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concept of commodity fetishism
商品拜物教观念
2) commodity fetishism
商品拜物教
1.
Jean Baudrillard’s theory of sign consumption inherits from Marx’s commodity fetishism and the western Marxist’s theory of consumer alienation.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是一脉相承的。
2.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commodity fetishism along with its concept in our society are the adoration for commodit,the inund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dity and currency,and money worship.
商品拜物教及其观念在我国社会现实存在的主要表现是:物质崇拜;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拜金主义。
3.
The commodity fetishism is the verge of modern society detected by Hegel s Master-Slave dialectics.
商品拜物教世界是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所探测到的现代社会的边界。
3) counter-commodity fetishism
反商品拜物教
1.
As the generation on the road,they have good art potentialities, their work presents the counter-commodity fetishism significance.
作为在路上的一代,他们有很好的艺术潜质,其作品呈现出了反商品拜物教的意义,但他们的成名也源自成功的商业运作。
4) fetishism of science-technological commodity
科技商品拜物教
1.
This is a proper phenomena of fetishism of science-technological commodity in the modern society of commodity economy.
科技的巨大功能使人们产生了"科技无所不能"的神秘感觉,在心理上形成了类似宗教崇拜一样的知觉状态,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所特有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
5) Debye's concept
狄拜观念
6) view of commodity value
商品价值观念
补充资料:商品拜物教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及其派生物 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起源于古代。在当时,人们由于生产实践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的缺乏,对于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如风雨雷电,水火林木,丰歉祸福,无法了解它们的起因、后果和运动规律,往往从宗教世界的幻想中去寻求解释。人们把某些物神化了,把日、月、水、火、雷、电等自然现象,看作是支配人类命运的神,从而加以崇拜,产生了拜物教。其实,物并没有支配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那种所谓神秘力量,是人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只是一种人脑的产物。
在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方面,也存在着将这些现象和关系神化的情况。商品关系正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产品本来是人创造出来的,但它一旦成为商品,人们在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活动的社会关系,就被物的运动关系掩盖了。商品在市场上能否卖出去,是否能从商品生产和交换中发财致富?这些不受商品生产者本人控制的市场关系,却对商品生产者的发财或破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人们还不能从物与物的关系后面揭示出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就必然把商品关系神秘化,从而产生商品拜物教的观念。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又从商品拜物教派生出货币拜物教。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还进而产生资本拜物教。
商品神秘性的来源 劳动产品一旦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神秘的色彩。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不论从它所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角度,还是从它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这个角度来考察,都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它们都不过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具体劳动改变自然的结果。就商品的价值来说,从质的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从量的方面看,是用劳动力耗费的持续时间即劳动量来计算,这也没有神秘的性质。可是,当劳动产品一旦采取了商品这个形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形式。商品的神秘性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因为"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9页)。私人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而又参加在社会分工的体系之中,正是私人生产者的这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才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和社会性。作为私人劳动,生产纯属生产者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生产者自己作出决定,而作为社会劳动,生产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他们生产的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通过交换,他又得到其他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是由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这样的属性,人类劳动的等同性才表现为价值的等同性,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才表现为价值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所以,在以私有制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是同人们盲目地受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支配分不开的。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商品就从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货币拜物教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在不断发展,商品交换已不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人们愈来愈要依赖于市场,生产者的劳动愈来愈要表现为价值。因此,在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同时,表现为价值的等价物也相应地发展,它依次从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而最后发展到货币。作为货币的金、银,本来也是商品世界千千万万个成员中的一分子,只是由于商品世界的共同活动,在漫长的商品交换的实践过程中,金、银因其天然的属性比其他商品更适于充当为一般等价物,因此,作为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就稳定地落到贵金属金、银的身上。金、银终于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作为价值镜而跟其他一切商品相对立。从此,一切商品都同金、银发生等价关系、由金、银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以它为媒介来交换别的商品。
作为货币的金、银无非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但是,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又进一步被物的外衣所掩盖。因为,一旦金、银成了货币,就给人们一种假象,似乎货币成为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的属性,本来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却被看作是货币的自然形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似乎金和银一从地底下出来,就是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在商品与商品直接物物交换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得别人的产品,而在货币出现以后,则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成货币。商品的神秘性进而发展成了货币的神秘性。人们感觉到好象金银本身天然地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在货币力量面前,任何力量都得甘拜下风。于是,商品拜物教就发展为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同前,第23卷,第111页)。
