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e hockey
冰球运动
1.
An analysis on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 of ice hockey sportsman;
冰球运动员心理能力探析
2.
How to develop Chinese ice hockey is in overall situation of numerous fans attention and is also great task which requires to be achieved by the managers,coaches,players,scholars and researcher in ice hockey field.
如何振兴我国冰球运动是广大冰球爱好者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需要我国冰球行业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学者和科研人员去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2) ice hockey player
冰球运动员
1.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and skill is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the ice hockey players flexibility.
柔韧素质对提高肌肉力量、动作的协调性和加大动作幅度,预防损伤与减少伤害事故,促进体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发展冰球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训练是提高其体能、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2.
The article has an analysis on the causation of ice hockey players sports anxiety in training or game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anxiety on players behavior in games.
分析冰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运动焦虑对运动员比赛行为的影响。
3.
With the documentary inquiry,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ing method,it has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ce hockey players match progress hold ability.
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法、问卷和访问调查方法,对影响冰球运动员控制比赛节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体能、技术和战术因素影响冰球运动员控制比赛节奏的认同率较高,对其他因素的认同率较低。
3) male-ice-hockey players
男子冰球运动员
1.
The inspection of serum cortisone of male-ice-hockey players facing different rivals in matches;
男子冰球运动员与不同对手比赛时血清皮质醇的监测
补充资料:冰球运动
冰上运动项目之一。(图1) 运动员穿着特制的冰刀、护具和服装,手持球杆在冰场上击球,以击入对方球门内的球数多者为胜。冰球运动由于速度快,对抗性强,激烈程度高,有助于培养勇敢、坚毅、机智、果断等素质和强壮的体质。
发展概况 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1855年,加拿大金斯顿流行一种冰上游戏,游戏者足绑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冻的湖面上追逐打击用木片制成的冰球。当时,参加比赛的人数及场地均无限制,只立两根木杆作为球门,这就是现代冰球运动的前身。1879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组织了一次正式的冰球比赛, 规则是 W.F.罗伯逊教授和R.F.史密斯教授共同制定的。最初规定双方参加者各为11人,后改为9人,又改为7人,最后改为6 人。球拍与球也不断改进,比赛速度逐渐提高,随之流行于全加拿大,进而发展到美国与欧洲。1908年,国际冰球联合会在法国巴黎创立。1920年,冰球运动在第 7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加拿大冰球运动员以其独特的打法战胜了欧洲所有球队,获得冠军。1924年,第 1 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沙莫尼举行,加拿大队以绝对优势再次获得冠军。1924~1953年,加拿大冰球在世界上常处于领先地位,多次赢得世界冠军。1954年,苏联队在斯德哥尔摩以 7:2战胜加拿大队,赢得了第21届世界冰球锦标赛冠军,随着欧洲冰球风格的兴起,加拿大独占冰球优势的局面被打破。
