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感受性之筝模型
1)  Kite modle of qualia
感受性之筝模型
2)  Sensitivity model tools
感受性系统模型
3)  Model of compound receptive field
感受野模型
4)  studying of feeling
感受之学
1.
It pointed out the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effort and struggle that the Representative Culture-Oriented writing style of folk recording has achieved so far,and stressed the value of studying of feeling has brought about in seeking a unique character for the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of folk recording.
本文对近年来民俗志书写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新探索作了初步梳理,指出了"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对于创新民俗志书写模式、增强民俗志书写主位视角和对话功能的意义以及"感受之学"在探寻民俗志独特学科品格上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5)  Kite-model
风筝型互相模式
1.
The Role Interplay in a"Kite-model"Crisis——a Case Study of the"Tangerine Crisis"
论“风筝型互相模式”下危机事件的角色互动——以“柑橘事件”为例
6)  Graviperception model
微重力感受模型
补充资料:日本筝
      拨奏弦鸣乐器。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 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自古将筝比作"龙",并依此为各部件命名。乐筝又名雅乐筝,曾在宫廷贵族间流行,迄今仍在雅乐的管弦乐合奏曲中使用。乐筝的弦比较粗;定弦按绝对音高,如按壹越调定弦,从一弦至巾弦为:d1、d1、a、b、d1、e1#f1、a1、b1、d2、e2#f2、a2。现在常用的调弦法尚有双调、大食调、平调、黄钟调、盘涉调共 6种。筑筝又名筑紫筝,16世纪末主要作为歌曲伴奏乐器,现已趋于消亡。俗筝始于17世纪,盲人八桥检校(1614~1685)在江户(现在的东京)习得筑紫流筝曲后,到京都将其改编增补,并作筝组歌、分段曲等,因而成为俗筝及其筝曲的创始人。筝的传统演奏方法是右手拇、食、中指套上义甲弹拨,左手按弦。1921年宫城道雄创制17弦筝,已被广泛采用。俗筝演奏的筝曲多为声乐曲,也有据传为八桥检校所作的《六段》等器乐曲。宫城道雄创作的筝与尺八的二重奏曲《春之海》,成为现代名曲。20世纪60年代后,三木稔等作曲家为俗筝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筝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