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纳撒尼尔·霍桑
1)  Nathaniel Hawthorne
纳撒尼尔·霍桑
1.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is characteristic of its ps ychological description.
心理描写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著名小说《红字》的重要特征。
2.
The paper interpretes the heroine s tragedy love in The Scarlet Letter that is written by the American romantic author Nathaniel Hawthorne.
该文通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红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诠释 ,揭示了海丝特·白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自身性格的弱点 ,并透过文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剖析了霍桑寄寓其中的人生隐秘、道德渊薮及浪漫主义的悯世情
3.
Hester Prynne is the heroi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written by Nathaniel Hawthorn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writers of the romantic period in American literature.
海丝特·白兰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女主角,她对清教徒殖民统治下的男权社会勇敢地进行了反叛;但囿于自身头脑中固有的清教意识,她最终还是回归于世俗的宗教观和道德观。
2)  Nathaniel Hawthorne
纳撒尼尔.霍桑
3)  By Nathaniel Hawthorne
纳撒尼尔?霍桑
4)  Nilssoia
尼尔桑属
5)  Honavar
霍纳沃尔
6)  Coriaria nepalensis
尼泊尔马桑
1.
Twenty strains of actinomycete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nodules of Coriaria nepalensis wall in Hubei,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of China, were shown to fall in the genus of Frankia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对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采集的尼泊尔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
补充资料: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年7月4日—1864年5月19日)19世纪美国小说家。 其代表作品《红字》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

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他的祖辈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大。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在学校中他与朗费罗与富兰克林·皮尔斯成为好友。1824年大学毕业,霍桑回到故乡,开始写作。完成一些短篇故事之后,他开始尝试把自己在博多因学院的经验写成小说,这就是长篇小说《范肖》,于1828年不署名发表,但是没有引起注意。霍桑将没有卖出去的小说全部付之一炬。

1836年霍桑在海关任职。183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开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其中《教长的黑纱》一篇最为人称道。1841年霍桑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1842年7月9日他结婚,婚姻非常美满。两人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村老牧师住宅居住三年,期间霍桑完成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其中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布朗》、《拉伯西尼医生的女儿》很受欢迎。

1846年霍桑又到海关任职。他从奥尔科特那里买下了康科德的wayside,并住在那里。他的邻居是作家爱默生、梭罗等人。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当年霍桑在野餐中偶然遇到了居住在附近的麦尔维尔并成为好友。麦尔维尔对霍桑的《古宅青苔》很是赞扬,并且在给霍桑的信里提到了自己的小说《白鲸》的写作。爱伦坡也对《重讲一遍的故事》和《古宅青苔》非常感兴趣,写了很多评论。

《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1853年皮尔斯就任美国总统后,霍桑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皮尔斯离任,霍桑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年霍桑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坚持写作。1864年5月19日霍桑与皮尔斯结伴旅游途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去世。

霍桑认为:与文明而古老的欧洲相比,美国“没有阴影,没有古风,没有秘传,没有绚丽而又昏默的冤孽,只有光天之下的枯燥乏味的繁荣”,给作家提供的素材极少。因此,霍桑把注意力转向过去,力图借助想象去挖掘历史上对创作有益的素材,以便“把过去了的时代与我们面前一瞬即逝的现在联系起来”。这也暗示了他以古喻今的创作意图。但是出于清教徒的审慎,霍桑采取了浪漫主义小说的创作形式。他认为只有这样,作者才能以自己选择的方式构思和创作,而又不必拘泥于细节的真实,才能在“真实的世界”和“仙境”之间找到现实与想象得以相结合的“中间地带”。霍桑的伟大正在于他能以表面温和而实质犀利的笔锋暴露黑暗、讽刺邪恶、揭示真理。

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这与加尔文教关于人的“原罪”和“内在堕落”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霍桑是心理小说的开创者,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着重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主张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拯救。然而霍桑并非全写黑暗,他在揭露社会罪恶和人的劣根性的同时,对许多善良的主人公寄予极大的同情。正如他的朋友、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所指出的,霍桑的黑暗使在这黑暗中不停前进的黎明显得更加明亮。霍桑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对亨利.詹姆斯、福克纳及马拉默德等后代作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霍桑的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他除了进行心理分析与描写外,还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他的构思精巧的意象,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加深了寓意。但他的作品中也不乏神秘晦涩之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