冰球运动在中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1935年,在北平举行的第1届华北冰上运动表演会上,第1次举行了冰球比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冰球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1953年,在哈尔滨举行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参加冰球比赛的有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火车头体协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 5个队。从那时起,东北、华北等一些省、市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冰球队。到1958年,冰球运动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 宁夏、 甘肃等 9个省、自治区开展起来。自1955年起,每年举行 1次全国冰球比赛;1957年,开始实行分组比赛,分成年组和少年组;1958年,成年组又分甲乙级分别举行。1956年以后,中国冰球队开始参加国际比赛。
技术和战术 冰球的基本技术可分为滑跑技术和攻防技术两大类。
①滑跑技术:是冰球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其中包括起跑、正滑、倒滑、惯性转弯、压步转弯、急停等一般滑跑技术及守门员专门的滑行技术。滑行姿势对滑跑技术效果的发挥有直接关系。滑行姿势应是上体抬起,稍前倾,头部向前看,两脚蹬冰频率稍快,这种滑行姿势有利于在场内骤然起跑和频繁变换方向。 ②攻防技术:包括控制球、传接球、过人、争球、射门等进攻技术和阻截、抢球、合法冲撞以及守门员防守等各项防守技术。射门是各项进攻技术中特别重要的一项。射门的方法很多,有拉射、挑射、快拍、击射和补射等,这些方法又各有正拍和反拍两种方式。近年来,还出现了弹射(一种预备时间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突然用拍刃前半部击射出球的一种射门动作)和垫拍(一种利用球拍触球之后,改变从后方或侧方射向球门的冰球路线角度与方向,使守门员难以预测球路的射门方式)等射门方法。由于射门方式方法的变化和发展,更由于运动员射门力量不断增强,冰球滑动或飞进的速度不断提高(据测定,最快已达到初速每秒60米)。这一切都给守门员的防守增加了越来越大的难度,对守门员的防守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冰球战术是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方而采取的攻防方式和方法,其内容如下:①进攻战术。可分为个人及 2~3人的进攻战术和全队的进攻战术。全队的进攻战术,又可分为快攻及阵地战两种。阵地战又可分为出守区、中区推进及攻区阵地战等。②防守战术。可分为个人防守、2~3人防守和全队防守战术。全队防守战术可分为攻区、中区及守区防守战术,如 "2-1-2" 和"1-2-2"以及"1-4"等阵型的防守战术;3个区的防守又可分为盯人防守、区域防守及混合防守等 3种方法。③"多打少"和"少打多"战术。冰球规则有队员犯规被罚出场2 分钟或5分钟的规定。这时场上形成了"6打5"或"6打4"以多打少的局面。"多打少"战术就是为了利用这种短暂的有利时机争取得分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进攻战术。反之,"少打多"战术则是在队员犯规被罚出场时被迫采取的以防守为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防守战术。
目前,世界冰球强队盛行的战术风格,基本上可分为欧洲型和北美型两种:欧洲型打法细腻,讲求配合,战术灵活多变;而北美型则个人技术突出,强调身体阻截和强行突破,射门意识强,防守积极,善于抢夺反弹球。后来,苏联冰球队在欧洲型打法的基础上又突出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快速、多变、密切配合与技巧相结合为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多次夺得世界冠军。苏联队的这些特点,近年来又逐渐为美国、加拿大等国所借鉴,出现了欧、美互相融合的新型风格。这种风格以第13届冬季奥运会的冠、亚军美国队和苏联队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刚柔相济,都是全攻全守的打法。
冰球比赛有一项特殊规定,即防守时对控制球的进攻队员可以全场进行合法冲撞。这导致了各国冰球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从1974年至 1979 年的 6年中,世界冰球甲级队(苏、捷、瑞典、芬、波及西德 6 个队)的平均身高从178.1厘米提高到179.9 厘米,体重从79.2公斤增加到82.9公斤。这种情况给冰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以及选材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
比赛方法 冰球比赛每队 20人。双方上场各 6人,位置分为守门员、左后卫、右后卫、左前锋、中锋、右前锋。运动员穿冰鞋,持冰杆,身着符合国际冰球联合会规定的护胸、护肘、护裆、裤叉、护腿、头盔等护具(图2、图3)。
