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绥靖政策
1)  appeasement policy
绥靖政策
1.
Reason of British Appeasement Policy toward Germany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
2.
British government took appeasement policy in 1930s for several historical reasons.
绥靖政策是特定的政治现象。
3.
From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the British Appeasement policy to Nazi Germany resulted,to a great extent,from cooperation and balanced power between European countries.
导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2)  the policy of appeasement
绥靖政策
1.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olicy of appeasement is to uphold and appease Fasces.
绥靖政策的实质是纵容和姑息法西斯。
3)  policy of appeasement
绥靖政策
4)  British Appeasement Policy
英国绥靖政策
1.
British Appeasement Policy’s Influence on Jews in the 2nd World War——Analysis of 《1939 White Paper on Palestine》
二战时期英国绥靖政策对犹太人的影响——析1939年《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白皮书》
5)  Appeasement [英][ə'pi:zmənt]  [美][ə'pizmənt]
绥靖
1.
Prior to the breakout of the Pacific War, Britain implemented in the far-east region a kind of economic policy to its own utmost benefits, shifting from full-scale appeasement at a start to the eventual toughness towards Japan, imposing pressure by all means meanwhile giving scant aid to China.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在远东地区推行一种最大限度维护其自身利益的经济政策,即对日本由全面绥靖到最终趋向强硬,对中国则多般压制的同时又不得不给予吝啬的援助。
6)  Yangchang Formation
绥靖油田
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angchang Formation Top s Paleogeomorphology and the Earlier Jurassic Petroleum, Suijing Oilfield;
绥靖油田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与侏罗系油藏关系分析
补充资料:绥靖政策
      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到30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见远东战争策源地、集体安全政策),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A.N.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 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 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 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 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 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支持它们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