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辞,又名《中京辞》,是以故都洛阳为题材的一篇辞赋作品。作者,是著名辞赋家张友茂先生。【中京辞】云:“嗟洛阳,夫问古今兴废事,惟且径自洛阳往。韶韶故都兮,发乎天仪,威威厚地钟万钧。煌煌新城兮,昊穹乾象,尔来莽莽宏隆彤神州!”。
历史上,关于“中京”的概念:
(1)中京,日本名古屋市的别称。 是东京都与京都 (西京)中间的大城市。
(2)中京,中国若干古都名:
a.东晋、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一直沿用到初唐、盛唐。
b.唐都长安,自高宗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至德二年(757年)建凤翔为西京,长安为中京。
c.渤海以显德府为中京。故址即今吉林敦化西南敖东城;一说即今吉林桦甸东北苏密城。
d.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中京大定府于故奚王牙帐地,辽帝驻跸之所,故址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
而张友茂【中京辞】之中京,所指的是九朝故都、牡丹花城----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洛阳。
(1)洛阳文化有着悠久的渊源。年为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的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张友茂【中京辞】云:“中天八阕兮,爰及皇时浮,居怀地之正阳。先觉以叹兮,催落半川月,毕竟九朝紫瑞。诗官采言兮,胥弘光隆道,扼吴楚而径张。匹夫庶妇兮,讴吟洛土风,璀璨园于懿范。”。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1.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3.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4.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5.西汉 雒阳 汉魏故城 高祖 前202年—前199年
6.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7.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8.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9.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10.隋 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11.唐 洛阳宫 东都 神都-武则天 东京 隋唐故城 高宗、武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 六帝 657年—908年(其间都洛40余年)
12.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13.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14.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15.民国 洛阳 洛阳市 1932年
(2)洛阳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张友茂【中京辞】云:“九州腹地兮,洛河之阳。载民声兮玄鸟腾,奋五谷兮遂草木;敬天常兮达帝功,依地德兮万物极。东临嵩岳兮,牵虎牢冲形天下势;西依秦岭兮,出函谷挽关中秦川;北倚太行兮,裙邙山执黄河险要;南望伏牛兮,拱伊厥戴宛饶一叶。”。
(3)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张友茂【中京辞】云:“自本帝喾墟以降兮,精蕴乎采采之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