冰球比赛每射中1球得1分,以比赛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队。每场比赛设裁判员 1名、边线裁判员两名、计时员1名、记罚计时员1名、监门员两名。裁判员指挥并裁决全场比赛,对犯规进行判罚,对射门得分做出判决。边线裁判员判定越位、死球、球出界、球门移动等犯规,并负责裁处比赛开始、每局开始、射中球门后的争球以外的一切争球。
冰球比赛每场60分钟,分 3局进行。每局实际比赛时间2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比赛进行中可以随时替换队员和守门员,但必须在 1名或多名队员离开冰面到达队员席之后才可等数替换,违者受小罚。运动员不准用球杆打人或用拍刃刺人或用杆柄杵人、钩人,不准抱人、绊人、横杆推人、投扔球杆和肘顶人、膝顶人、踢人,不准侮辱和干扰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违者根据犯规性质与程度,分别给予小罚,队小罚、大罚以及违反纪律、取消比赛资格、罚任意球等处罚。防守队员可以用肩、胸、臀部对控制球的进攻队员进行合法冲撞,也可以用身体贴挤和阻挡,但必须合法。同队队员可以在一个区域内互相传球,但不能在守区向位于前半场的同队队员传球,违者被判为越区传球。攻队队员先于球进入攻区为越位。判处越位时,应停止比赛,再在中区内距犯规队攻区最近争球点争球。如是故意越位,则在犯规队守区争球点争球。
场地、设备 冰球比赛场地,最大长61米(图4),宽30米;最小长56米,宽26米;四角圆弧的半径为 8.5米。围绕场地冰面,有用木材或可塑材料制成的界墙,高度为1.15~1.22米,除了正式标记的颜色以外,全部冰面和界墙都是白色。球门的垂直高度从冰面算起1.22米。两个门柱内侧相距1.83米。球门里最深处不得大于1米或小于60厘米。球门支架的后面应覆盖球门网,以便把射进门的球挡在门内。球门柱、横梁和支撑球门的其他支架向外的表面都涂红色。球门里的底座、表面和门柱以外的支撑物均涂白色。为便于比赛顺利进行,冰球场必须备有信号、计时装置和充足的照明设备。(见彩图)、表1、表2、表3、表4
发展概况 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1855年,加拿大金斯顿流行一种冰上游戏,游戏者足绑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冻的湖面上追逐打击用木片制成的冰球。当时,参加比赛的人数及场地均无限制,只立两根木杆作为球门,这就是现代冰球运动的前身。1879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组织了一次正式的冰球比赛, 规则是 W.F.罗伯逊教授和R.F.史密斯教授共同制定的。最初规定双方参加者各为11人,后改为9人,又改为7人,最后改为6 人。球拍与球也不断改进,比赛速度逐渐提高,随之流行于全加拿大,进而发展到美国与欧洲。1908年,国际冰球联合会在法国巴黎创立。1920年,冰球运动在第 7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加拿大冰球运动员以其独特的打法战胜了欧洲所有球队,获得冠军。1924年,第 1 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沙莫尼举行,加拿大队以绝对优势再次获得冠军。1924~1953年,加拿大冰球在世界上常处于领先地位,多次赢得世界冠军。1954年,苏联队在斯德哥尔摩以 7:2战胜加拿大队,赢得了第21届世界冰球锦标赛冠军,随着欧洲冰球风格的兴起,加拿大独占冰球优势的局面被打破。
冰球运动在中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1935年,在北平举行的第1届华北冰上运动表演会上,第1次举行了冰球比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冰球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1953年,在哈尔滨举行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参加冰球比赛的有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火车头体协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 5个队。从那时起,东北、华北等一些省、市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冰球队。到1958年,冰球运动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 宁夏、 甘肃等 9个省、自治区开展起来。自1955年起,每年举行 1次全国冰球比赛;1957年,开始实行分组比赛,分成年组和少年组;1958年,成年组又分甲乙级分别举行。1956年以后,中国冰球队开始参加国际比赛。
技术和战术 冰球的基本技术可分为滑跑技术和攻防技术两大类。
