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urpan Muquam
吐鲁番木卡姆
1.
It introduces the mode of rhythm of Turpan Muquam.
本文主要对现存的吐鲁番木卡姆中的节奏模式进行了归纳,对节奏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吐鲁番木卡姆中的节奏模式:散板序唱也称作"木凯迪曼"、"且克特"、"亚郎且克特"、"巴西且克特"、"朱拉",也称为"久路斯"、"赛乃姆",也称为"麦西来甫"、"赛勒克"、"散板尾声",本文分析了其节奏形态及特点,介绍了吐鲁番木卡姆中节奏模式和多种应用方法。
2) Turfan
['tuə'fɑ:n]
吐鲁番
1.
Development of Turfan Anucleate White Sweet Wine;
吐鲁番无核白甜葡萄酒的研制
2.
The Uighur Ancient Calendars Found in the Documents of Dunhuang and Turfan;
敦煌吐鲁番文献所见回鹘古代历法
3.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entral plains and Westem Region Reflected by Hunting Decorative Patterns on the Cultural Relics Excavated in Turfan;
从吐鲁番出土文物上的狩猎纹样看中西文化交流
3) Turpan
['tuə'pɑ:n]
吐鲁番
1.
Research of Planning Ecological Security for Turpan City;
吐鲁番市生态安全设计研究
2.
Study on the standards of hospital bed and doctor allocation in Turpan Region;
吐鲁番地区医院床位、医生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3.
The Grape-drying Room in Turpan Region——Immortal Adobe Building;
吐鲁番的葡萄晾房——不朽的生土建筑
4) Tulufan
吐鲁番
1.
The Research about Exploiting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ulufan s Desert Tourism Resource;
吐鲁番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
Strategic Thought About Promoting Tulufan s Typical Farm Produce Processing and Trade;
提升吐鲁番特色农产品工贸产业的战略思考
3.
A New Explanation of Difficult Words in Tulufan Unearthed Documents;
吐鲁番出土疑难词语新诠
5) Turpan city
吐鲁番市
1.
Research on Land Use Change in Turpan City
新疆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
GIS technology in the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Xinjiang Turpan City
GIS技术在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
6) Turpan
['tuə'pɑ:n]
吐鲁番市
1.
Simulation of Dynamic Change in Land Utilization in Turpan Based on CLUE-S Model;
基于CLUE-S模型的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2.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Use Patterns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A Case Study of Turpan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分析——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
3.
) problems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for the Han and Hui nationalities) in Turp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 s present state, 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available for the E.
本文通过对新疆吐鲁番市 (汉、回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力图发现存在问题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因素 ,旨在能对提高吐鲁番市以及新疆地区、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其他州、市、县 (汉回 )中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补充资料:吐鲁番泥木俑