资本拜物教 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在这个阶段也发展到最普遍、最迷人的地步,更其重要的是,由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还出现了资本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就是把资本的价值增殖看作是资本本身即物本身具有的魔力的一种错误观念。马克思在指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之间的关系时说道:"在论述商品和货币时,我们已经指出了一种神秘性质,它把在生产中以财富的各种物质要素作为承担者的社会关系,变成这些物本身的属性(商品),并且更直截了当地把生产关系本身变成物(货币)。一切已经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有这种颠倒。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和在资本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占统治的范畴、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下,这种着了魔的颠倒的世界就会更厉害得多地发展起来"(同前,第25卷,第934页)。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但是,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它采取着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质形态,并在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利润和收入,于是在人们的观念上便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货币、生产资料或商品这些物天生就是资本,天然地具有使价值增殖的魔力。这种把资本视作物并披上神秘化外衣的错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总体运动过程中更加强化了。因为从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来考察,资本从一开始就表现为神秘的东西,似乎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并非劳动本身所有,而为资本所有,是资本自身生长出来的力量。而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来考察,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又使这个神秘化过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似乎是资本家"劳动"的结果,但毕竟还同生产过程有关;而由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构成的企业主收入,更给人以幻觉,好象不是来自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而是资本家本身"劳动"的果实,不仅生产过程,而且流通过程也会带来收入;关于借贷资本的利息则更加神秘化,因为它根本脱离了生产过程,而且同流通过程也无关系,它表现为G-G′(货币-更多的货币)的运动形式,剩余价值的来源完全被掩盖了,而资本自身固有的增殖能力,却非常突出地被表现出来。这样,"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完成了"(同前,第25卷,第449页)。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同样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这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才转化为地租的,这就使得资本关系的神秘化又进了一步。在这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好象连同社会生产关系的联系都不存在了,它只直接同一个自然要素(土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资本-利润(或者,更隐蔽的形式是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三位一体的公式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物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最终被割断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者受剥削的真相完全被掩盖起来了。资本本身具有了神奇的增殖能力,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了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商品、货币、资本,这些由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却成了支配人们的神秘力量。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命运,支配着商品生产者、货币持有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命运。
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条件 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一类的说教,都是资产阶级经济学所宣扬的。总起来说:"这种拜物教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同前,第24卷,第252页)。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只要不认识商品社会生产的实质就难免陷入这类的拜物教观念之中,而资产阶级为了辩护剥削的合理性,更是竭力宣扬这种神秘的拜物教观念。只有马克思,才深刻地指明了这种拜物教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条件。列宁正确指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列宁选集》第2卷,第444页)。因此,只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破除了对于商品、货币、资本等等拜物教的迷信,并给予正确的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而且也指明了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可以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页)。在那样的情况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不再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商品拜物教将最终消亡。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商品拜物教的消亡,是同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公有,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人,社会生产有计划地发展、劳动产品不再表现为商品等经济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过去认为,这些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就可以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表明,这些条件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上才能充分具备。到那时,商品生产才会完全消亡,商品拜物教才会彻底消失。
商品拜物教及其派生物 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起源于古代。在当时,人们由于生产实践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的缺乏,对于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如风雨雷电,水火林木,丰歉祸福,无法了解它们的起因、后果和运动规律,往往从宗教世界的幻想中去寻求解释。人们把某些物神化了,把日、月、水、火、雷、电等自然现象,看作是支配人类命运的神,从而加以崇拜,产生了拜物教。其实,物并没有支配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那种所谓神秘力量,是人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只是一种人脑的产物。
在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方面,也存在着将这些现象和关系神化的情况。商品关系正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产品本来是人创造出来的,但它一旦成为商品,人们在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活动的社会关系,就被物的运动关系掩盖了。商品在市场上能否卖出去,是否能从商品生产和交换中发财致富?这些不受商品生产者本人控制的市场关系,却对商品生产者的发财或破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人们还不能从物与物的关系后面揭示出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就必然把商品关系神秘化,从而产生商品拜物教的观念。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又从商品拜物教派生出货币拜物教。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还进而产生资本拜物教。
商品神秘性的来源 劳动产品一旦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神秘的色彩。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不论从它所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角度,还是从它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这个角度来考察,都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它们都不过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具体劳动改变自然的结果。就商品的价值来说,从质的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从量的方面看,是用劳动力耗费的持续时间即劳动量来计算,这也没有神秘的性质。可是,当劳动产品一旦采取了商品这个形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形式。商品的神秘性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因为"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9页)。私人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而又参加在社会分工的体系之中,正是私人生产者的这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才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和社会性。作为私人劳动,生产纯属生产者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生产者自己作出决定,而作为社会劳动,生产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他们生产的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通过交换,他又得到其他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是由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这样的属性,人类劳动的等同性才表现为价值的等同性,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才表现为价值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所以,在以私有制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是同人们盲目地受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支配分不开的。