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dispositional moral sensitivity
倾向性道德敏感
1.
Based on literature concerned, theories established and questionnaire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tructure of dispositional moral sensitivity.
倾向性道德敏感是个体敏锐觉察和解释道德问题的反应倾向性。
2) moral sensitivity
道德敏感性
1.
Individual moral sensitivity is probably influenced by context and character of situation, individual role-involving, moral schemas, personality trait,and so on.
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
2.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moral values of the moral sensitivity simply.
道德敏感性是人的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敏感性的缺失必会导致道德规范的失落。
3.
Teacher\'s moral sensitivity is a kind of ability which can assist teachers to appreciate and interpret the moral implication in daily educational situation.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指教师领悟和理解日常的教育场景中所蕴含的道德涵义的能力,它有助于教师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以及敏锐地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从而避免做出不道德的教育行为。
3) contextual moral sensitivity
情境性道德敏感
1.
In general,female subjects got higher scores in contextual moral sensitivity than males.
结果表明,接近性、后果可能性等问题的道德强度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特定情境条件下被试对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问题呈现的道德框架变量在部分场景中影响被试对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女性被试总体上表现出更高的情境性道德敏感水
4) moral tendency
道德倾向
1.
The paper,analyzing the heroine s(Sister Carrie s) crucial choices of life to illustrate th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pointed out that the moral tendency of Sister Carrie is influenced greatly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oncluded that the novel Sister Carrie is meaningful in reflecting the social problems of that very period.
通过分析《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几次重大人生抉择来论述美国梦的幻灭,指出嘉莉的道德倾向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5) Civil Servant Ethical Sensitivity Scale Questionnaire
公务员道德敏感性问卷
1.
Combined with Marxism moral Views and moral sensitivities\' realism characteristic of Civil Servants in China, worked out《Civil Servant Ethical Sensitivity Scale Questionnaire》(CSESSQ) which adapt to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本文旨在研究Rest道德四成分模型中的第一种成分一道德敏感性,结合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新时期我国公务员道德敏感性的现实特点,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道德敏感性问卷》。
6) non-moral tendency
非道德化倾向
补充资料: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战后的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同下面将要谈到的各种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尝试,常被统称为“有机的”建筑或“多元论”建筑。其设计方法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多无论”按挪威建筑师与历史学家诺伯-舒尔茨的解释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其对形式的基本目的是要使房屋与场地获得独特的个性”。可见他们是一些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特点 倾向。这些倾向的动机主要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所鼓吹的无条件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以及在形式上的雷同反抗。 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最先活跃于北欧。它是二十年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北欧的地方性与民族习惯的发展。北欧的工业化程度与速度不及产生二十年代“现代建筑”的德国和后来推广它的美国那么高与快。北欧的政治与经济也不象它们那么动荡,对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与干扰也不那么大。此外,北欧的建筑一向都是比较朴素的,即使在学院派统治时期。也不是现代怎么夸张与做作的。因而,他们能够平心静气地使外来经验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形成了现代化的具有北欧特点的“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建筑。 “地方性”自五十年代末在日本也很流行。五十年代中叶以后,日本在探求自己的地方性方面也作了许多尝试,其中不少还带有一定的民族传统特色。当时日本的经济已经恢复得不错,并正在赶超西欧而大有起色,建筑活动十分频繁。以丹下健三为代表的一些年轻建筑师对于创造日本的现代建筑很感兴趣。丹下健三本人也是在设计县政府新办公楼中进行了不少尝试。 六十年代起,随着第三世界在政治与经济上的独立与兴起,第三世界的“地方性”战后显得特别活跃,特别是在居住建筑方面。它们的建筑,无论是自己设计的,或外国人为它们设计的,大多从规划、设计到形式都特别考虑到当地的气候与生活习惯。在现代化的地方性与民族性中做出不少成绩。 近十多年来地方性的倾向越来越流行。它在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先进工业国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各国与各地均有它自己来自地方与当地民族习惯的表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