中国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喇和卓出土的俑雕塑。阿斯塔那和哈喇和卓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南约40公里,火焰山南麓,高昌故城以北,是古高昌城里的贵族和居民的墓群。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墓群遭受俄、英、德、法、日人的多次盗掘,一些墓俑和文物散失国外。1959~1975年,中国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古墓群中的456座墓进行发掘清理,同文书、绢画等一起出土了大量的成组的俑,时代为西晋至唐代,现藏新疆博物馆、吐鲁番文物保管所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吐鲁番泥木俑的题材和风格可分为3个时期:第1期,为晋至南北朝(公元3~6世纪初叶),即西晋屯田复置戊己校尉到高昌郡阶段。俑多木制,极少泥制。题材有人、猪、牛、牛车、马、驼、怪兽、鸟等。木俑用榫铆结构,手法朴拙粗犷,多不施彩,但能表现胡汉各族的容貌、服饰和身份等特征。第2期,为南北朝中期至初唐(公元6~7世纪中叶),即高昌王朝阶段。木俑与泥俑并存,出现草俑。除第1期的题材外,普遍出现木鸭,木猪减少,出现各种仪仗俑。木俑施彩,制作趋于精整。第3期,为盛唐至中唐(公元7世纪中叶~8世纪中叶),即唐西州阶段。彩绘木俑之外,彩绘泥塑俑大量出现,还有木骨彩塑绢衣俑和极少的面俑。题材有成组的仪仗、乐舞百戏、 打马球、 劳动妇女以及高大的天王、武士、镇墓兽、十二生肖、牵马人、牵驼人、马、驼等。第2~3期之际是吐鲁番泥木俑艺术的高峰,其中又以阿斯塔那张氏墓群出土者为最精美。俑的题材、安放位置,如仪仗俑放置于墓道南侧的龛内,和内地基本相同。
从制作材料和方法看,吐鲁番泥俑,国内罕见,面俑更为此地所独有,而木、泥、 纸、绢并用,雕、塑、绘、缝兼施制成的俑,则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傀儡戏人物形象。这种傀儡人物的做法是:在木骨上敷泥塑出头部,再施粉彩绘制成颜面和发髻,木制躯干(个别束草为躯干),纸捻臂膀,穿着锦、绢缝制的衣裳。
吐鲁番泥木俑的人物、动物形象,表现了地处丝绸之路东段要冲、中外文化交汇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特色。阿斯塔那第 206号张雄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木雕彩绘马夫俑,高56厘米,头戴回鹘族黠戛斯人的尖顶白毡帽,身穿暗紫色袷袍,是一个英俊诚朴的青年胡人形象。阿斯塔那第102、180、206、224号墓出土的多件高髻木骨绘彩泥塑绢衣女俑,均高约30厘米,容颜端丽而神态各异。阿斯塔那第366号墓出土的泥塑双髻侍女头像,高约8厘米,是一个天真的汉族少女形象。第16号墓出土的泥塑男童头像,高约20厘米,为敦厚的汉族少年形象。阿斯塔那第 230号墓出土的泥塑淡彩单峰驼,高71.5厘米。第187号和第224号墓出土的两匹彩绘泥塑马,各高76和74厘米,都是高大雄骏的战马形象,前者威悍,后者轻捷。它们又都以常年驰骋瀚海形成体格清峻的特征,有别于内地的马俑。
富于生活气息和制作手法的即兴性,是吐鲁番泥木俑的又一艺术特色。不论粗犷精整,木俑大都凿痕流畅洗练,即兴削成,不务纤巧。如阿斯塔那第206号墓墓室出土的木雕彩绘骑马俑10件,文官武士各半,高约33厘米,马长24厘米,策马行进,顾盼呼应,制作简洁,神态自然。彩绘泥塑俑极少模制,多在墓室里就地塑绘,一气呵成。阿斯塔那第201号墓出土的一组劳动妇女俑,高在9.7~16厘米之间,有簸粮、舂米、推磨、擀面、烙饼等各种劳作,表现手法粗犷简略,生活气息浓郁。第336号墓出土的一组彩塑乐舞百戏俑,高在 5~10厘米之间,代面、寻橦、狮子舞和昆仑奴等。有的在亮相,有的取运动中的一刹那,塑出动势又抓住关键性的细节,虽然大多手足残缺,仍不失生动。同墓出土的泥塑镇墓兽,高约70厘米,以狮子为母型,头生双角,四足偶蹄,合乎战国以来镇墓兽鹿角偶蹄的传统,而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怪诞中见真实。
吐鲁番泥木俑的题材和风格可分为3个时期:第1期,为晋至南北朝(公元3~6世纪初叶),即西晋屯田复置戊己校尉到高昌郡阶段。俑多木制,极少泥制。题材有人、猪、牛、牛车、马、驼、怪兽、鸟等。木俑用榫铆结构,手法朴拙粗犷,多不施彩,但能表现胡汉各族的容貌、服饰和身份等特征。第2期,为南北朝中期至初唐(公元6~7世纪中叶),即高昌王朝阶段。木俑与泥俑并存,出现草俑。除第1期的题材外,普遍出现木鸭,木猪减少,出现各种仪仗俑。木俑施彩,制作趋于精整。第3期,为盛唐至中唐(公元7世纪中叶~8世纪中叶),即唐西州阶段。彩绘木俑之外,彩绘泥塑俑大量出现,还有木骨彩塑绢衣俑和极少的面俑。题材有成组的仪仗、乐舞百戏、 打马球、 劳动妇女以及高大的天王、武士、镇墓兽、十二生肖、牵马人、牵驼人、马、驼等。第2~3期之际是吐鲁番泥木俑艺术的高峰,其中又以阿斯塔那张氏墓群出土者为最精美。俑的题材、安放位置,如仪仗俑放置于墓道南侧的龛内,和内地基本相同。
从制作材料和方法看,吐鲁番泥俑,国内罕见,面俑更为此地所独有,而木、泥、 纸、绢并用,雕、塑、绘、缝兼施制成的俑,则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傀儡戏人物形象。这种傀儡人物的做法是:在木骨上敷泥塑出头部,再施粉彩绘制成颜面和发髻,木制躯干(个别束草为躯干),纸捻臂膀,穿着锦、绢缝制的衣裳。
吐鲁番泥木俑的人物、动物形象,表现了地处丝绸之路东段要冲、中外文化交汇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特色。阿斯塔那第 206号张雄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木雕彩绘马夫俑,高56厘米,头戴回鹘族黠戛斯人的尖顶白毡帽,身穿暗紫色袷袍,是一个英俊诚朴的青年胡人形象。阿斯塔那第102、180、206、224号墓出土的多件高髻木骨绘彩泥塑绢衣女俑,均高约30厘米,容颜端丽而神态各异。阿斯塔那第366号墓出土的泥塑双髻侍女头像,高约8厘米,是一个天真的汉族少女形象。第16号墓出土的泥塑男童头像,高约20厘米,为敦厚的汉族少年形象。阿斯塔那第 230号墓出土的泥塑淡彩单峰驼,高71.5厘米。第187号和第224号墓出土的两匹彩绘泥塑马,各高76和74厘米,都是高大雄骏的战马形象,前者威悍,后者轻捷。它们又都以常年驰骋瀚海形成体格清峻的特征,有别于内地的马俑。
富于生活气息和制作手法的即兴性,是吐鲁番泥木俑的又一艺术特色。不论粗犷精整,木俑大都凿痕流畅洗练,即兴削成,不务纤巧。如阿斯塔那第206号墓墓室出土的木雕彩绘骑马俑10件,文官武士各半,高约33厘米,马长24厘米,策马行进,顾盼呼应,制作简洁,神态自然。彩绘泥塑俑极少模制,多在墓室里就地塑绘,一气呵成。阿斯塔那第201号墓出土的一组劳动妇女俑,高在9.7~16厘米之间,有簸粮、舂米、推磨、擀面、烙饼等各种劳作,表现手法粗犷简略,生活气息浓郁。第336号墓出土的一组彩塑乐舞百戏俑,高在 5~10厘米之间,代面、寻橦、狮子舞和昆仑奴等。有的在亮相,有的取运动中的一刹那,塑出动势又抓住关键性的细节,虽然大多手足残缺,仍不失生动。同墓出土的泥塑镇墓兽,高约70厘米,以狮子为母型,头生双角,四足偶蹄,合乎战国以来镇墓兽鹿角偶蹄的传统,而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怪诞中见真实。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