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gocentric reference frame
自我参照系
2) self-reference
自我参照
1.
Self-reference Effect of Implicit Memory in Depressed People;
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2.
By manipulating retrieval clues, the present experiment compared d under self-reference, other-reference and on-reference conditions.
通过操纵记忆提取的条件,本实验比较了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褒义/贬义)任务下的记忆效果。
3.
By using a memory paradigm,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t effect of self-reference and friend-reference on personality traits memory.
采用记忆研究范式,本研究比较了自我参照编码和朋友参照编码对人格特质记忆的影响。
3) self-reference effect
自我参照效应
1.
The first part of this reciprocal relation has been repeatedly confirmed by studies on self-reference effect.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比较了中国被试在参照中国人和参照美国人进行记忆加工时的再认率及“记得”与“知道”判断的成绩。
2.
This research employs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paradigm and the list method of directed forgetting, to study the directed forgetting under self- referential processing and other-referenti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将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与字表方式的有意遗忘范式相结合,探讨有意遗忘在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条件下的异同。
3.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older Chinese still showed self-reference effect in memory, but no superiority of memory for mother-referential processing was found; memory performance under the four processing conditions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mother-referential processing, Zhou Enlai-referential processing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and respective R values in 60.
本研究用带R/K判断的再认范式考察了 60岁和 70岁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中国人的自我记忆效应 ,结果发现 :老年人的记忆仍表现有自我参照效应 ,但 60岁以上的老年中国被试中没有出现母亲参照加工的优势效应 ;6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自我参照加工、参照母亲加工、参照周恩来加工以及语义加工这四项任务中的再认成绩及R判断值都显著高于 70岁的老年人 ,两组被试在K值上没有显著差异 ;老年人记忆成绩的下降主要体现在情景记忆中 ,语义记忆能力相对来说下降速度较
4)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自我参照加工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and word-frequency paradox was examined on three levels of processing.
本实验在三种加工水平下考察了自我参照加工和频率作用二重性的关系,实验分为回忆部分和再认部分,三组被试分别进行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一般语义加工,再认测验包括R/K判断。
2.
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 under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mother-referential processing and other-referenti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were examined.
考察了提取诱发遗忘现象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和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结果发现在前两种加工条件下都没有出现提取诱发的遗忘 ,而他人参照条件下则表现有这种遗忘 ,由此以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的实验范式证明了中国被试中自我参照加工与母亲参照加工相对于一般他人参照加工的优势。
5) self-refer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RET)
自我参照编码任务
6) MY-REF(my-reference)
我方参照
补充资料:参照系
固连于参照体的坐标系。任何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只能相对地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此,在研究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时,必须事先选定某一个物体,以便确定其他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这个被事先所选定的物体称为参照体。如果对于某个参照体而言,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动,则说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一般地说,任何一个物体都可选为参照体,但是,一个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照体可表现为不同的运动。例如,一个被固定在运动着的车厢内的物体,当把车厢取为参照体时,物体相对于车厢是不动的;但当把地球取为参照体时,物体相对于地球则与车厢以相同的轨迹和速度运动着。因此,只有在选定参照体的情况下,才能明确地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通常,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人们都选地球为参照体。
选定参照体后,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体的位置,在数学上可借助于同所选的参照体相固连的框架来决定,这个框架称为参照系。例如,可以选直角坐标系Oxyz为参照系(见图)。该坐标系的原点O是所选参照体中的任意一个固定点;从O点沿任意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画出坐标轴Ox、Oy、Oz,并使它们组成右手坐标系。于是,物体上任何一点P的位置可以用它到坐标平面yOz、zOx、xOy 的距离x、y、z三个数来表示。x、y、z的不同数值便表示点P的不同位置。因此,如果已知物体中任何一点P在坐标系Oxyz中的位置(x,y,z)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便确定了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运动。
参照系可分为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两类。一切惯性参照系都是等效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在低速情况下用伽利略变换;在高速情况下,用洛伦兹变换。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对同一物体在不同条件下运动可以选用不同的参照系。例如从地面上发射火箭到月球上,在发射的初期,地球引力起主要作用,可采用地心参照系计算;发射中途,地球、月亮的引力的影响都不能忽略时,可采用地月系的质心参照系处理;当绕月转动时,可采用月心参照系处理。又如处理在加速器中运转的被加速粒子,一般采用实验室参照系处理;但当这粒子?不靼猩系脑雍耸保蛴Φ辈捎弥市牟握障荡怼?
选择合适的参照系,可以简化物体的机械运动模式,便于探索运动的规律。历史上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争论就证明了这一点。地心说以地球为参照物,静止于宇宙中心,用一切天体都围绕地球转动的观点来描述天体的运行。为了符合天文观察事实,还不得不假设一切行星除了和恒星等天体作每天绕地球一周的运动外,各自还要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本轮中心又要以一年为周期在称为"均轮"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且均轮中心同地球中心不能相合,需相隔一段距离。由于天文观察越来越精确,出现了一些与上述理论相矛盾的问题,为了解释新的观测结果,不得不又在本轮之上再加本轮。对如此复杂的运动体系,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N.哥白尼以太阳为参照物,简化了行星运动的描述;J.开普勒又引入椭圆轨道,发现了开普勒三定律;I.牛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万有引力理论。因此没有哥白尼提出的以太阳为中心的参照系,就不可能有辉煌的经典力学体系。
选定参照体后,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体的位置,在数学上可借助于同所选的参照体相固连的框架来决定,这个框架称为参照系。例如,可以选直角坐标系Oxyz为参照系(见图)。该坐标系的原点O是所选参照体中的任意一个固定点;从O点沿任意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画出坐标轴Ox、Oy、Oz,并使它们组成右手坐标系。于是,物体上任何一点P的位置可以用它到坐标平面yOz、zOx、xOy 的距离x、y、z三个数来表示。x、y、z的不同数值便表示点P的不同位置。因此,如果已知物体中任何一点P在坐标系Oxyz中的位置(x,y,z)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便确定了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运动。
参照系可分为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两类。一切惯性参照系都是等效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在低速情况下用伽利略变换;在高速情况下,用洛伦兹变换。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对同一物体在不同条件下运动可以选用不同的参照系。例如从地面上发射火箭到月球上,在发射的初期,地球引力起主要作用,可采用地心参照系计算;发射中途,地球、月亮的引力的影响都不能忽略时,可采用地月系的质心参照系处理;当绕月转动时,可采用月心参照系处理。又如处理在加速器中运转的被加速粒子,一般采用实验室参照系处理;但当这粒子?不靼猩系脑雍耸保蛴Φ辈捎弥市牟握障荡怼?
选择合适的参照系,可以简化物体的机械运动模式,便于探索运动的规律。历史上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争论就证明了这一点。地心说以地球为参照物,静止于宇宙中心,用一切天体都围绕地球转动的观点来描述天体的运行。为了符合天文观察事实,还不得不假设一切行星除了和恒星等天体作每天绕地球一周的运动外,各自还要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本轮中心又要以一年为周期在称为"均轮"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且均轮中心同地球中心不能相合,需相隔一段距离。由于天文观察越来越精确,出现了一些与上述理论相矛盾的问题,为了解释新的观测结果,不得不又在本轮之上再加本轮。对如此复杂的运动体系,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N.哥白尼以太阳为参照物,简化了行星运动的描述;J.开普勒又引入椭圆轨道,发现了开普勒三定律;I.牛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万有引力理论。因此没有哥白尼提出的以太阳为中心的参照系,就不可能有辉煌的经典力学体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