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社会利益分配
1)  political participat
社会利益分配
1.
Those primary factors on influencing political stabilit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profits,political corruption,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party,political participation,etc.
而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利益分配、政治腐败、政党建设和政治参与等。
2)  social interests
社会利益
1.
An Analysis on the Societal Cost at the Situation of Imbalanced Social Interests;
探析社会利益失衡的社会成本
2.
The current law and the environment institutions could not control the torts, and not compensate the social interests.
现有侵权法律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受损社会利益的救济和补偿,也不能很好地控制侵权行为的发生。
3.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begins with interests,the objective of regulations,and analyzes different coercive regulations by distinguishing national interests,social interests and public interests.
管制性强制规范所蕴含的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及公共利益有着不同的品性,强制性规范产生的缘由无非是为衡量与解决这些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由此决定了以不同利益为目的的管制性强制规范在与意思自治发生冲突时可能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3)  social interest
社会利益
1.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interes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one urban planning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public interest.
论文通过对目前社会利益分化的分析,探讨一种基于公共利益的城市规划策略。
2.
The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social interest is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带来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社会利益整合机制面临新的挑战。
4)  Social Benefit
社会利益
1.
Then it differentiates the "social benefit" in general and two law systems as the basement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to crystallize their missions.
传统学说中经济法与社会法均以“社会本位”为基础,但未对其各自视野中的“社会利益”加以区分。
2.
At present,a new pattern of social benefit has emerged,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upon Party s ideology and thoughts and theories,the basis of classes of Party and that of the masses,the functioning of exemplary roles by Party s members,especially leaders,as well as influence over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Party and the functions of Party 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当前社会利益呈现新的格局,对党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3.
Marriage condition,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sing parts in marriage system,stresses more on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 rather than 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personal right in the marriage law of our country.
在我国婚姻法中结婚条件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利益的实现,个人权利保护不够充分。
5)  social welfare distribution
社会福利分配
1.
This paper looks the transgenic pest resistant cotton as a case of Chinese biotechnology,and summarizes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ologies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its impacts on production,social welfare distribution and its externalities.
本文以我国生物技术的代表——转基因抗虫棉为案例,从其对生产者、社会福利分配的影响和技术的外部性三方面概述了相关的研究方法。
2.
This paper just addresses the essential and meaningful issue,namely social welfare distribution in electricity market.
围绕电力市场中社会福利分配这一主题,首先分析了由于市场参与者个体利益和电力库整体利益二者矛盾导致的机组收益次优化问题,提出了发电商(机组)优化间隙的概念。
6)  society interest
社会的利益
1.
It should make clear the relation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national interest, society interest and collective interest ,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public intere.
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这一概念 ,必须厘清公共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 ,以及与公共秩序、社会秩序、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等概念间的关
补充资料: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依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对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进行有计划的分配和再分配。使国民收入进入使用,即用于生产消费或非生产消费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借助于货币形式进行一系列的分配。首先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部实行,即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范围实行再分配。分配的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衔接的,初次分配为再分配建立框架,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向更广泛的方面扩展和向合理的方向调节。经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社会各种成员、各个部门都取得最终收入,形成各项社会基金,进而经过商品交换,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使国民收入在实物形态上进入使用过程,用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的集体消费和个人消费。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形成物质生产领域的原始收入。在中国,这种分配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表现为:①企业上缴利润和税金(在实行"以税代利"后是上缴税金),以构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的部分;②企业自用的企业基金部分(在实行"以税代利"后的全部企业利润);③分配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在集体所有制企业表现为:①上缴国家的税金;②留给企业支配的公积金和公益金;③成员的劳动报酬。初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基本上规定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对新创造出的物质资料的占有份额和比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企业内进行的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体现了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利益的一致。既保证了国家有用于进行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科学、文教卫生等事业的资金,又照顾到了企业的需要和职工的收入。由于这一分配关系涉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按照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利益的原则,正确调节初次分配中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以便最充分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受国家的物价、工资和税收政策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单位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产品价格水平和价格构成,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有很大关系。由于价格和价值存在着背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很高的生产单位,初次分配得到的收入就多,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表现为企业利润高、奖金多;在集体所有制企业表现为企业收入大,成员收益高。国家的工资政策和税收政策,则直接影响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劳动报酬和企业支配的纯收入在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此外,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也关系到企业中国民收入在各方面分配的状况。因此,要搞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正确调节和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要不断完善价格、税收和工资体制,同时,生产单位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大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国民收入再分配  其必要性在于:①社会主义社会中非生产部门,如文教、卫生、国家行政管理、国防等,这些部门从事社会必要的和有益的劳动,但它们一般不创造国民收入,要依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取得维持其正常活动所必要的开支和用于支付职工的工资。②社会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照顾,包括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以改善职工的生活。为此,要建立社会保证基金,这项基金也必须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提供。③社会主义社会要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加速重点部门的发展和支援薄弱的部门和地区,这项国家集中的资金,有必要在全国范围统筹安排,需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形成。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的经济形式,如个体所有制经济和其他非社会主义经济,有必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把它们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集中到国家手中,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再分配是一个涉及社会财富在各个领域的职工、居民间、在各方面、各个部门间转移的一个复杂过程,它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信贷的职能以及非生产部门收取劳务费用来实现的。具体表现是:
  