①滑跑技术:是冰球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其中包括起跑、正滑、倒滑、惯性转弯、压步转弯、急停等一般滑跑技术及守门员专门的滑行技术。滑行姿势对滑跑技术效果的发挥有直接关系。滑行姿势应是上体抬起,稍前倾,头部向前看,两脚蹬冰频率稍快,这种滑行姿势有利于在场内骤然起跑和频繁变换方向。 ②攻防技术:包括控制球、传接球、过人、争球、射门等进攻技术和阻截、抢球、合法冲撞以及守门员防守等各项防守技术。射门是各项进攻技术中特别重要的一项。射门的方法很多,有拉射、挑射、快拍、击射和补射等,这些方法又各有正拍和反拍两种方式。近年来,还出现了弹射(一种预备时间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突然用拍刃前半部击射出球的一种射门动作)和垫拍(一种利用球拍触球之后,改变从后方或侧方射向球门的冰球路线角度与方向,使守门员难以预测球路的射门方式)等射门方法。由于射门方式方法的变化和发展,更由于运动员射门力量不断增强,冰球滑动或飞进的速度不断提高(据测定,最快已达到初速每秒60米)。这一切都给守门员的防守增加了越来越大的难度,对守门员的防守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冰球战术是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方而采取的攻防方式和方法,其内容如下:①进攻战术。可分为个人及 2~3人的进攻战术和全队的进攻战术。全队的进攻战术,又可分为快攻及阵地战两种。阵地战又可分为出守区、中区推进及攻区阵地战等。②防守战术。可分为个人防守、2~3人防守和全队防守战术。全队防守战术可分为攻区、中区及守区防守战术,如 "2-1-2" 和"1-2-2"以及"1-4"等阵型的防守战术;3个区的防守又可分为盯人防守、区域防守及混合防守等 3种方法。③"多打少"和"少打多"战术。冰球规则有队员犯规被罚出场2 分钟或5分钟的规定。这时场上形成了"6打5"或"6打4"以多打少的局面。"多打少"战术就是为了利用这种短暂的有利时机争取得分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进攻战术。反之,"少打多"战术则是在队员犯规被罚出场时被迫采取的以防守为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防守战术。
目前,世界冰球强队盛行的战术风格,基本上可分为欧洲型和北美型两种:欧洲型打法细腻,讲求配合,战术灵活多变;而北美型则个人技术突出,强调身体阻截和强行突破,射门意识强,防守积极,善于抢夺反弹球。后来,苏联冰球队在欧洲型打法的基础上又突出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快速、多变、密切配合与技巧相结合为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多次夺得世界冠军。苏联队的这些特点,近年来又逐渐为美国、加拿大等国所借鉴,出现了欧、美互相融合的新型风格。这种风格以第13届冬季奥运会的冠、亚军美国队和苏联队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刚柔相济,都是全攻全守的打法。
冰球比赛有一项特殊规定,即防守时对控制球的进攻队员可以全场进行合法冲撞。这导致了各国冰球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从1974年至 1979 年的 6年中,世界冰球甲级队(苏、捷、瑞典、芬、波及西德 6 个队)的平均身高从178.1厘米提高到179.9 厘米,体重从79.2公斤增加到82.9公斤。这种情况给冰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以及选材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
比赛方法 冰球比赛每队 20人。双方上场各 6人,位置分为守门员、左后卫、右后卫、左前锋、中锋、右前锋。运动员穿冰鞋,持冰杆,身着符合国际冰球联合会规定的护胸、护肘、护裆、裤叉、护腿、头盔等护具(图2、图3)。
冰球比赛每射中1球得1分,以比赛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队。每场比赛设裁判员 1名、边线裁判员两名、计时员1名、记罚计时员1名、监门员两名。裁判员指挥并裁决全场比赛,对犯规进行判罚,对射门得分做出判决。边线裁判员判定越位、死球、球出界、球门移动等犯规,并负责裁处比赛开始、每局开始、射中球门后的争球以外的一切争球。
冰球比赛每场60分钟,分 3局进行。每局实际比赛时间2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比赛进行中可以随时替换队员和守门员,但必须在 1名或多名队员离开冰面到达队员席之后才可等数替换,违者受小罚。运动员不准用球杆打人或用拍刃刺人或用杆柄杵人、钩人,不准抱人、绊人、横杆推人、投扔球杆和肘顶人、膝顶人、踢人,不准侮辱和干扰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违者根据犯规性质与程度,分别给予小罚,队小罚、大罚以及违反纪律、取消比赛资格、罚任意球等处罚。防守队员可以用肩、胸、臀部对控制球的进攻队员进行合法冲撞,也可以用身体贴挤和阻挡,但必须合法。同队队员可以在一个区域内互相传球,但不能在守区向位于前半场的同队队员传球,违者被判为越区传球。攻队队员先于球进入攻区为越位。判处越位时,应停止比赛,再在中区内距犯规队攻区最近争球点争球。如是故意越位,则在犯规队守区争球点争球。
场地、设备 冰球比赛场地,最大长61米(图4),宽30米;最小长56米,宽26米;四角圆弧的半径为 8.5米。围绕场地冰面,有用木材或可塑材料制成的界墙,高度为1.15~1.22米,除了正式标记的颜色以外,全部冰面和界墙都是白色。球门的垂直高度从冰面算起1.22米。两个门柱内侧相距1.83米。球门里最深处不得大于1米或小于60厘米。球门支架的后面应覆盖球门网,以便把射进门的球挡在门内。球门柱、横梁和支撑球门的其他支架向外的表面都涂红色。球门里的底座、表面和门柱以外的支撑物均涂白色。为便于比赛顺利进行,冰球场必须备有信号、计时装置和充足的照明设备。(见彩图)、表1、表2、表3、表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