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赋学
1)  Fu study
赋学
2)  fu-style literature
赋体文学
1.
"Narrating in an overall and detailed manner",one of the distinctive creation method of fu-style literature,exerted a deep influence upon the Yuanjia poetry creation.
赋体文学一个鲜明的创作手法就是"前后左右广言之"。
3)  Letter literature
文学禀赋
4)  Fu criticism
赋学批评
1.
the core of the Fu criticism of Lu ji and Lu Yun,which are influenced by Xuan(玄).
西晋是赋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2.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u criticism, Fu mainly reflects Confucianism and Metaphysics.
赋学批评的理论形态上,则展现出儒学与玄学杂糅并存的色彩。
3.
There were ten chief writers,among whon Cao Pi and Cao Zhi als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Fu criticism.
建安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三曹七子 ,在赋学批评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则是曹丕、曹植。
5)  fu aesthetics
辞赋美学
6)  Chi and Fu Study
辞赋学
补充资料:赋学

赋学,顾名思义,是辞赋学的简称。具体是指研究辞赋的学科,是以赋学文献(石刻、笔记、类书、总集)、赋史、赋论、辞赋作品、辞赋家创作活动等客观因素,进行辞赋的条分缕析,并综论历代研究文献,变换视点,发现发展辞赋规律的学术学科

赋学,重要书目:

《唐宋赋学研究》/詹杭伦著 - 纸质图书_馆藏书目

《赋学论丛》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刊 - 图书城

《中国赋学文献》

《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简宗梧/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年

《赋与骈文》/简宗梧/台湾书店/一九九八年

《赋学》/张正体、张婷婷/台湾学生书局/一九八二年

《汉赋史论》/简宗梧/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三年

《赋史》马积高

《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许结

《世族与六朝文学》、《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

《中国辞赋发展史》郭维森、许结

《中国赋学研究》许结教授

《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选》陈良运主编、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赋学概论》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8-11-01

赋学,最经典的论著当属《汉赋通论》。书中指出:“在古代的各类文体中,诗、文、赋是资格最老的正统文学形式。虽然如此,赋的地位与诗文比起来,总有无法摆脱的尴尬。因为它在文人正统的文学观念之中,获得的始终是暧昧的地位和暧昧的评价。正是这样的尴尬,不仅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创作,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历史地位,也影响到古代的赋学研究,更使建国后的赋学研究一度陷入窘境。赋体文学的尴尬,始于赋体文学产生的汉代,并在古代与它一同走向终极;汉赋的研究,因而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对这一现象的回顾与研究,不独有助于对赋学史的反思,有助于当代赋学研究的深入,即对古代文学观念与文学史的整体研究,也有极大的认识意义。”。

中外赋学研究--篇目:

辞赋专著(含学位论文)

一、通论

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备注

aa0-001、赋史、马积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

aa0-002、赋史大要、铃木虎雄 殷石臞译、台北:正中书局、1967.5、原日本富山房1939年初版,1942年正中书局出版殷石臞译本。

aa0-003、赋史述略、高光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

aa0-004、辞赋流变史、李曰刚、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6

aa0-005、辞赋学纲要、陈去病、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1、原出版於1927年

aa0-006、赋学、张正体、张婷婷、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2

aa0-007、赋选注、傅隶朴、台北:正中书局、1977.8

aa0-008、中国的辞赋家、蔡义忠、台北:汉威出版社、1988.1

aa0-009、中国辞赋与韩国歌辞之比较研究、金星洙、文化大学中文硕士论文、1985、王熙元教授指导

二、先秦

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备注

aa1-001、先秦辞赋原论、姜书阁、齐鲁书社、1983.9

aa1-002、屈荀辞赋论稿、李金锡、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12

三、两汉

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备注

aa2-001、汉赋研究、李善*、台北:撰者、1967

aa2-002、汉赋研究、张清钟、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1

aa2-003、汉赋研究、李兆兰、台北:书恒出版社、1980、尚无资料

aa2-004、汉赋研究、龚克昌、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5

aa2-005、汉赋研究、许建章、台北:崇德出版社、1985.4

aa2-006、汉代文赋之研究、林达琪、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4、尚无资料

aa2-007、汉赋之史的研究、陶秋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0.2、原由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初版

aa2-008、汉赋通义、姜书、齐鲁书社、1989.10

aa2-009、汉赋通论、万光治、巴蜀书社、1989.12

aa2-010、楚辞到汉赋的衍变、张书文、台北:正中书局、1983.4

aa2-011、汉赋体裁与理论之研究、朴现圭、台师大国文硕士论文、1983、方祖燊教授指导

aa2-012、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简宗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12

aa2-013、论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曹淑娟、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8、台师大国文硕士论文(1982)、叶庆炳教授指导

aa2-014、汉赋:唯美文学之潮、刘斯翰、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4

aa2-015、司马相如、扬雄及其赋之研究、简宗梧、政大中文所博士论文、1976、高明、卢元骏教授指导

aa2-016、王褒及其赋之研究、白承锡、东海大学中文硕士论文、1983、简宗梧教授指导

aa2-017、张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廖国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