  国家财政   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经济杠杆。社会主义国家运用自己的权力,从各种经济形式、各企业以税金、上缴利润、付费等形式取得一部分纯收入,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用于发展经济事业、文化事业和管理国家、巩固国防的需要。国家财政机关集中起来的纯收入,是社会主义国家有效地发挥其经济职能的物质基础,它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财政集中的纯收入量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要在一定时期社会创造的国民收入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定国家、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比例来形成。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纯收入过多,留给生产单位的纯收入偏少,虽然对国家进行重大项目的建设有利,但是不利于调动各生产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纯收入过少,留给生产单位的收入偏多,虽然对扩大生产单位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但它会影响国家集中财力,不利于重点建设的发展。当国民收入再分配关系确立以后,要增加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主要靠发展社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加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量。同时,也要加强财政税收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把应该收的钱统统收上来。国家财政集中的纯收入,要根据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有计划地按一定比例用于各项财政支出,特别是要在经济建设支出和科学文教费用之间、基本建设支出和更新改造资金之间,以及经济建设支出使用于各部门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节约资金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银行信贷  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另一经济杠杆。银行信贷是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调节各阶层、各经济部门、各企业实际使用的资金。银行通过存放款活动对企业分散的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再分配。银行还吸收城乡居民储蓄,把原来属于消费基金的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集中起来,以贷款形式重新分配给急需资金的生产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或者补充流动资金。这样,就把一部分居民消费基金推迟实现,使它重新转化为积累基金,以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劳务费用  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另一手段,它把物质生产领域创造的国民收入转移到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性行业的企业,能独立进行经营,为居民提供劳务,收取一定的劳务费用。这类企业用自己的收费抵偿经营支出,收取的劳务费用一部分以工资和奖金的形式发给职工个人,成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个人收入;一部分建立企业基金,归企业支配使用;另一部分则以税金或利润形式上缴给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在中国的计划管理工作中,把广大居民向社会服务事业支付劳务报酬称作非商品支出。目前,由于社会服务事业不够发达,居民用于文化生活服务方面支出所占比重还比较低。随着城乡人民货币收入的提高,对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加,用在这方面的非商品性支出将会有更快的增长。这意味着物质生产领域所创造的国民收入,通过再分配向非生产领域转移的部分将会越来越多。这对发展社会服务事业,减轻人民的家务劳动,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有重要的意义。
  
  价格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的制定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以价值为基础。但是为了发挥价格杠杆在实现宏观调节中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商品,国家可以有计划地调整价格,使价格适当地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这种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会调节国民收入在各部门、各阶层之间的再分配。
  
  最终收入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是国家、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经营单位和居民的最终收入的形成,这些最终收入按其用途则归结为两类: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与分配图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