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维谢洛夫斯基
1)  Veselovski
维谢洛夫斯基
1.
Veselovski s Poetic View in Historical Poetics;
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中的诗学观
2)  Victor Shklovsky
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
1.
It is held that the term"defamiliarization"comes from Russian formalist Victor Shklovsky\'s early works.
学术界往往根据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的早期著作来阐释他的"陌生化"理论,忽略了什克洛夫斯基晚期对"陌生化"的反思与重新阐释。
3)  Kieslowski
基耶斯洛夫斯基
1.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in the Post-Modernism Context:The Comparisom between the Movie Styles of Kieslowski and Wang Jiawei;
后现代语境下的“两生花”文本——基耶斯洛夫斯基与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比较
2.
Mode and Culture Study on Kieslowski s Films;
形式与文化: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
3.
Polish director Krzysztof Kieslowski i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unique and ripe movie author in the last 2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被公认为20世纪最后20年里最为独特而成熟的电影作者。
4)  Skylovsky
斯基洛夫斯基
1.
Consulting with Liu Xiaofeng about Skylovsky s "The Tenth Amendment of Ten Amendments";
是冷嘲还是信赖——就斯基洛夫斯基《十诫·第十诫》与刘小枫先生商榷
5)  Schegloff and Sacks
谢格洛夫与萨克斯
6)  Józef Ignacy Kraszewski (1812~1887)
克拉谢夫斯基,J.I.
补充资料:乌鲁谢夫斯基,С.П.
      苏联电影摄影师、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1908年12月23日生于圣彼得堡,1974年11月12日卒于莫斯科。1929年就读于列宁格勒工程美术学院,之后又考入莫斯科苏里柯夫美术学院版画系,1935年毕业,不久转入电影界,从事电影摄影。给乌鲁谢夫斯基带来声誉的影片是《乡村女教师》(1947,导演М.С.顿斯阔依)。他运用摄影的造型表现手段──光,描绘了年龄不断变化、性格逐渐成熟的女主人公瓦尔瓦拉·瓦西利耶夫娜。
  
  乌鲁谢夫斯基认为电影画面不仅能表现作品内容,也还能表达摄影艺术家的内在感受、激情和创作冲动。他从不"如实地"拍摄镜头前被摄体的实体状态,而是广泛运用各种摄影艺术造型表现手段对其进行加工改造,直至成为真正自如地表述情感的艺术语言。他在影片《金星英雄》(1951,导演Ю.Я.莱兹曼)中用人工光、烟雾、篝火;在《瓦西里·鲍尔特尼科夫的归来》(1953,导演В.И.普多夫金)中运用布景纱、镜头纱和各种挡光镜改变景物光色结构,赋予银幕形像以情绪色彩。在影片《生活的一课》(1955,导演莱兹曼)和《第四十一》(1956, 导演Г.Н.丘赫莱依)中,充分利用色彩和影调烘托了环境气氛。乌鲁谢夫斯基在其后期的影片中,充分地发挥了电影运动的造型特性。他运用运动的不同形式、速度、韵律、节奏,赋予电影画面以特殊的表现力,如《雁南飞》(1957,导演М.К.卡拉托佐夫)、《一封未寄出的信》(1960,导演卡拉托佐夫)等。乌鲁谢夫斯基在其晚年还亲自导演和拍摄两部影片《再见,小马》(1969)、《歌唱吧,诗人》(1972),在对题材诗情画意的处理上又有新的开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