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azak
[英]['kɑ:'zɑ:k] [美]['kɑ'zɑk]
哈萨克
1.
Shamanism in Contemporary Kazaks-Rituals and Their Changes;
当代哈萨克族的萨满教信仰:仪式及其变迁
2.
Kazakh Female Writer Life Consciousness Determination;
哈萨克女作家生命意识的自觉
3.
A Comparison between Greek Mythology and Kazak Mythology;
希腊神话与哈萨克神话的比较研究
2) Kazakh
[英]['kɑ:'zɑ:k] [美]['kɑ'zɑk]
哈萨克
1.
Personality Modes of Kazakh Heroic Epic;
哈萨克英雄史诗所展现的人格模式
2.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Everlasting Merit ——Comment on the two new books on Kazakh literature history;
草创之功不可没——评两部哈萨克文学史新著
3.
Kazakh History Research(2)——Kazakh Khan and Kazakh;
哈萨克历史研究(二)——哈萨克汗国与哈萨克族
3) Kazakh
[英]['kɑ:'zɑ:k] [美]['kɑ'zɑk]
哈萨克族
1.
The Prevalence of HPV Infect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Kazakh of Xinjiang Province;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2.
A Survey on Hypertension Knowledge Comprehension among Kazakh Group in South Mountain Pastures of Urumqi;
乌鲁木齐南山牧区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状况调查分析
3.
Additive effects of variants in β_3-adrenergic receptor and PPAR-γ_2 genes o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orbid obesity in Xinjiang Kazakh population;
哈萨克族人β_3受体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_2基因复合变异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4) Kazak
[英]['kɑ:'zɑ:k] [美]['kɑ'zɑk]
哈萨克族
1.
Expression of c-erbB-2 and p53 protein in tumor tissues of Kazak and Ha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Xinjiang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组织中c-erbB-2、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2.
Compared analysis of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in peripheral blood leucocyte of Uygur and Kazak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mRNA差异显示比较分析
3.
Comparison of roentgenography cephalometric study on craniofacial morphology between Han ethnic and Kazak with normal occlusion in Xinjiang region of China;
新疆地区汉族与哈萨克族正常牙合颅颌骨形态X线头影测量的比较研究
5) Kazaks
哈萨克族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n27 Glu polymorphism of β_2-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Kazaks of Sinkiang;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Gln27Glu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2.
On the Changes of the Kazaks in Xinjiang and Kazakhstan toward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清末民初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人口变迁刍议
3.
Population Scale Changes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Kazaks in Xinjiang;
新疆哈萨克族人口规模变迁及分布
6) Kazak nationality
哈萨克族
1.
Investigation of blood lipide in herdsman of Kazak nationality;
435例哈萨克族、汉族牧区与市区居民血脂调查分析
2.
Methods Polymorphism defined by the Bsm1 restriction enzyme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of 179 Han nationality,122 Uygur nationality,63 Kazak nationality and 112 Mongoloid nationality.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3.
The contents of 5 elements (Zn,Fe,Cu,Mn,Ca) in the hair of children of 31 individuals Kazak nationality aged 12—15 living in Yili county,Xinjiang were determined with spectrum absorption methoed.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新疆伊犁地区 31例 1 2— 1 5岁哈萨克族儿童头发中的Zn、Fe、Cu、Mn、Ca等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用方差分析法进行了差别显著性检验 ;并将测定结果与维吾尔族、汉族、柯尔克孜族及回族等 4个民族儿童发样做了比较分析 ;发现除了哈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儿童发样中微量元素Mn、Ca含量有差异外 ,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儿童发样中微量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
补充资料:哈萨克
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苏联亚洲部分的西南部,东与中国的新疆接壤,南邻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各加盟共和国,西濒里海,北与俄罗斯联邦相连接。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面积12%强,仅次于俄罗斯联邦。人口约1500万(1985),平均每平方公里仅 5.6人,远低于苏联平均水平。俄罗斯人占40.8%,哈萨克人占36%,乌克兰人及德国人各占6.1%,余为鞑靼人、乌兹别克人及白俄罗斯人等。加盟共和国由19个州组成,习惯上分为东、南、西、北、中 5部分。首都阿拉木图。
