类。体育科学的分类系统,是人们对体育这一客观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的反映,是建立和发展体育科学体系的基础条件。这是近些年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③人体某些机能和结构的探讨。这是为了进一步挖掘人体潜在能力,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从1976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期间举行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上报告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这方面的内容。如《神经肌肉的调节与肌纤维的结构》、《生物化学与内分泌过程》等。在1980年第22届奥运会期间召开的科学大会上确定,在生物科学方面目前正在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物适应能力;决定和限制人的体能的生物因素;身体活动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的机能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其他方面还有:影响体育运动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所制约的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妇女体育的社会问题和组织问题等。在美国1980年运动医学年会上提交的论文,也多是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如:"肌肉蛋白质调节的研究"、"人体肌肉骨骼功能"、"运动时气体交换的动力学"等。
研究的重点在竞技运动 运动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反映。因此,许多国家都把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竞技运动方面。甚至有人认为,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日益成了体育科学的核心。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是人的体能、技艺和智力等的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因此,竞技运动方面的研究又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学科的发展,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许多国家在研究这类的问题,诸如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客观规律和这些规律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活动中的体现等等。
重视综合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只有从各种不同学科的不同方面配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规律。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方法上一是多种学科的专家组成综合小组;一是尽量扩展研究工作者的知识领域,从不同学科进行研究。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需不断提高体育科学工作者的基础理论水平,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重视引进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改进体育科学研究的 仪器和设备 这也是近20多年来体育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利用电子计算机解剖、分析运动技术的技术影片解析仪、三维测力台、高速同步立体摄影机、多导生理记录仪、心肺功能自动测定仪,以及进行数据处理和情报资料储存、检索用的电子计算机等,已较普遍的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中。
重视情报资料的研究 情报资料的搜集和研究,是掌握国际体育科研动态、吸收成果、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哨。因此,许多体育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情报资料研究机构,有些国家已经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的储存、检索和加工。
重视体育的国际学术交流 随着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见解、新学科不断涌现,需要互相沟通、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体育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为此,成立了许多国际体育学术组织。这些组织每 2年或4年召开1次大会,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国的体育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也不断增多,各国间的学术往来也十分频繁。(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