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视觉客体工作记忆加工时程
1)  process of object visual working memory
视觉客体工作记忆加工时程
2)  object visual working memory
视觉客体工作记忆
1.
The results show:(1)Color and shape are stored independently in object visual working memory;(2)There are two phase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i.
结果表明:(1)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表征包括两个水平,首先是对客体的特征进行加工存储,其次才是对特征的捆绑;(2)不同特征的加工时间不同,颜色的加工完成的较早,记忆效果好,而形状的加工完成的较晚,记忆效果也差,表现出颜色的子系统优势;(3)特征的捆绑不是必需的,只有在任务需要时才进行,并且捆绑的过程符合特征捆绑的双阶段理论。
3)  visual working memory
视觉工作记忆
1.
The role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in visual search is more complex than that described by the biased-competition model.
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地利用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
2.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when visual working memory(VWM)shares som.
在注意阶段,视觉工作记忆与注意共享某些特征时,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会引导注意定向。
3.
This is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divided attention and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on visual working memory.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再认能力的影响。
4)  object working memory
客体工作记忆
1.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we discuss the role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in visual search from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object working memory & visual search, spatial working memory & visual search, and executive workin.
在系统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客体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执行工作记忆3个方面探讨了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
2.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contents of object working memory can influence the deployment of attention, and visual selective attention may give priority to the object representations maintained in working memory.
客体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具有自动导向作用。
3.
The visual-object working memory component maintain and operate visual information like pattern, shape, and color while spatial working memory component is to actively manipulate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like location and movement, but they are not separate completely.
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成分主要操控视觉信息如样式、形状和颜色等,而空间工作记忆主要负责空间信息如位置和运动,但是两者并不是完全分离的。
5)  visual spatial working memory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
1.
We explored the visual spatial working memory functions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目的探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特点。
6)  visual/spatial working memory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
补充资料: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根据识记与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就是在感知事物后极短时间内(如一秒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就是经过识记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如几秒至几十秒)的记忆;长时记忆则是在较长时间内(如以日、月、年计的时间)的记忆。上述 3种记忆除了在获得与保持的时间长短上有区别以外,在其他一些方面也有所不同,如在记忆广度、记忆内容的形象性、信息提取的难易程度以及生理机制方面等等。
  
  过去心理学中研究记忆以长时记忆的问题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开始,关于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研究就逐渐增多起来。对于上述 3种记忆的划分,心理学家们是持有不同的见解的。例如:有的人认为上述3种记忆是3个不同系统;有的人认为它们是同一记忆过程的3个不同的阶段;有的人在区分记忆的不同系统时则没有提到瞬时记忆,这实际上是把瞬时记忆包括到短时记忆之内了;还有的人主张只有一种记忆,他们认为短时记忆不过是一种低水平的学习而已。但是,把记忆分为多个不同系统的理论正在引起人们日益增长的兴趣。
  
  瞬时记忆 在实验中把材料用极短的时间在受试者面前闪现一次后所产生的记忆。它是由感官直接传入的,因此一般具有比较鲜明的感觉形象性,也可称为感觉记忆。它的保持时间极短,一般认为约在一秒钟左右。它的重现是很容易的。瞬时记忆有一定的广度,如果材料各项间没有特殊的联系,则各种不同性质材料(如数字、字母、无意义音节等)的瞬时记忆广度大约都是 7个项目(或单元)左右。瞬时记忆的生理机制可能是神经细胞群在刺激后的继续活动。它是由一种短时的电化学反映所引起的,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退,它的活动痕迹的神经组织范围也是比较狭小的。
  
  短时记忆 它的保持时间虽比瞬时记忆为长,但也是很短的。一般认为,它的保持时间是以秒计算的,最长也不过是一分钟左右。例如在电话簿上查到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号码后,我们就能根据短时记忆拨出这个号码,但是在拨完号码后,甚至在拨号过程中便会把它忘掉。要使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复述是必要的;否则很快(如不到半分钟)就会被遗忘。短时记忆的重现也是比较容易的。短时记忆的数量或广度也很有限,和瞬时记忆一样,它的广度一般也只是 7个左右的无联系的项目(如数字、字母或词等)。它的生理机制也基本上和瞬时记忆相同,不过持续的时间略长而已。
  
  长时记忆 指在识记一项材料后经过一长段时间能够把它背诵出来的能力。长时记忆能够保持的时间是较长的──从几分钟、 几小时、几月、 几年,直到终身。长时记忆的数量极大,可以说并无限度。事实上它可以包括一个人的全部知识。有人估计它的数量可达1015(即一千万亿)个单元之多。由于它的数量极大,有时就不免使回忆发生一定的困难。
  
  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复习。长时记忆(特别是语文材料的记忆)的特点之一是记住了信息的意义,而不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彼此孤立的单元,如词等等。长时记忆的识记是一个组织、建造的过程,所以它所存储的全部知识也是一个有秩序、有组织的统一体。这就使人们有可能比较迅速地通过多种渠道从浩如烟海的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的知识。长时记忆依赖于以前获得的知识,在识记时把当前识记的材料和过去的知识联系得越多,则以后回忆起来就越容易。
  
  长时记忆的生理机制和前两种记忆不同,它不是神经细胞活动的痕迹,而可能是神经组织结构的痕迹,是一种神经组织结构上的永久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神经细胞中所产生的特殊的生物化学变化,首先是所谓核酸分子的改组。其中脱氧核糖核酸 (DNA)被认为是种系发生性的遗传的记忆载体;而核糖核酸 (RNA)则被认为是个体发生性的个体记忆基础。所以,长时记忆遗忘的生理机制并不是痕迹的消失,而主要是前摄抑制(前行活动对后继活动所形成的联系的抑制)和倒摄抑制(后继活动对前行活动所形成的联系的抑制)所引起的干扰。长时记忆结构痕迹的范围是很大的。
  
  上述 3种记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短时记忆是由瞬时记忆转化而来的,而长时记忆则又是由短时记忆转化而来的。不过,这些转化都有一定的条件:瞬时记忆的材料必须经过适当的复习才能转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就更离不开复习了。其他有利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条件是:材料数量少,材料新异,复习积极和材料对个体的意义重大等等。
  
  

参考书目
   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苏〕А.В.佩特罗夫斯基主编, 朱智贤等译:《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
   Roberta Klatzky,Humɑn Memory,Freeman,197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