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商品就从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货币拜物教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在不断发展,商品交换已不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人们愈来愈要依赖于市场,生产者的劳动愈来愈要表现为价值。因此,在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同时,表现为价值的等价物也相应地发展,它依次从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而最后发展到货币。作为货币的金、银,本来也是商品世界千千万万个成员中的一分子,只是由于商品世界的共同活动,在漫长的商品交换的实践过程中,金、银因其天然的属性比其他商品更适于充当为一般等价物,因此,作为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就稳定地落到贵金属金、银的身上。金、银终于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作为价值镜而跟其他一切商品相对立。从此,一切商品都同金、银发生等价关系、由金、银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以它为媒介来交换别的商品。
作为货币的金、银无非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但是,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又进一步被物的外衣所掩盖。因为,一旦金、银成了货币,就给人们一种假象,似乎货币成为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的属性,本来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却被看作是货币的自然形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似乎金和银一从地底下出来,就是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在商品与商品直接物物交换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得别人的产品,而在货币出现以后,则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成货币。商品的神秘性进而发展成了货币的神秘性。人们感觉到好象金银本身天然地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在货币力量面前,任何力量都得甘拜下风。于是,商品拜物教就发展为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同前,第23卷,第111页)。
资本拜物教 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在这个阶段也发展到最普遍、最迷人的地步,更其重要的是,由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还出现了资本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就是把资本的价值增殖看作是资本本身即物本身具有的魔力的一种错误观念。马克思在指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之间的关系时说道:"在论述商品和货币时,我们已经指出了一种神秘性质,它把在生产中以财富的各种物质要素作为承担者的社会关系,变成这些物本身的属性(商品),并且更直截了当地把生产关系本身变成物(货币)。一切已经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有这种颠倒。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和在资本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占统治的范畴、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下,这种着了魔的颠倒的世界就会更厉害得多地发展起来"(同前,第25卷,第934页)。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但是,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它采取着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质形态,并在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利润和收入,于是在人们的观念上便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货币、生产资料或商品这些物天生就是资本,天然地具有使价值增殖的魔力。这种把资本视作物并披上神秘化外衣的错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总体运动过程中更加强化了。因为从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来考察,资本从一开始就表现为神秘的东西,似乎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并非劳动本身所有,而为资本所有,是资本自身生长出来的力量。而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来考察,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又使这个神秘化过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似乎是资本家"劳动"的结果,但毕竟还同生产过程有关;而由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构成的企业主收入,更给人以幻觉,好象不是来自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而是资本家本身"劳动"的果实,不仅生产过程,而且流通过程也会带来收入;关于借贷资本的利息则更加神秘化,因为它根本脱离了生产过程,而且同流通过程也无关系,它表现为G-G′(货币-更多的货币)的运动形式,剩余价值的来源完全被掩盖了,而资本自身固有的增殖能力,却非常突出地被表现出来。这样,"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完成了"(同前,第25卷,第449页)。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同样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这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才转化为地租的,这就使得资本关系的神秘化又进了一步。在这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好象连同社会生产关系的联系都不存在了,它只直接同一个自然要素(土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资本-利润(或者,更隐蔽的形式是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三位一体的公式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物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最终被割断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者受剥削的真相完全被掩盖起来了。资本本身具有了神奇的增殖能力,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了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商品、货币、资本,这些由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却成了支配人们的神秘力量。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命运,支配着商品生产者、货币持有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命运。
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条件 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一类的说教,都是资产阶级经济学所宣扬的。总起来说:"这种拜物教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同前,第24卷,第252页)。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只要不认识商品社会生产的实质就难免陷入这类的拜物教观念之中,而资产阶级为了辩护剥削的合理性,更是竭力宣扬这种神秘的拜物教观念。只有马克思,才深刻地指明了这种拜物教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条件。列宁正确指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列宁选集》第2卷,第444页)。因此,只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破除了对于商品、货币、资本等等拜物教的迷信,并给予正确的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而且也指明了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可以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页)。在那样的情况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不再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商品拜物教将最终消亡。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商品拜物教的消亡,是同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公有,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人,社会生产有计划地发展、劳动产品不再表现为商品等经济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过去认为,这些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就可以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表明,这些条件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上才能充分具备。到那时,商品生产才会完全消亡,商品拜物教才会彻底消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