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三十年前,南非军方就这样重视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是否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先见之明”?恐怕不完全对。原来,南非国土的大部分地处高原,地势平坦,加上公路网十分发达,而在二三十年前的作战对象主要是安哥拉,部队需要长途跋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南非军方钟情于轮式装甲车辆,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南非装甲车辆具有“最大行程远、弹药基数高”等特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1968年,南非军方和桑多克-奥斯特拉公司签订了一项轮式步兵战车的研制合同。军方要求,这种步兵战车要具有良好的装甲防护性和越野机动型,越野行驶的距离要长,还要有很好的可维修性和部件通用性,而且采购价格要低廉。该公司根据这一要求,于1974年7月设计出第一辆样车。1976年,第一辆正式生产型车出厂,命名为“蜜獾”(ratel)1型,装的是20毫米机关炮,也称为“蜜獾”20步兵战车。1979年生产的称为“蜜獾”2型步兵战车,装的是90毫米火炮。最后生产的为装甲输送车型,命名为“蜜獾”3型步兵战车,主要武器是1门60毫米迫击炮,也称为“蜜獾”60步兵战车。由于装载的武器不同,我们在说“蜜獾”步兵战车时,一般要加上20、90、60的字样。
“蜜獾”步兵战车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7年初,生产总数约1 400辆。其中,南非军队装备1 243辆,摩洛哥军队装备60~80辆,约旦军队也装备了“蜜獾”20步兵战车。“蜜獾”步兵战车从1980年起就参加了南非对安哥拉的战争,是世界上最早经过实战考验的步兵战车之一,比两伊战争中参战的bmp步兵战车要早些,l1990年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2、“武士”和amx一10p步兵战车就更早些。
关于这种步兵战车的命名,这里还要说上几句。对ratel ifv,国内最初的译名为“獾”式步兵战车,看来不太确切。
蜜獾(见题图右上角)是鼬科獾形动物,因喜食 蜂蜜而得名。蜜獾栖息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森林里,身体健壮,皮厚,成年蜜獾体长60~77厘米,尾长20~30厘米,喜欢穴居,夜出觅食,食物以小动物、果实和蜂蜜为主。蜜獾力气大,胆子大,但能人工驯养。可能南非人拿蜜獾当一种宠物,所以才拿它来命名一种独立研制的步兵战车。
至于獾(badger),它和蜜獾算得上是“表兄弟”,但毕竟有所区别。所以,ratel ifv的正确译名应该是“蜜獾”步兵战车。
世界上最早的轮式步兵战车
由于“蜜獾”步兵战车变型车多,几种变型车的重要性难分伯仲,故在介绍之前先要说明是哪种车型。在这里,以“蜜獾”90步兵战车为主来加以介绍。
“蜜獾”90步兵战车为火力支援车型。其实,这种车型也可以说是“步兵战车型”,因为“蜜獾”90步兵战车上搭载有6名步兵,这和其他各国的步兵战车显著不同。
“蜜獾”90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19吨,为6×6驱动型式,乘员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高射机枪手;载员6人,1名为步兵班长,另有5名步兵。其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体正面可防12.7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其余部位可防7.62毫米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车体底部的装甲得到加强,可防地雷冲击。
车辆的总体布置为,车体前部中央为驾驶员席,驾驶室正面和两侧共有3块防弹玻璃窗,视野开阔。战斗情况下,驾驶员可以在车内操纵将装甲护板罩在防弹玻璃上,提供辅助防护。这时驾驶员要利用3具潜望镜来对外观察。驾驶员头顶处有一个向左开启的舱门。
炮塔位于驾驶室后部,炮塔的位置明显靠前。该炮塔为双人全焊接钢装甲炮塔,车长位于炮塔的左侧,炮长位于右侧。车长指挥塔处有环形布置的潜望镜和1具瞄准镜,车长舱门可向后开启。炮长处也有1个向后开启的舱门,炮长有4具潜望观察镜和l具瞄准镜。载员室占据了整车的中部。载员室的前部左右两侧各有1个舱门。这2扇舱门的开启由驾驶员用气动装置控制。每扇门上各有1具潜望镜和简易射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