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赣剧高腔
1)  Jiangxi Drama Gaoqiang
赣剧高腔
1.
Jiangxi Drama Gaoqiang is an important branch in China,which is made up of two Gaoqiang groups formed in the northern Jiangxi Province,namely,Rao River Gaoqiang in the East of Boyang Lake and Hu Kou Gaoqiang polular in the North of Boyang Lake.
赣剧高腔是我国高腔剧种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声腔音乐由形成于江西省北部的两路高腔分支组成,它们分别是流行于鄱阳湖以东的饶河高腔和流行于鄱阳湖以北的湖口高腔,本文选择这两路高腔曲牌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曲牌文词结构和音乐结构的分析,试图说明赣剧高腔曲牌结构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希望能对高腔曲牌结构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2)  high tune of Chu opera
楚剧高腔
3)  Qi opera Gaoqiang
祁剧高腔
1.
This essay focus on the exploration of music morphology, singing style, characteristic of performing and present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Qi opera Gaoqiang in Hunan.
本文从湖南祁剧高腔的音乐形态、演唱风格、表演特色及其现状与发展思考四个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4)  Ganju
赣剧
5)  Xiang opera Gaoqiang music
湘剧高腔音乐
6)  Gan-Yue expressway
赣粤高速
1.
Influence of Gan-Yue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xi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以赣粤高速公路建设对江西省经济发展影响为例,阐明了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补充资料:赣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赣东北一带,是一个兼唱高腔、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多声腔剧种。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广信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饶河班以景德镇、波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高腔剧目,艺术风格比较古朴、粗犷;广信班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无高腔,其乱弹唱腔则较婉转流利。1950年合饶河、广信两派,改名为赣剧。
  
  赣剧现在的高腔有弋阳腔和青阳腔两种。弋阳腔一直保持"其节以鼓,其调喧"的原始风貌;青阳腔由安徽传入江西北部的都昌、湖口、彭泽一带,因它和弋阳腔有历史渊源关系,1957年被发掘出来后,亦归入赣剧演唱。在音乐上,除青阳腔的"横调"、"直调"以笛子、唢呐伴奏外,都以锣鼓助节,不用管弦,一人干唱,众人帮腔为特点。弋阳腔高昂激越,青阳腔柔和婉转。由于青阳腔具有通俗流畅的"滚唱",在扩大上演剧目和丰富艺术表现力方面较弋阳腔更胜一筹。高腔曲调结构均为曲牌联套体。
  
  赣剧的乱弹腔,以"二凡"、"西皮"为主。"二凡",即二簧,来自本地的宜黄腔,"西皮"传自湖北汉剧。乱弹腔曲调平直朴素,板眼大致与京剧相同,但无慢三眼的唱法。此外尚有"唢呐二凡"和"反调"。其他声腔有文南词、秦腔(即吹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安徽梆子、昆腔等,其中文南词主要从民间说唱音乐演变而来,又分文词(亦称北词)、南词和滩簧三种。其他大多来自徽班和婺剧。
  
  赣剧剧目分弋阳、青阳、乱弹三类。弋阳腔剧目,在高、昆、乱合班后有所谓"十八本":《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风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传》、《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青阳腔剧目,多数出自明代传奇,保存较完整的大小剧目80余出,如《吐绒记》、《百花记》、《三跳涧》、《香球记》、《双杯记》、《五桂记》等。乱弹剧目,据统计,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二凡戏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西皮戏有《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二凡戏有《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二凡拨子戏有《万里侯》、《打金冠》等。以后又不断从徽剧、婺剧、文南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大多只有提纲无准词,称为"水路戏"。
  
  赣剧由于长期演出于赣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故其舞台艺术形成了一种古朴厚实亲切逼真的地方风格。表演夸张、强烈、凝练、细致,如《珍珠记》中夫妻相会甩书、挥帚、跪抱等强烈而朴质的表演;《张三借靴》中通过祭靴、摔靴、脱靴等情节,揭示财主吝啬的夸张手法;《藏孤出关》中以眼神、水袖表达感情;《幽闺拜月》中以舞蹈刻画性格;《送饭斩娥》中用步法塑造人物,以及《黄鹤楼》中巧妙地运用一连串无言的喜剧性表演,把刘备、周瑜、赵云三者之间的内心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脚色分老生、挂须、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合称"九角头"。赣剧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名演员和乐师。如原属饶河班的高腔名旦余六喜,小生郑瑞笙和高昆乱不挡的乐师王仕仁,以及广信班的花旦杨桂仙和文武小生严有源等。
  
  1951年,赣剧首次进入南昌市,1953年成立江西省赣剧团,从此赣剧得到飞速发展。赣剧团成立不久,即培养了第一批青年演员,涌现了潘凤霞、胡瑞华等一代新秀。1954年,整理演出了文南词《梁祝姻缘》;又着重改革了高腔,在音乐上加入管弦伴奏,发展了滚唱,美化了帮腔,并演出了由石凌鹤改编的《还魂记》、《西域记》,以及《珍珠记》、《西厢记》,其中《珍珠记》、《还魂记》已摄制成影片。还整理了一批乱弹传统戏,新创了不少现代戏,在戏曲如何表现现代生活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