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acroeconomics
[英][,mækrəʊ,i:kə'nɔmɪks] [美]['mækro'ɛkə'nɑmɪks]
宏观经济学
1.
Application of macroeconomics in China;
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
2.
Applic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s in the Field of Macroeconomics:A Survey;
非线性动力学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3.
Views on Teaching Method of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3)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1.
The purpose of macro-economics is not only to tell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for understanding,analyzing and problem-solving.
宏观经济学具有理论的复杂性、发展性,表述方法多样性和实践多变性等特点。
2.
As the mainstream in modern society,macro-economics develops and deepens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debating.
宏观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主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论上的争论而不断演进和深化。
3.
The principal concern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e evolution of paradigm of IS-LM/AS Model with the core functions in macro-economics.
IS-LM/AS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准模型之一。
4) Chinese plutonomy
中国政治经济学
1.
The establishment premise of the Chinese plutonomy is scientific methodology.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前提是确立科学的方法论。
5) Intermediate Political Economy
中级政治经济学
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Intermediate Political Economy" Offered in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中级政治经济学”课程简介
6) macroeconomics
[英][,mækrəʊ,i:kə'nɔmɪks] [美]['mækro'ɛkə'nɑmɪks]
宏观经济学;总体经济学
补充资料:情报经济学
从经济观点分析情报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情报学分支学科。情报和信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宏观的信息经济学分析国民经济信息部门的总投入和产出,微观的信息经济学研究个人的信息处理行为。第一个提出信息经济概念的是F.马克卢普。他把生产知识、信息产品或提供信息服务的各类企业、单位总称为知识产业,分成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工具、信息机械和信息服务5大类。根据他的计算,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M.U.波拉特用不同的方法,从分析信息活动着手,把信息活动归并成信息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的一次信息部门以及不通过市场交易而在组织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二次信息部门。波拉特以1967年的数据估计美国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6%。科技情报部门只是信息部门中的一小部分。情报经济学主要研究情报系统的经济问题。
国家为了分配资源,各个情报系统为了争取资源,都需要了解情报的价值,比较情报工作的收益与成本,确定情报系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值得搞,还要知道怎样的情报存储、检索和传播方法最有效。因此,情报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情报的价值,情报的成本及定价,情报工作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情报市场等。
对情报收益的认识最初是从反面估算,由于没有利用情报而进行的重复研究造成的损失。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开始对情报服务的效益进行评价。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内比较标引语言及其对检索性能的影响,其测度如查全率、查准率等。60年代后期,评价转到正式运行的系统,接着转向运行决策,重点放在系统的成本、效果和收益的权衡上。从70年代起,评价的系统类型及评价方法都有很大变化,重点更多的转向图书馆系统、网络和情报系统、网络的运行。
情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价值,但其价值只有在获取或利用情报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对于情报的价值还没有一致的测度,情报服务的成本可以用投入的资源来衡量。但它具有非消耗性,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消耗掉;它具有非排他性,对预定用户以外的人也有价值,边际成本很低甚至等于零。情报属于一种公共或半公共的产品。情报也可看作一种资源,具有资本的属性,能产生利润和收益,如何测度收益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在情报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情报工作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借助经济杠杆管理的转变,对情报及情报工作各个方面的经济分析十分迫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是在理论上围绕情报的商品化问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经济核算及有偿服务等尝试。
国家为了分配资源,各个情报系统为了争取资源,都需要了解情报的价值,比较情报工作的收益与成本,确定情报系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值得搞,还要知道怎样的情报存储、检索和传播方法最有效。因此,情报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情报的价值,情报的成本及定价,情报工作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情报市场等。
对情报收益的认识最初是从反面估算,由于没有利用情报而进行的重复研究造成的损失。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开始对情报服务的效益进行评价。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内比较标引语言及其对检索性能的影响,其测度如查全率、查准率等。60年代后期,评价转到正式运行的系统,接着转向运行决策,重点放在系统的成本、效果和收益的权衡上。从70年代起,评价的系统类型及评价方法都有很大变化,重点更多的转向图书馆系统、网络和情报系统、网络的运行。
情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价值,但其价值只有在获取或利用情报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对于情报的价值还没有一致的测度,情报服务的成本可以用投入的资源来衡量。但它具有非消耗性,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消耗掉;它具有非排他性,对预定用户以外的人也有价值,边际成本很低甚至等于零。情报属于一种公共或半公共的产品。情报也可看作一种资源,具有资本的属性,能产生利润和收益,如何测度收益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在情报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情报工作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借助经济杠杆管理的转变,对情报及情报工作各个方面的经济分析十分迫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是在理论上围绕情报的商品化问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经济核算及有偿服务等尝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