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贵州民间文学
1)  folk literature in Guizhou
贵州民间文学
1.
Comment on the Studies of folk literature in Guizhou in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
三十年来贵州民间文学研究述评
2)  Guizhou Minority Literature
贵州民族文学
1.
The Development state and Cultural Structure of Guizhou Minority Literature Creation;
贵州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态势与文化格局
3)  Guizhou literature
贵州文学
1.
On the one hand, the existence of Guizhou literature of both man and nature live in harmony in the ecological sense of writing, there are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reflect on discord.
本文在生态批评视野下,对贵州文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挖掘贵州文学的生态意识,并作出生态批评解读。
4)  Culture of Guizhou folk instrumental music
贵州民间器乐文化
5)  Guizhou folk wax-dyeing
贵州民间蜡染
1.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Guizhou folk wax-dyeing handicraft was influenced on b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ultural flux.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贵州民间蜡染遭遇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带来的种种影响,其传承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也蕴藏新的契机。
6)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贵州民族学院
1.
Talking about the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Education Work in the Library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Analysis on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 the Readers;
谈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的书目情报教育工作——基于读者问卷调查的分析
2.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erobics Classes in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关于贵州民族学院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补充资料: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见中国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特征   ①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性。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了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变异性。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也都会发生变异。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着所经过的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的思想、才艺的因素。这种特征是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的自然果实。
   ④传承性。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直到今天,还能够以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
   民间文学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民间文学就会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
   ⑤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们是亲身的体验者。因此这种人民性被称做“直接的人民性”。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典范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质。
   ⑥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发现的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浓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凭广大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作家文学相比,在这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的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精确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所以,民间文学是对劳动人民的教养和文化尽职尽责的教本。
    与作家书面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与原始文学的传统拉开了距离。但是,广大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 ,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的前进,加以变化。这两种本源同一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两种文学又互相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而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其“词藻”的,就更多了。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对民间文学起过影响。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影响   中国民间文学是多民族的民间文学,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存在着相互交流、影响的明显现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除汉族外,还居住着50多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数量多,文明发展也较早。但它一开始不是单一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才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在它的整个文化形成中,也包含着本来各自独立的、又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分。同时在汉族本身的融合、发展中,和许多周围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因此,汉族的民间文学,与各民族民间文学相互交错、联接。特别是民族间接触较早或居住交错、毗邻的民族产生的影响痕迹更为显著。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接受大都是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为基础,对它进行选择、取舍、改造、加工。他们尽力使它民族化。这是民族间文化交流影响的自然法则。
   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等在国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区,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也都相同或相似,如中国与邻国印度、日本等,就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国的民间文学,特别是散文的叙事作品中和那些国家或民族的同种类作品关系相当密切。从民间文学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
    现实作用   在现代,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一方面仍然以口头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发挥着各种效用;另一方面,由于文学界的重视,对它广泛地进行采集,经过选择和整理,送还到广大人民中去,让它能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发挥着新的作用。至于新民间文学作品,对于人民的教育作用,则更强大。
   民间文学的现实作用,还表现在经过研究后的理论知识的作用。把民间文学作品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科学原理,用以教育广大人民,使人们理性地认识过去和现在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语言艺术的种种方面,不仅能够正确了解作为劳动人民宝贵财富的民间文学,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原理。另外,它还将进一步激励人们的创造热情。
   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中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它是民族文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所以,要叙述中国文化史或文化学,决不能抛掉民间文学这种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否则,不仅概括不周全,还可能影响到对整个文化现象评价和叙述的准确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