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实行行为
1)  perpetrating act
实行行为
1.
The focus of the disputes is how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nishability of the action liberty in cause and the principle of criminal liability coexists with the perpetrating act.
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解释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与"实行行为与刑事责任同时存在"原则的关系问题。
2.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perpetrating act and non-perpetrating act is the key of the question.
实行行为是刑法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围绕其展开的争论也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区分。
3.
Because Chinese criminal law theory is similar to the continental system, it can be recognized that the indirect criminal is a special type of the perpetrating act with reference to the same kind of argument in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in the continental system.
我国刑法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比较接近,因此,立足于间接正犯仅仅是实行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这一认识,可以参考大陆法系刑法学中关于实行行为的学说。
2)  executive conduct
实行行为
1.
The causal behavior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executive conduct.
根据刑法中的行为理论,在原因自由行为中,结果行为不具有刑法意义,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原因行为才应当被认定为实行行为
2.
How to ascertain executive conduct of intentional crime,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tions,the author thinks that we should learn of sanction of project and if “action in cause”one of “free ac.
能否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赋予原因行为具有实行行为性,这是解决原因自由行为着手认定的关键所在。
3)  Act of perpetrator
实行行为
1.
Divi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Act of perpetrator;
实行行为的分类与解释论纲
2.
The act of perpetrator is a kind of acts that are realistic dangers to legal interests.
实行行为是对法益侵害具有现实危险的行为。
4)  Committing action
实行行为
1.
In a special provision which prescribe a certain crime may includes another crime,the key to distinguish lies in which committing action it has.
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定型性行为类型,具有定型性、侵害性、有意性和有责性等特征。
5)  act of perpetrating
实行行为
1.
On the judgment of the ending of the act of perpetrating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types of the act of suspension;
实行行为终了的判断与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
6)  the implementation act
实行行为化
补充资料:《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
      C.赫尔著。纽约阿普尔顿世纪克罗夫茨公司1943年第一版。这是一部阐述赫尔的假设-演绎理论体系的代表性专著。本书共20章。第 1章讲科学理论的性质。以后各章依次为:一种客观的行为理论、刺激的接受和有机体的生存、行动及其协调的生物学问题、在需要条件下内部行为的特征、基本强化、次级强化、习惯强度与各种强化内素的关系等。最后一章是总结和结论。书后还附有本书使用的各种概念符号的说明。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客观的行为理论体系。他认为这个理论体系应该:①能够解释已往积累的大量经验资料;②能够从相对少量的公设(本书列举了16条公设)中推导出许多定理;③能够采用具体明确的经验性的试验来加以证明;④能够用新的证据、经验证明和进一步的思辨对这个理论体系加以修订;⑤能够用数学公式对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目标加以数量化的表述。作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类的整体性行为。这种行为包含着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紧密的相互作用;它具有生物的适应性;行为的中介变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用操作性的定义加以确定。在方法论上,作者严格遵守机械主义的、还原主义的和行为主义的客观原则,反对给予所观察的行为以任何主观的解释。赫尔在书中还主张严格遵守一种假设-演绎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一系列事先确定的公式进行严格的演绎。它包括建立公设,并由此演绎出可以用实验检验的结论;然后再把这些结论用实验加以实际检验,修正错误的结果,经过证实再把它们纳入科学体系之中。本书所提出的学习理论是西方带有权威性的学习理论之一。它可以大体归为下列各点:①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一种联结。这个联结称为习惯强度,以符号SHR表示。H为习惯;S和R分别表示有关的刺激和反应。②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强化;强化兼指E.L.桑代克的强化和И.Π.巴甫洛夫的强化;强化的效果在于减少当时起作用的内驱力(D)的强度。③SHR作为一种强化作用的函数,其强度随强化而逐渐增加,而且代表一种行为的相对持久的改变。④习惯强度只有在驱力状态下才能被激起,驱力激起有效的习惯强度,使之成为反应势能(SER),反应势能是一种使反应被激起的可能性,相当于作业。赫尔认为,反应势能的量是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递增函数。可以用下列简明公式表示:SER=D×SHR。表示一个人在特定时刻的作业是由他的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积决定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