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距离悖论
1)  the paradox of distance
距离悖论
2)  deviation [英][,di:vi'eɪʃn]  [美]['divɪ'eʃən]
悖离
1.
The ways of constructing the intrinsic ideas of Chinese modern poe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igin,are approval and deviation of the ideas of western poetics,and meanwhile are devi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theories.
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念的建构方式,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一是对西方诗学观念有所认同和悖离,与此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精神有所悖离和承接。
2.
But without ignorance, zen and modernism poesies truly has deviation profoundly.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禅与现代主义诗歌确实有着深刻的悖离。
3)  rebellion [英][rɪ'beljən]  [美][rɪ'bɛljən]
悖离
1.
Solidarity and rebellion——On the sisterhood of the feminine fictions of the 1990s
亲和与悖离——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姐妹情谊”
4)  paradox [英]['pærədɔks]  [美]['pærə'dɑks]
悖论
1.
An Endeavor to Solve the Paradox of Media s Public Relations News;
试解传媒公关新闻的悖论
2.
Analysis of a Paradox in Dempster-Shafer Theory;
论Dempster-Shafer理论的一个悖论
5)  dilemma [英][dɪ'lemə]  [美][də'lɛmə]
悖论
1.
Discussion on "Independent Dilemma"of Independent Director;
对独立董事“独立性”悖论的探讨
2.
“Notarizing nephropathy”represents dilemma of proving in adverse drug reaction.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证明不同于药学上的因果关系评价,要避免“龙胆泻肝丸”案件中的“肾衰公证”悖论,此类诉讼中应有条件地采用推定因果关系说。
3.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lemma lies in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policy to reiterate the consumption need a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reduce.
本文认为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的现实与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数据的结论出现背离,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悖论。
6)  contrary theory
悖论
1.
We should investigate the successes and some fails about the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by international current ways in the contrary theory of Chinese learners.
我国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学习者的悖论”研究。
2.
Clearifying the science meaning of the contrary theory.
通过阐明悖论的科学含义,再从两个著名悖论的解决中,得出消解悖论的方法论原则,即必须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提出新观点、新理论。
补充资料:EPR悖论
      A.爱因斯坦、B.波多尔斯基和N.罗森1935年为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而提出的一个悖论。又称 EPR论证。EPR 是这三位物理学家姓的头一个字母。这一悖论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观物理实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等人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不满足这些判据,所以是不完备的。在论证中,爱因斯坦等人设想了一个测量粒子坐标和动量的思想实验,后来D.玻姆把它简化为测量自旋的实验:考虑两个自旋为 1/2的粒子A和B构成的一个体系,在一定的时刻后,使A和B完全分离,不再相互作用。当我们测得 A自旋的某一分量后,根据角动量守恒,就能确定地预言 B在相应方向上的自旋值。由于测量方向选取的任意性, B自旋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应都能确定地预言。所以他们认为,根据上述实在性判据,就应当断言B自旋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同时具有确定的值,都代表物理实在的要素,并且在测量之前就已存在,但量子力学却不允许同时确定地预言自旋的 8个分量值,所以不能认为它提供了对物理实在的完备描述。如果坚持把量子力学看作是完备的,那就必须认为对A的测量可以影响到B的状态,从而导致对某种超距作用的承认。EPR 实在性判据包含着"定域性假设",即如果测量时两个体系不再相互作用,那么对第一个体系所能做的无论什么事,都不会使第二个体系发生任何实在的变化。人们通常把和这种定域要求相联系的物理实在观称为定域实在论。
  
  围绕着EPR悖论,物理学界和哲学界一直有争论。N.H.D.玻尔对EPR实在性判据中关于"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在测量过程中虽然没有对B施加力学干扰,但由于作用量子的不可分性,微观体系和测量仪器构成了一个整体,测量安排是确定一个物理量的必要条件,而对体系未来行为所预言的可能类型正是由这些条件决定的。这样, EPR关联性就可以在量子力学范围内得到合理的解释。对 EPR论证的另一方面的批评,是针对其定域性假设。20世纪70年代以来,根据对J.S.贝尔提出的定域隐变量理论关于相关体系的关联度的判别式(简称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研究),倾向于否定建立在定域性假设基础上的定域隐变量理论,从而增加了人们对定域实在论的怀疑。这意味着把世界看作由空间上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各部分组成的看法不一定普遍成立,支持了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