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韩国独立运动
1)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韩国独立运动
1.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nd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韩国独立运动
2.
A Stud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抗战时期中国国民政府与韩国独立运动
3.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Government s Supports Toward the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中国国民政府援助韩国独立运动的缘起和发展
2)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Vietnam and Korea
越南和韩国独立运动
1.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Vietnam and Korea and the anti-imperialism patriotic movement are important parts of modern anti-imperialism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in modern oriental nations.
抗日战争时期,越南和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融为一体,组成了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
3)  Hankuk Independence Party
韩国独立党
4)  the independent movement of Japanese original culture
国学独立运动
5)  Independent Movement
独立运动
1.
Assassinations in South Korea s Independent Movement;
韩国独立运动中的暗杀活动述评
6)  vector nature of motion
运动独立性
补充资料:印度民族独立运动(1905~1908)(Yindu Minzu Duli Yundong
      印度近代史上第一次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运动前印度的局势  19世纪末,英国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经理行掌握了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民族资本棉纺织业在市场、设备供应和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受排挤,举步维艰。1893~1899年殖民当局实行财政改革,更增加印资企业资金流转的困难。财政改革使下层人民世代积蓄的少量金银手饰大幅度贬值。税赋、地租、债务负担却相应加重,加之物价飞涨,结果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饥荒、瘟疫不断发生(见彩图)。许多知识分子常年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国大党的极端派和温和派  19世纪末,印度国民大会党内出现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人是B.G.蒂拉克、B.C.帕尔、L.L.拉伊、A.高士。他们谴责国大党只追求局部改良目标,提出印度民族斗争应以争取"斯瓦拉吉"(自治)为目标,号召开展群众性反英斗争,主张把国大党改变为反英统一战线组织。国大党老一代领袖认为他们"冒进"。国大党内形成极端派和温和派。
  
  孟加拉分割案 1899年G.N.寇松勋爵任英印总督。他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企图扼杀民族运动。其重要措施是把孟加拉分割为东孟加拉(包括阿萨姆)和西孟加拉两个省。在东孟加拉,地主商人等上层分子多为印度教徒,广大居民大多是伊斯兰教徒;西孟加拉则相反,印度教在广大居民中占统治地位,上层分子多为伊斯兰教徒。英国殖民者利用东西孟加拉"分而治之"的手法,以挑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对立,目的是使印度人民永远陷入内部纷争,以便英国镇压印度民族运动。
  
  运动的进程  孟加拉人民立即掀起反分割斗争。温和派领导人最初和极端派一起领导运动。1905年8月7日加尔各答万人大会决定以抵制英货和开展"斯瓦德希"(自产)运动迫英撤销分割计划。10月16日分割法生效当天,加尔各答举行"国丧日",全城总罢业。以蒂拉克为首的极端派提出"斯瓦拉吉"、"斯瓦德希"、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4点纲领,力争把运动引向革命道路。他们把抵制扩大到其他省,主张不仅抵制英货,还要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实行全面抵制。1905年末,蒂拉克进而提出消极抵抗策略,作为争取实现"斯瓦拉吉"的道路。
  
  1906年运动扩展到全印。在孟加拉,提出反对种族歧视的政治要求,农民也踊跃参加各种集会。到处出现工会农会组织。1905~1906年,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出现秘密革命组织,参加者是一批不满国大党政策、主张以武装斗争谋求印度解放的激进青年,1906年国大党年会首次通过争取印度自治决议,还通过争取"斯瓦德希"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的决议。
  
  1907年运动进一步发展。在旁遮普,为反对殖民当局提高土地税和增加水税,极端派领导人拉伊、A.辛格领导农民进行抗税斗争。5月1日拉瓦尔品第的群众同警察发生武装冲突。为抗议当局迫害运动领导人,加尔各答群众9月至10月接连举行集会示威,10月初的示威演变成街垒战。
  
  殖民当局实行分化瓦解政策。1906年英国自由党政府宣布准备实行立法会议改革,扩大印度人代表名额。温和派于是与当局妥协,在1907年国大党年会上制造分裂,把极端派排除出国大党,另行制定党章,规定印度自治的目标只能靠当局逐步的改革来实现。1908年殖民当局逮捕南印度极端派领导人契·皮莱,封闭进步报刊,颁布刑法补充条例,取缔义务纠察队,最后,以"煽动叛乱"罪,逮捕蒂拉克,判处6年监禁。
  
  1908年7月23~28日孟买10万工人举行6天的政治总罢工,抗议对蒂拉克判刑。
  
  影响及失败原因  1905~1908年的革命运动,开辟了印度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新时期。抵制英货和"斯瓦德西"运动推动了印度民族资本的发展,运动中建立了一批印资工厂和银行。这场斗争构成В.И.列宁所赞颂的"亚洲的觉醒"的一部分。运动失败主要是因为印度资产阶级当时还不愿领导革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本身软弱,又没有制定反封建纲领深入发动农民,故经受不住当局的镇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