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尚迪
1)  Lee Sung Dik
李尚迪
1.
Korean Poet Lee Sung Dik and Chinese Scholar Liu Xihai;
朝鲜诗人李尚迪与晚清学人刘喜海
2)  Li Di
李迪
1.
Li Kindred of Puzhou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Its Member Named Li Di;
李迪及北宋濮州李氏家族研究
3)  Ri-Enzeg (1491~1553)
李彦迪
4)  The Letter For Thanking Xiang Zhou Minister Li
《谢襄州李尚书启》
1.
The Time When Wen Tingyun Wrote The Letter For Thanking Xiang Zhou Minister Li and the Official Position Which He Was Recommended;
温庭筠作《谢襄州李尚书启》的时间及其被荐官职
5)  Li Yun di in Hamburg
李云迪在汉堡
6)  Li Di Fengying Zhiji Tu Zhou
李迪《枫鹰雉鸡图》轴
补充资料:李彦迪
      朝鲜李朝哲学家。字复古,号晦斋、紫溪翁。朝鲜京畿道骊州人。1530年在任司谏期间,曾受到当局的排斥,到庆州紫玉山从事性理学研究,过了7年左右的隐居生活。1537年再被录用,历任副提学、吏曹、礼曹、刑曹判书和左赞成等官职。1547年又遭权臣尹元衡一派忌恨,再度被流放到江界,直至1553年逝世。著有《晦斋集》13卷。哲学代表作有:《书忘斋忘机堂无极太极说后》、《答忘记堂书》、《大学章句补遗》、《中庸经衍义》、《求仁录》、《奉先杂义》等。
  
  李彦迪反对曹汉辅(号忘机堂)把"太极"解释为"空虚"、"寂",提出"太极"是"道之本体"、"万化之领要","理"和"气"虽不可分离,但"有理而后有气"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太极"则"理","道"只不过是"人事"的"理"而已,离"人事"而求"道"未免陷入"空虚"之境,这决不是儒家之"实学"。他所说的"道"、"理"是属于封建的道德规范,包含着 "三纲五伦" 和日常生活的行动准则两个方面。在这两方面中,他强调日常生活方面的道德准则,认为"天理"离不开人事,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才能达到"天理"。这种理论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善恶"理论中。他认为合乎天理的行为则"善",按照人欲行动的是恶,因而应弃"人欲"达"天理"。他的"理欲"说对束缚、压制人民的欲求和利益而言,是保守的;而对抑制循旧保守势力的贪多无厌而言,是有进步意义的。
  
  李彦迪在政治上提倡"中和"的理论,认为"中和"符合"天理"。这实际上是调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行为作辩护。
  
  李彦迪的"理一元论"后来被大儒家李滉所继承,并加以发挥和完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