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gry young men
愤怒的青年
1.
Angry Young Men and Realism in Fiction Writing;
“愤怒的青年”与现实主义手法
2.
Since World War Two,the Angry Young Men Generation represented by John Osben and Arnold Wesker Challenged the British society and theatrical traditions by their new-realist Drama.
"二战"以后,以约翰·奥斯本、阿诺德·韦斯克为代表的一代"愤怒的青年"以新现实主义戏剧为武器,向英国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与传统的戏剧戒律发起了冲击和挑战。
2) the Angry Young Men
愤怒的青年
1.
As the head of the Angry Young Men, John Osborne inherited the British writing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realistic style, putting forward protests against the tradition’s bondage,.
作为50年代英国文学新流派“愤怒的青年”的代表,约翰·奥斯本继承了英国文学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愤怒”、“不满”为主题,对传统的束缚、等级观念、国家利益、现存的教会、工会、家庭、婚姻和私有财产提出抗议,说出了当代英国人所蒙受的生活挫折和深深感到痛苦与失望的思想感情,表达了那个时代英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
3) fictions of the "Angry Young Men"
"愤怒的青年"派小说
6) angry
[英]['æŋɡri] [美]['æŋgrɪ]
adj.发怒的,愤怒的
补充资料:愤怒的青年
愤怒的青年 Angry Young Me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出现的文学运动。以通过小说和剧本表达人民、特别是青年对社会的不满为主要特征。这是当时英国中下层社会对执政工党政治改革的希望落空在文学上的反映。愤怒的青年本是借用英国作家莱斯利·保罗出版于1951年一部自传的书名,50年代中期曾为英国社会流行语。青年剧作家奥斯本(1929~ )引申此词语写作剧本《愤怒的回顾》上演,通过剧中主角对社会进行全面攻击,奥斯本遂被称为“愤怒的青年”。在小说方面,这一派的代表作有韦恩的《每况愈下》、艾米斯的《幸运儿吉姆》、布莱恩的《向上爬》等;西利托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上》以及威斯克的剧本《大麦鸡汤》等。这些作家大多出身下层社会,并不属于某一具体文学组织,甚至互不相识,只是在英国战后的社会背景上同时应运而生,在反映下层社会、攻击精神生活沉闷乏味和上流社会庸俗虚伪方面同声呼应。在艺术技巧上,他们也都一反英国中产阶级温文尔雅传统,表现出粗犷强劲的风格。随着外界形势和自身社会地位的变化,这些作家成名并步入中年后,多不复具有早年锋芒,创作上趋于保守。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