地处苏联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向南部山地的过渡地带。最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东西长约1200公里的哈萨克丘陵,海拔一般300~500米,最高点达1565米;东缘多山地;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半荒漠和荒漠地带占全境面积的60%。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北部19℃,南部28~30℃,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北部-18℃,南部-3℃。热量和阳光充足,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干旱少雨,北部年降水量300毫米,属草原带;中、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为大面积半荒漠带和荒漠带。西南部山谷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高山区可达800~1000毫米。全境大部分属内流流域。主要河流有锡尔河、乌拉尔河、恩巴河、伊犂河和额尔齐斯河等,大部分注入内陆湖泊。多咸水湖,除里海和咸海部分湖区位于境内外,尚有巴尔喀什湖,斋桑泊和阿拉湖等。
矿产资源丰富。铜、铅、锌、铬的储量居苏联首位,多分布于东半部。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储量也很丰富,煤、铁及铝土矿多分布于中北部,石油、天然气多集中于里海沿岸低地,磷灰石矿多在南部。
大部分地区原为哈萨克汗国领土,19世纪上半叶逐渐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前工矿业有所发展。1920年建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36年改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工业以冶金、煤炭、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为主。铜、铅、锌产量居全苏首位;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和镁、钛、钒、钨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开采与冶炼,在苏联均占重要地位。苏联第五大钢铁基地,生铁和钢产量均占苏联4%强,商品铁矿石产量占苏联10%左右。苏联第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年产量1亿吨以上,占苏联15%左右。机械工业以为当地采矿、加工服务的重型机械制造为主。苏联主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以春小麦种植为主,多分布于北部草原地带,粮食产量占苏联的13%,还产棉花、甜菜和烟草等。苏联重要的放牧业基地,牧场占农业用地的80%,羊的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占苏联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联邦。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1980年铁路营运里程14240公里。公路运输里程10.46万公里,其中硬路面7.6万公里。
主要经济中心有阿拉木图(食品、纺织、机械)、卡拉干达(煤炭、钢铁、机械)、埃基巴斯图兹(煤炭、火电)和杰兹卡兹甘(有色金属冶炼)等。
地处苏联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向南部山地的过渡地带。最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东西长约1200公里的哈萨克丘陵,海拔一般300~500米,最高点达1565米;东缘多山地;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半荒漠和荒漠地带占全境面积的60%。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北部19℃,南部28~30℃,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北部-18℃,南部-3℃。热量和阳光充足,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干旱少雨,北部年降水量300毫米,属草原带;中、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为大面积半荒漠带和荒漠带。西南部山谷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高山区可达800~1000毫米。全境大部分属内流流域。主要河流有锡尔河、乌拉尔河、恩巴河、伊犂河和额尔齐斯河等,大部分注入内陆湖泊。多咸水湖,除里海和咸海部分湖区位于境内外,尚有巴尔喀什湖,斋桑泊和阿拉湖等。
矿产资源丰富。铜、铅、锌、铬的储量居苏联首位,多分布于东半部。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储量也很丰富,煤、铁及铝土矿多分布于中北部,石油、天然气多集中于里海沿岸低地,磷灰石矿多在南部。
大部分地区原为哈萨克汗国领土,19世纪上半叶逐渐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前工矿业有所发展。1920年建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36年改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工业以冶金、煤炭、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为主。铜、铅、锌产量居全苏首位;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和镁、钛、钒、钨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开采与冶炼,在苏联均占重要地位。苏联第五大钢铁基地,生铁和钢产量均占苏联4%强,商品铁矿石产量占苏联10%左右。苏联第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年产量1亿吨以上,占苏联15%左右。机械工业以为当地采矿、加工服务的重型机械制造为主。苏联主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以春小麦种植为主,多分布于北部草原地带,粮食产量占苏联的13%,还产棉花、甜菜和烟草等。苏联重要的放牧业基地,牧场占农业用地的80%,羊的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占苏联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联邦。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1980年铁路营运里程14240公里。公路运输里程10.46万公里,其中硬路面7.6万公里。
主要经济中心有阿拉木图(食品、纺织、机械)、卡拉干达(煤炭、钢铁、机械)、埃基巴斯图兹(煤炭、火电)和杰兹卡兹甘(有色金属冶炼)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