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razilian music
巴西音乐
2) Dongba music
东巴音乐
3) the music of the Ba Nationality
巴人音乐
1.
The rhythm is one of the third musical elements,It is the spirit and soul and only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music of the Ba Nationality.
节奏为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巴人音乐的灵魂和精髓,是巴人音乐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5) western music
西方音乐
1.
A Study of Western Music Research in China (1980-2000);
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
2.
There has been a keen debate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music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usic into China.
自西方音乐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关于中、西音乐的优劣比较、如何处理中西音乐之关系等问题一直在中国音乐界争论不休。
3.
Christian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soil for Western music,and the very source of its art style.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音乐的重要精神土壤,也是其艺术形式的直接源头。
6) the West music
西方音乐
1.
The paper organized the writer s idea,and considered that the book made a profundity and individual analysis to the West music with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音乐价值与文化功能的断裂,音乐自身的高度专业化,听众和音乐之间的疏离,以及非西方音乐因素的渗入,使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加速走向离散和分裂。
2.
The music instrument classification generally used the conception and method of macroscopic and submicroscopic in the West music system for long time.
长期以来,在西方音乐体系里较多习用宏观分类法和微观分类法这一对乐器分类观念和方法。
补充资料:巴西音乐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原有居民为印第安人。16~19世纪初,巴西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黑人奴隶被输入。20世纪初,又有大批移民从欧洲各国迁入。因此巴西的民间音乐是多种民族音乐经过数百年的同化和演变之后而形成的一种混合体。
巴西民间音乐的特点是短小对称的四句体歌谣曲式,拱形的曲调结构,大小调音阶,婰或慇与惍的节拍以及平行三度或六度的声部进行。在巴西民间音乐中这些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因素都来自葡萄牙传统音乐,甚至有不少歌曲和舞蹈连名称和形式也一道从伊比利亚半岛移到了巴西,例如城市的莫廷哈歌曲和南部沿海地区的凡丹戈舞等。巴西民间广泛使用的维奥拉和其他各类弦乐器,也都是伊比利亚原型的仿制品;但是巴西民间音乐中最有特色的切分节奏来自非洲黑人,典型的巴西切分节奏就是在非洲复节奏的基础上形成的。闻名世界的桑巴舞和大多数娺拍的巴西舞蹈都源自巴西黑人,其中包括尚果、科科、伦杜等主要的舞蹈类别。舞蹈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用以造成错综复杂的切分节奏。声乐伴唱分成主歌和叠歌两部分,主歌由一人即兴领唱,叠歌一般为合唱。虽然在巴西大部分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印第安人的影响已不十分明显,但在一些居住于偏僻地区的印第安部落中,仍然保存着不少完整的印第安舞蹈歌曲、行医歌、打猎歌、捕鱼歌和其他一些仪式歌曲。这些歌曲节奏规整均匀,旋律线以下行为主,音域一般不超过八度,有的仅限于小三度之内,使用的主要乐器是沙槌,还有鼻笛和排箫等。
巴西的专业音乐大多与教会联系在一起,各地有名的音乐家几乎都是该地方教堂的乐师。18世纪下半叶,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地区是米纳斯海拉斯州。由于采矿业的兴起,那里的经济、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约有1000名音乐家散布在州属各座城市里,其中大部分是黑白混血种人,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混声合唱曲,以弦乐加圆号、双簧管、长笛和演奏数字低音的乐器等作伴奏,主要用于教会的礼拜活动。19世纪初巴西最有名的作曲家是J.M.N.加西亚(1767~1830)。他在1816年为皇后玛丽娅一世葬礼所写的《追思弥撒曲》被认为是美洲最出色的弥撒曲之一。1808年葡萄牙皇室在拿破仑军队的胁迫下流亡到里约热内卢,促使该市的音乐生活得到很大的发展。当时葡萄牙最有名的歌剧作曲家M.A.波图加尔(1762~1830)也随之移居巴西,他的歌剧风格对土生土长的巴西音乐家产生了影响。
