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利用建设
1)  appl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利用建设
2)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建设与利用
1.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osp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 resources;
医院图书馆信息系统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3)  use of construction land
建设用地利用
4)  periodical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期刊建设与利用
5)  Grassland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草原建设与利用
6)  the uti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资源利用及建设
补充资料:草原建设和利用
      指改良草场、建设基本草场和发挥草场效能。
  
  草原的特点和类型  草原指野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丛生的大面积土地。其中具有饲用价值的植物群落着生的部分称为草场,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草场通过植物生活机能把太阳能和无机物转化为营养价值高的牧草,可用来放牧牲畜,或用作割草场,收割牧草后饲喂牲畜。不同地区的草原,由于受当地土壤、地形、气候、生物条件和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水热条件的制约,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尽相同,其生产力的高低亦有显著差别。
  
  草原的类型有草甸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等。①草甸草原。处在半湿润环境,分布于森林与干草原的过渡地带,山地草原上侧与沼泽地的上沿。植物群落种类丰富,以多年生的丛生和锯茎型禾草占优势。牧草生长旺盛,密度大,产量高。②干草原。处于半干半旱环境,是中国草原的主体。植物种类较单纯,常以多年生的丛生禾草为主,混生一定数量的旱中生和旱生植物。植被比较稀疏,产量不高,但草质优良。③荒漠草原。处在干旱环境,多分布在沙漠与干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区。植物以旱生的小型丛生禾草为主,伴生一定数量的旱生小半灌木。群落组成单调,草群高度、覆盖度、产量均差,但牧草质量较好,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丰富。
  
  草原建设  包括植树造林、更新植被、培育良种牧草、补播牧草、兴修水利、增施肥料、疏松土壤和防止鼠虫危害等项内容。可以收到防止草原退化、培育草原、提高草原生产力的功效。在草场建设中,要集中有限资源,有重点地建设一部分生产能力高的草场(中国称为高产稳产基本草场),包括割草场、天然放牧场与人工饲草饲料地,三者比重因地区条件而异。把草场建设成为人工饲草饲料地,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草原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建设草场的效果,需设置牧栏、牧道、棚圈、供水、贮仓等设施。
  
  合理利用草原  草原管理责任制、围栏放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等都是合理利用草原的重要方法。在中国,实行畜群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实行草原管理承包责任制是合理利用草原的重要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把草原包给基层生产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落实草原管理、保护、使用、建设的责任,可使其同畜群承包责任制统一起来,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
  
  围栏放牧,是把牲畜控制在围栏的区域内采食的一种先进放牧方法。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牧草场,便于对牲畜进行科学管理,并能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围栏放牧需要较多的基本建设投资。
  
  划区轮牧,是分区轮流利用草场的一种放牧制度。先把草场划分为几个季节放牧场,在每个季节放牧场内,以畜群为单位再分成若干放牧单元,再把放牧单元划分为若干小区,在各小区内依次轮牧。这种制度可以调节冬春饲草不足、夏秋饲草有余的季节性矛盾,使牲畜在整个放牧时期内能获得充足的饲草;可以给每个小区留有一定间歇时间,使牧草有充分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恢复机会;能减轻牲畜对草场的践踏程度;便于对草场和牲畜进行科学管理。
  
  草畜平衡,是为了使牲畜的数量与牧草的可供量相适应。畜草之间大致保持平衡才能使饲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根据以草定畜的原则,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类型草原的单位面积上、在放牧适度的条件下,所能放牧的牲畜头数。
  
  建设草原和合理利用草原,能够不断提高草原生产能力。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草原上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通常用下列指标表示:①单位面积草原饲草产量;②单位面积草原载畜量;③单位面积草原畜产品产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