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ight and wrong
是与非
2)  negative and positive answers
“是”与“非”
3)  Yes or No
是与否
4)  being and nonbeing
是与不是
5)  to be and ought to be
是与应该
6)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subjectivism
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墨子·非乐》
      中国《墨子》书中的篇章。集中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享乐、反对音乐的学说。原有3篇,现存的《墨子》书中只存有《非乐上第三十二》一篇,篇目中另有《非乐中第三十三》、《非乐下第三十四》两篇,在宋代以前已经失传。《墨子》一书旧题战国鲁墨翟撰,其实大部分篇章是墨翟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清代俞樾在《墨子闲诂序》中说:"墨子死而墨分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今观《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皆分上、中、下三篇,字句小异而大旨无殊;意者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因此,仅从现存的一篇中,也足以看到墨家学派反对享乐、反对音乐学说的概貌。
  
  墨家的"非乐"学说,除集中反映在《非乐》篇中以外,另见于《墨子》书中的《三辩》、《七患》、《非儒》、《公孟》等篇。这个学说的主要内容为:广义的反对一切享受作乐,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狭义的反对音乐,无论是诸侯的"钟鼓之乐",士大夫的"竽瑟之乐",农夫的"瓴缶之乐",一概反对。其理由:一是"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或者说"圣王不为乐";一是"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因为它"巧夺民衣食之财"。前一点,主要在《三辩》中通过程繁同墨子的辩难来阐述,主要是说尧、舜住在草屋里,礼和乐都十分简单,以后,商汤、周武王、周成王的乐越来越复杂,但是在治理国家上却越来越差,可见音乐对治理国家有害无益;并由此推论没有音乐更好。后一点,主要在《非乐》中作正面的阐述。他提出:"仁"者要兴办有利于天下的好事,排除有害于天下的坏事;不应考虑自己的各种享受,以及为着这些享受而"巧夺民衣食之财"。接着说:墨子并不是不知道音乐是好听的,雕刻图画是好看的,各种享乐是舒适的,只是它们不符合"圣王之事",不符合"万民之利",所以要加以反对。他指出:老百姓有三大痛苦,"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当时社会上还普遍存在"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等不合理现象。对于这些,音乐都并不能解决。因此结论是"为乐非也"。在《非儒》里,墨子引晏子的话说儒者"好乐而淫人","孔丘成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营(惑)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愚)民。"他在《公孟》里关于儒者实行三年之丧的话,也都是针对儒家提倡音乐的言行加以激烈反对。
  
  《墨子》一书,有明朝的"道庄本"。清朝的孙诒让融汇前人的校注成果,并参以己意写成《墨子闲诂》一书,是比较通行而受到重视的本子。以后又有李笠的《定本墨子闲诂校补》校改了"闲诂"本的个别排印错误或孙氏的未见及处。吉联抗释注的《墨子·非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则是专门介绍墨子"非乐"学说的本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