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诚学
1)  Cheng school
诚学
1.
"Cheng School" of Confucianism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Cheng school","Nature school" and "Chi school";
宋明儒学的“诚学”一系——“诚学”、“性学”与“气学”
2)  responsible science
科学诚信
3)  Zhang Xuecheng
章学诚
1.
Yao Zhenzong s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Bibliography from Zhang Xuecheng;
姚振宗对章学诚目录学的继承与发展
2.
On Zhang Xuecheng s View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章学诚历史文献学思想浅探
3.
A Study on Zhang Xuecheng s Collation Theory;
试论章学诚的校雠学理论
4)  academic integrity
学术诚信
1.
U.S. Research University System of Academic Integrity;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
2.
Based on it connection between user education in library and academic integrity in university is discussed.
通过对学术诚信缺失现象的简要分析,阐述学术诚信教育与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内在关系,并重点就图书馆的诚信教育职能以及开展诚信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3.
A questionnaire was prepared and applied to surveying a sample of 150 seniors in a college on academic integrity including cheating on assignment, cheating on test, plagiarism, and others.
自行编制"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调查问卷",并随机抽取某大学四年级1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排在学术欺骗行为前五位的是"作业直接从网上复制和粘贴"、"考试时夹带纸条"、"抄袭作业"、"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的老师"和"考试时传答案给同学";男女大学生在"作业直接从网上复制和粘贴"、"提前获得考试题目"、"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交给老师"、"需独立完成作业时却与同学合作"、"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的老师"、"伪造学校档案(简历和证书等)"、"抄袭作业"等7个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5)  ZHANG Xue-cheng
章学诚
1.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that Zhang Xue-cheng s Standpoint of Culture in the Bibliography;
浅谈章学诚目录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2.
On Zhang Xue-chengs Thought of Bibliography and His Contribution in the General Meaning of Proofread;
浅论章学诚《校雠通义》的目录学思想及其贡献
3.
The Two Discoveries on Zhang Xue-Cheng and the Academic Changes in Modern China;
章学诚的两次被“发现”与近代学术思想的迁变
6)  academic honesty
学术诚信
1.
The honor code of America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performing academic honesty education.
美国大学的荣誉承诺制度是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途迳,已经从一项言而有信的信用制度延伸为以承诺为突破口的做人教育,具有完善而灵活的程序保证其实施。
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enomena and the harm of the academic honesty crisis, analyses the rootstock of it, and at las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学术诚信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补充资料:章学诚 (1738~1801)
      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原名文斆,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于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六年(1801)。15、16岁时,在塾课之余,取《左传》、《国语》诸书,分为纪、表、志、传,试作《东周书》。25岁北上,入国子监。29岁师事朱筠,纵览群书,学问日趋成熟。并结识戴震、钱大昕等人,相与论学。34岁,随朱筠去安徽校文,并编修志书,着手撰写史学、目录学专著。39岁,授国子监典籍。40岁中举人,翌年中进士。先后讲学于定武书院、清漳书院、敬胜书院、莲池书院、文正书院, 并曾在和州、 永清、亳州、武昌、扬州等地为地方编修志书,或为人作幕僚。一生不得志,但著作甚丰,惜多散佚。在其现存著作中,《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为主要代表作。
  
  《文史通义》是史学理论专著。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认为史学是"经世"之学,认为历史是进化的,史学是不断发展的。还提出"道不离器"的观点,把保存、整理文献比喻为治学的"三月聚粮",认为这是进行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校雠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章学诚继承和发扬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高度概括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和优良传统。在文献分类、编目、著录等方面,他主张书目分类体系及类目设置应随学术的发展和图书的变化而变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著和别裁等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方法。他的主张,有助于提高目录的学术价值,推动了目录学的理论研究。
  
  他一生曾编修《和州志》(1774)、《永清县志》(1779)、《亳州志》(1789)、《湖北通志》(1794)等多种志书,并著有《修志十议》(1764)、《方志立三书议》(1794)等文,为方志学奠定了基础。
  
  《史籍考》是他晚年仿照朱彝尊《经义考》编纂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专题书目。从50岁开始,其间几遭波折,后经毕沅、谢启昆、潘锡恩等十几个人的校注、增订,始得完稿。这部目录,广收历代史籍,分为纪传、编年、史学、稗史、星历、谱牒、地理、故事、目录、传记、小说等11个门类,长达325卷,是中国目录史上的一部巨著。不幸书稿于1856年全部被焚毁,未能刊行。现仅留存《论修史籍考要略》(1787~1788)、《史考释例》(1798)等文,从中可以了解该书的体例和概貌。
  
  1922年,吴兴嘉业堂搜集章学诚的书稿,刊行《章氏遗书》51卷,包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章氏文集》、《章氏外集》、《湖北通志检存稿》、《湖北通志未成稿》、《信摭》、《乙卯劄记》、《丙辰劄记》、《知非日札》、 《阅书随劄》、《永清县志》、《和州志》,附《补遗》、《附录》及《校记》,有1936年排印本和1985年影印本《章学诚遗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