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ublic official
公共官员
1.
Since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ublic official" in New York Times v.
自美国最高法院于1964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提出公共官员概念之后,在诽谤诉讼中,原告的身份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不同身份的原告在诽谤诉讼中要承担完全不同的举证责任。
2)  Public
公共
1.
On Publicity and Public Conditions of Human Being;
论人的类存在的公共属性及公共条件
2.
Urban house removal public interest s definition in procedure law——On No.16 article in urban house removal management regulation;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在程序法上的界定——兼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3)  public policy fairness
公共政策公共性
1.
Research summary on equity and efficiency on view of public policy fairness;
公共政策公共性视角下公平与效率问题综述
4)  public goods
公共物品
1.
On the Charges of Library from the Angle of Public goods;
从公共物品角度看图书馆收费问题
2.
News Is "Public Goods":An Analysis from Economics;
新闻即“公共物品”——一种经济视域的分析路径
3.
Strategies for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China——A Comparative Analysis;
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策略:一个比较分析
5)  public places
公共场所
1.
Hygiene research on architecture of new public places in Anyang City;
安阳市新建公共场所建筑设计的卫生学调查
2.
Contrast test using three kinds of air-microorganism samplers LWC-Ⅰ,CA6 and CA2 in public places;
LWC-型、CA6和CA2三种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公共场所中应用的对比试验
6)  public toilet
公共厕所
1.
According to review and summarization of public toile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Wuhan city,the working process and outlines of constructing public toilets were clarified.
通过对武汉市公共厕所建设工程的回顾与总结,叙述了武汉市建设公共厕所的一些工作步骤和要点,提出了公共厕所建设过程中需努力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2.
Aiming at existing problems in cubicle setting of public toilets in large exhibitions in China,and lack of related standards and researches to direct the decision of toilet cubicle number,computational method of cubicle setting of public toilets in large exhibitions was discussed.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展会公共厕所厕位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现行相关标准的缺失和研究的不足,探讨了大型展会公共厕所厕位数设置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某大型展会公共厕所的现场调研,确定了相关的设置参数,为大型展会公共厕所的设置提供参考。
3.
This article expounds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planning about public toilets in forest park.
阐述了森林公园公共厕所的规划原则与方法,对森林公园公共厕所选址、蹲位数量的确认,公共厕所类型、建筑风格与景观,公共厕所标志与内部装饰设计,以及公共厕所文化设计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发改委官员:"十一五"金融业将迎来突破性发展
  国家发改委高级官员昨日指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应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快发展。

  在昨日召开的"第二届中日经济高级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徐林就制订"十一五"规划过程中如何确定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方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他强调,在这此过程中,要特别鼓励金融创新,引导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发展交叉类、延伸类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要规划发展各类专业化的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满足结构调整中特别是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中的金融服务需求。

  徐林说,以前国家有关部委在讨论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时,只是把金融和银行作为一个政策手段。在讨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关于金融服务业发展方向的问题时,我们已经认识到金融服务业应当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领域。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要从以下六大方面加快发展:

  第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基于"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7.5%的增长、居民个人人均金融资产可望突破4万元人民币的判断,我国个人金融服务的需求空间将大大拓宽。因此,特别需要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健全金融体系,控制金融风险,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品种。

  第二,要围绕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完善金融服务,围绕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应大力发展股份制、合作制的中小银行,同时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等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融资需要。

  第三,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今后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未来可能实现资本账户管理自由化的形势,应当积极发展外汇风险管理、综合理财等金融服务形式,满足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过程中规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第四,随着各类保险需求的扩大,应该多开发一些个性化的保险新品种,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要,同时规范发展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包括网上保险理赔等品种。

  第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特别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的各类保险,社保基金的规模会日益扩大。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银行、保险、证券业为这些基金提供保值和增值的服务。

  第六,为了稳定日益扩大的金融服务市场,还应当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等保障制度,设立存款保险基金、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等新的基金。按照有限赔付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整个金融业的风险补偿机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