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History
中国史
1.
In this symposium, the participants took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history, dynastic history and special historical field of China, and they also discussed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such as the function of history, the crisis and normalization of history research.
中国史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对本世纪中国史、断代史、专门史及专题研究进行了总体回顾 ,同时深入探讨了关于史学的功能、史学的危机和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等重要问
2.
He once was appointed history department head, meanwhile, he taught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toyoshi curriculums successively.
他回国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任史地系主任,先后担任中国史、东洋史课程,从事历史教学近四十年,为历史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2) Chinese 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
中国史学史
1.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
《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 of the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 from two aspects,that is,the compilation of the proper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reform in teaching methods.
教材、教法是教育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也不例外。
3.
The essay talking about his discussion on research task of Chinese 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 and on important question advanc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on programming about aim of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
白寿彝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器局和设想 ,是他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之一 ,也是他的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3)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中国史学史
1.
Study on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developed from its first phase during which the discipline s content was just like brief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of works to the last phase in which the study has been set in the view of history and times.
从要籍解题式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到历史、时代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经历了颇为艰辛的发展过程。
4) Chinese Prehistory
中国史前史
1.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manuscript of Chinese History:Remote Antiquity created the condition for Su Bingqi bringing forward rebuilding Chinese prehistory.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书稿的完成 ,为苏秉琦正式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条件。
5) Chinese historiography
中国史学史
1.
The latest trends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its prospects;
最近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
He clings to the academic idea of " keeping an overall situation in mind and standing at one’s own field ",He has cultivated diligently in the history research field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王树民先生既能潜心读书,又好作深沉之思,坚守“胸怀全局,行守本位”的学术理念,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推出了以《中国史学史纲要》为代表的成果后,继续深入进行史学史研究,成果别具特色,自成一家。
3.
The researches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experienced two rises and falls in the last 50 years of the 20 th century.
在 2 0世纪的后 5 0年中 ,中国史学史研究经历了两落两起的过程 ,即 5 0年代的相对寥落 ,6 0年代前期的活跃 ,6 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中期的沉寂 ,以及 70年代末至今的迅速发展。
6)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医史》
1.
K.Chimin Wong and Wu Lien-Teh s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 s Chinese Version;
王吉民、伍连德的《中国医史》及其中译本
补充资料:中国史学会
中国历史学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1950年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提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以促进历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成立以来,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并编印与本会任务有关的出版物。
中国史学会首任会长为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为副会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恢复活动,同年10月召开中国史学界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邓广铭、白寿彝、刘大年、郑天挺、周谷城组成的主席团,梁寒冰任秘书长。1983年 4月举行中国史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刘大年、吴于廑、林甘泉、胡绳、戴逸组成的主席团,李侃任秘书长。1988年 7月举行中国史学界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戴逸为会长,丁伟志、李侃、张岂之、张椿年、金冲及、齐世荣为副会长,王庆成任秘书长。
50~60年代,中国史学会组织一批历史学家编辑出版了一部由十二个专题组成的、大型多卷本《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对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培养科研、教学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1981年,与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合作,举办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983年举行学术年会,讨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历史遗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1984年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4年与中国出版者协会联合举办评选爱国主义优秀通俗历史读物活动。1978年12月以来,全国出版了有关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近两千种。这次获奖的二十八种,是专家们在五十三家出版社推荐的两百三十三种中,认真评选出来的。1985年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合作,举办林则徐诞辰 20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6年与浙江省政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章太炎逝世5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7年与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学术讨论会。
在国际交往方面,1980年 8月中国史学会以非正式会员应邀派出代表团出席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15届世界历史学家大会。1982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接纳中国史学会为该会会员。1984年 7月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法国著名学者埃莱娜·阿维勒教授应中国史学会邀请访华,同中国史学界进行学术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1985年 8月派出代表团出席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历史学家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提交了专门为这次大会撰写出版的论文集。1987年7月派代表团出席了在日本举行的"卢沟桥事变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
中国史学会的出版物有:《中国历史学年鉴》,自1980年起每年出版一册、九十万字左右,主要栏目有史学研究,新书选介,史学界动态,考古文物新发现,研究、教学机构简介,已故历史学家介绍,中外学术交流简讯等。内容较丰富,信息量较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较高评价。《史学情报》(季刊)每期十四万字,是《中国历史学年鉴》的辅助性刊物。主要栏目有文摘、学术动态、国内外书讯等;1982年创刊,共出版二十八期,1988年停刊。
中国史学会首任会长为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为副会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恢复活动,同年10月召开中国史学界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邓广铭、白寿彝、刘大年、郑天挺、周谷城组成的主席团,梁寒冰任秘书长。1983年 4月举行中国史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刘大年、吴于廑、林甘泉、胡绳、戴逸组成的主席团,李侃任秘书长。1988年 7月举行中国史学界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戴逸为会长,丁伟志、李侃、张岂之、张椿年、金冲及、齐世荣为副会长,王庆成任秘书长。
50~60年代,中国史学会组织一批历史学家编辑出版了一部由十二个专题组成的、大型多卷本《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对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培养科研、教学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1981年,与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合作,举办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983年举行学术年会,讨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历史遗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1984年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4年与中国出版者协会联合举办评选爱国主义优秀通俗历史读物活动。1978年12月以来,全国出版了有关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近两千种。这次获奖的二十八种,是专家们在五十三家出版社推荐的两百三十三种中,认真评选出来的。1985年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合作,举办林则徐诞辰 20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6年与浙江省政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章太炎逝世5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7年与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学术讨论会。
在国际交往方面,1980年 8月中国史学会以非正式会员应邀派出代表团出席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15届世界历史学家大会。1982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接纳中国史学会为该会会员。1984年 7月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法国著名学者埃莱娜·阿维勒教授应中国史学会邀请访华,同中国史学界进行学术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1985年 8月派出代表团出席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历史学家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提交了专门为这次大会撰写出版的论文集。1987年7月派代表团出席了在日本举行的"卢沟桥事变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
中国史学会的出版物有:《中国历史学年鉴》,自1980年起每年出版一册、九十万字左右,主要栏目有史学研究,新书选介,史学界动态,考古文物新发现,研究、教学机构简介,已故历史学家介绍,中外学术交流简讯等。内容较丰富,信息量较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较高评价。《史学情报》(季刊)每期十四万字,是《中国历史学年鉴》的辅助性刊物。主要栏目有文摘、学术动态、国内外书讯等;1982年创刊,共出版二十八期,1988年停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