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反思型对话
1)  reflective dialogue
反思型对话
2)  A reflection upon dialogue-teaching mode
反思对话式教学
3)  dialogue thought
对话思维
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culture,the vitality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lies in introducing the contemporary points of view and dialogue thought.
立足于当下中国的文化多元化背景,大学语文的课程活力在于引入当代视野和对话思维:即在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传承基础上,培养学生"当代与传统"的对话意识和对话热情。
4)  cognitive dialogues
思维对话
5)  session thought
对话性思维
1.
The session thought of the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s rational,critic,tolerant and constructive,whose concrete developing links consist of the editors sessions with draft documents,article authors and readers respectively.
学术期刊编辑的对话性思维具有理智性、批判性、宽容性和建设性等基本特征。
6)  Reflection on Reflection
对反思的反思
补充资料:反思
反思
reflexion

   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这个概念只指有较高价值的内省认识活动。I.康德提出了正确规定反思概念的问题,并认为反思构成表象或概念在联结中归属何种认识能力的主观条件,特别是把审美与合目的性的认识能力明确规定为“反思的判断”,作为联结知性与理性的桥梁。但是,反思概念在康德那里尚未达到辩证的理解。G.W.F.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形式下,把反思变成一个把握发展的辩证概念,完成了规定反思概念从而使之含义更加深刻的工作。他认为反思具有不同的层次。对于本质的认识,“设定的反思”尚停留在抽象的自身同一阶段;“外在的反思”则进展到把握区别与对立;只有“规定的反思”才能从联系上把握对立面的统一。这样,黑格尔在反思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飞跃,即反思本身也有一个过程。但是,反思只是作为一种从把握外在本质到把握内在本质的过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