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使用政策
1)  utility policy
使用政策
2)  strategy use
策略使用
1.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quantitative data are used to obtain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y use and personal,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大型厂矿企业的287名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以及他们现在的英语水平与他们的个人现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2.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oldier students’overall frequency of strategy use and howgender,the time of delayed English learning and the previous education may affect the strategy choice.
通过对军校战士学员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探讨性别、所受教育程度、英语学习间断时间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3.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ubjects’ idiom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and strategy use were influenced by both .
结果表明,习语类别和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对习语理解和策略使用都有影响。
3)  Application Strategy
使用策略
1.
Investigations on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llustrations in Chemistry Curricular Standard Experimental Textbook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插图的功能及使用策略研究
4)  credit policy
信用政策
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ationales of credit policy designing for retailing oil companies and summarizes experiences drawn from successful practices of China retailing oil companies.
信用政策设计得是否合适对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The drawing-effect of consumer credit to market and corresponding credit policy were analyzed more deeply, 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he gross consuming expenditure would increase because of stimulation of consumer credit, the credit domino effect would be brought out from this.
分析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化 ,给出了有无信贷两种情况下消费行为模型 ,并结合我国特点 ,对信贷消费的市场拉动效应及相应的信用政策进行了研究。
3.
Finally,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and credit policy,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 receivable are given.
根据实际情况,从信用政策入手,提出加强应收帐款管理的具体措施。
5)  Practiced policy
应用政策
6)  policy utilization
政策运用
补充资料: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


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


【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控制信贷规模、干预宏观经济的三大法宝。虽然这三者既存在各自独立的特点和功能,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三者虽然都属于对货币供应量和国民经济的总量调节范畴,但各自的分工是不一样的。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通过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可增加货币供应量。运用存款准备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十分巨大。假如银行5仪幻亿元的存款已经完全运用出去了,把法定存款准备率从18%提高到20%,其它条件不变就可以迫使银行业削减它的放款和投资达百亿之巨。反之,法定准备金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为银行业提供几十亿的超额储备,相应可发放几倍于这个金融的贷款。但法定准备金率的改变有着严重的负作用,许多金融机构感到难以迅速调整准备金以符合提高的法定准备率。因为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不能盈利的,所以金融机构一般只保留少量的超额准备金,因此当法定准备率变动(哪怕是最轻微的变动)时,由于其冲击力很大,也会使许多银行陷人资金周转严重不灵的困境。因此,这一工具无法成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经常手段,运用这一工具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同时,在少数情况下运用这一工具时,应配合其它工具作为补充。例如,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整个银行系统相同规模的存款就要保持更大数额的准备金。如果它们先前没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满足这一新的比率要求,就必须在市场上出售流动资产或试图向中央银行借款。这时中央银行就可以利用另外两个工具缓和准备金率变动的影响。中央银行一方面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使银行系统的流动资产容易变现;另一方面亦可通过再贴现或再贷款供应一些准备金头寸。这样一收一放,当然是收大于放,就可使银根紧缩做到收而不乱,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应t、提高利率水平的目的,反之亦然。 与准备金率的变动相比,公开市场和再贴现对货币供应t冲击要小的多,提高再贴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都会减少货币供应t;降低再贴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则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