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usic Academy in Central-South China
中南音乐专科学校
1.
As his own experienced during the periods of Music Academy in Central-South China and Hubei Art Institute,both of them were precursors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the writer recorded some cases happen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chools,which can help the person cognition comprehensively the history of Music Academy in Central-South China.
"中南音专"是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的简称,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于1953年11月11日在武汉市武昌区正式成立。
4)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1.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e ways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n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experiments in college, practice outside campus, themes and social practice in holiday.
文章从校内实验、校外实习、毕业论文和假期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做法,探索了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方向。
5) Hunan Technolog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Medicine
湖南国医专科学校
1.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former Hunan Technolog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Medicine (HTSTNM), by reviewing the extant related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visiting famous age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本文从调研现存20世纪上半叶的文献、采访目前健在的名老中医入手,对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存续期间史实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及爱国文化运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6) music conservatory
音乐学校;音乐厅
补充资料: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简称"国立音专",原名国立音乐院。现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创办人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教员有王瑞娴、李恩科、朱英、易韦斋、萧淑娴、吴伯超等。设预科、专修科。开设钢琴、声乐、小提琴、二胡、琵琶、乐理、和声、国文、 英文、文化史等课程。1929年9月改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设本科、预科、专修科(师范科)及选科。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声乐、理论作曲5组(相当于系)。1940年底,由李维宁任代理校长。1942年该校由汪伪政权管辖,改名国立上海音乐院,李维宁任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的国立音乐院(1943年1月成立于重庆松林岗)自渝返沪,1946年接收国立上海音乐院,并与丁善德、陈又新所办的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合并,定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由戴粹伦任校长,直至1949年(见上海音乐学院)。
国立音专的教学制度参照欧洲音乐学院规格,采用学分制。教学中重视基础训练,质量要求严格。先后应聘于该校任教的中外音乐家有:作曲技术理论教授黄自(1930~1937年间兼任教务主任),声乐教授周淑安、应尚能、赵梅伯、苏石林。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弦乐教授富华、佘甫磋夫等。该校培养出不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家,如贺绿汀、 吕骥、 丁善德、江定仙、钱仁康、陈田鹤、 刘雪庵、 谭小麟、喻宜萱、周小燕、李献敏、易开基、 李翠贞、 范继森、吴乐懿、谭抒真、戴粹伦、陈又新、 蔡绍序、 郎毓秀、高芝兰、葛朝祉、李德伦、黄贻钧、 韩中杰、 斯义桂、桑桐、瞿希贤等。冼星海、张曙、蒋风之等,都曾在该校学习过。
国立音专师生的创作、论著、演出,当时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促进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如萧友梅的《普通乐学》、《和声学》,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歌曲集《春思》、《爱国合唱歌曲集》,青主的歌曲《大江东去》、歌曲集《音境》及著作《乐话》,周淑安的《抒情歌曲集》、《恋歌集》、《儿童歌集》,应尚能的《创作歌集》、《燕语》,陈洪的《乐曲与曲式》,朱英的琵琶曲等。在编辑出版方面,有青主主编的《乐艺》季刊,以及由他主编的及丛书30余种;音乐艺文社出版由黄自等主编的音乐艺文社的《音乐杂志》和晨报的《音乐周刊》,陈洪主编的《音乐月刊》、《林钟》等。
国立音专的教学制度参照欧洲音乐学院规格,采用学分制。教学中重视基础训练,质量要求严格。先后应聘于该校任教的中外音乐家有:作曲技术理论教授黄自(1930~1937年间兼任教务主任),声乐教授周淑安、应尚能、赵梅伯、苏石林。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弦乐教授富华、佘甫磋夫等。该校培养出不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家,如贺绿汀、 吕骥、 丁善德、江定仙、钱仁康、陈田鹤、 刘雪庵、 谭小麟、喻宜萱、周小燕、李献敏、易开基、 李翠贞、 范继森、吴乐懿、谭抒真、戴粹伦、陈又新、 蔡绍序、 郎毓秀、高芝兰、葛朝祉、李德伦、黄贻钧、 韩中杰、 斯义桂、桑桐、瞿希贤等。冼星海、张曙、蒋风之等,都曾在该校学习过。
国立音专师生的创作、论著、演出,当时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促进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如萧友梅的《普通乐学》、《和声学》,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歌曲集《春思》、《爱国合唱歌曲集》,青主的歌曲《大江东去》、歌曲集《音境》及著作《乐话》,周淑安的《抒情歌曲集》、《恋歌集》、《儿童歌集》,应尚能的《创作歌集》、《燕语》,陈洪的《乐曲与曲式》,朱英的琵琶曲等。在编辑出版方面,有青主主编的《乐艺》季刊,以及由他主编的及丛书30余种;音乐艺文社出版由黄自等主编的音乐艺文社的《音乐杂志》和晨报的《音乐周刊》,陈洪主编的《音乐月刊》、《林钟》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