1822年巴西独立以后,意大利歌剧占据了巴西的音乐舞台。为了鼓励创作采用本国语言和题材的歌剧,巴西国歌的作者F.M.da西尔瓦(1795~1865)在皇帝佩德罗二世的赞助下,于1841年创立了皇家音乐与民族歌剧学院。第一部采用本国语言和题材的巴西歌剧是E.A.洛沃(1834~1901)的《圣若昂之夜》。19世纪下半叶,巴西出现了拉丁美洲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C.戈梅斯(1836~1896)。他用巴西题材创作的歌剧《瓜拉尼》于1870年在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是在欧洲上演的第一部拉丁美洲歌剧。
20世纪初,巴西开始了持续半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音乐运动,它的先行者是A.内波穆塞诺。他在1892年创作了管弦乐曲《巴西列景》,尝试用交响音乐的表现手段来描绘巴西生活的典型风貌,末乐章《巴图克》是其流传最广的作品。曲中采用了巴西黑人舞蹈的典型节奏。巴西民族主义音乐运动以作曲家 H.维拉-洛博斯的创作为顶峰。在20世纪众多的巴西民族主义作曲家中,唯有他一人达到了把巴西各种族的音乐要素溶于一体的艺术高度。他的作品有上千首,涉及音乐的各种体裁,代表作是14首《绍罗》和 9首《巴西的巴赫风格曲》。前者把里约热内卢市民的一种通俗音乐体裁"绍罗"提升到艺术音乐高度;后者把具有普遍意义的巴赫风格与巴西的音乐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作曲家还有O.洛伦索·费尔南德斯和F.米尼奥内、C.瓜尔涅里(1907~
)等人。
1937年德国作曲家H.J.科尔罗伊特(1915~
)移居巴西,带来了A.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他和C.桑托罗(1919~
)以及C.格拉-佩谢(1914~
)一起创建了巴西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活力音乐团"。1959年维拉-洛博斯逝世以后,民族主义音乐运动渐趋沉寂。沿海各大城市相继涌现出一批新的现代音乐团体。年轻的作曲家们倾向于在保持巴西音乐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十二音技法、序列主义、偶然主义和电子音乐等现代主义音乐的作曲技法。巴西新音乐中最有名的作曲家是M.诺布里(1939~
),作品有《节奏的变换》、钢琴《小协奏曲》和管弦乐曲《镶嵌品》等。
巴西民间音乐的特点是短小对称的四句体歌谣曲式,拱形的曲调结构,大小调音阶,婰或慇与惍的节拍以及平行三度或六度的声部进行。在巴西民间音乐中这些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因素都来自葡萄牙传统音乐,甚至有不少歌曲和舞蹈连名称和形式也一道从伊比利亚半岛移到了巴西,例如城市的莫廷哈歌曲和南部沿海地区的凡丹戈舞等。巴西民间广泛使用的维奥拉和其他各类弦乐器,也都是伊比利亚原型的仿制品;但是巴西民间音乐中最有特色的切分节奏来自非洲黑人,典型的巴西切分节奏就是在非洲复节奏的基础上形成的。闻名世界的桑巴舞和大多数娺拍的巴西舞蹈都源自巴西黑人,其中包括尚果、科科、伦杜等主要的舞蹈类别。舞蹈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用以造成错综复杂的切分节奏。声乐伴唱分成主歌和叠歌两部分,主歌由一人即兴领唱,叠歌一般为合唱。虽然在巴西大部分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印第安人的影响已不十分明显,但在一些居住于偏僻地区的印第安部落中,仍然保存着不少完整的印第安舞蹈歌曲、行医歌、打猎歌、捕鱼歌和其他一些仪式歌曲。这些歌曲节奏规整均匀,旋律线以下行为主,音域一般不超过八度,有的仅限于小三度之内,使用的主要乐器是沙槌,还有鼻笛和排箫等。
巴西的专业音乐大多与教会联系在一起,各地有名的音乐家几乎都是该地方教堂的乐师。18世纪下半叶,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地区是米纳斯海拉斯州。由于采矿业的兴起,那里的经济、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约有1000名音乐家散布在州属各座城市里,其中大部分是黑白混血种人,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混声合唱曲,以弦乐加圆号、双簧管、长笛和演奏数字低音的乐器等作伴奏,主要用于教会的礼拜活动。19世纪初巴西最有名的作曲家是J.M.N.加西亚(1767~1830)。他在1816年为皇后玛丽娅一世葬礼所写的《追思弥撒曲》被认为是美洲最出色的弥撒曲之一。1808年葡萄牙皇室在拿破仑军队的胁迫下流亡到里约热内卢,促使该市的音乐生活得到很大的发展。当时葡萄牙最有名的歌剧作曲家M.A.波图加尔(1762~1830)也随之移居巴西,他的歌剧风格对土生土长的巴西音乐家产生了影响。
1822年巴西独立以后,意大利歌剧占据了巴西的音乐舞台。为了鼓励创作采用本国语言和题材的歌剧,巴西国歌的作者F.M.da西尔瓦(1795~1865)在皇帝佩德罗二世的赞助下,于1841年创立了皇家音乐与民族歌剧学院。第一部采用本国语言和题材的巴西歌剧是E.A.洛沃(1834~1901)的《圣若昂之夜》。19世纪下半叶,巴西出现了拉丁美洲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C.戈梅斯(1836~1896)。他用巴西题材创作的歌剧《瓜拉尼》于1870年在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是在欧洲上演的第一部拉丁美洲歌剧。
20世纪初,巴西开始了持续半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音乐运动,它的先行者是A.内波穆塞诺。他在1892年创作了管弦乐曲《巴西列景》,尝试用交响音乐的表现手段来描绘巴西生活的典型风貌,末乐章《巴图克》是其流传最广的作品。曲中采用了巴西黑人舞蹈的典型节奏。巴西民族主义音乐运动以作曲家 H.维拉-洛博斯的创作为顶峰。在20世纪众多的巴西民族主义作曲家中,唯有他一人达到了把巴西各种族的音乐要素溶于一体的艺术高度。他的作品有上千首,涉及音乐的各种体裁,代表作是14首《绍罗》和 9首《巴西的巴赫风格曲》。前者把里约热内卢市民的一种通俗音乐体裁"绍罗"提升到艺术音乐高度;后者把具有普遍意义的巴赫风格与巴西的音乐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作曲家还有O.洛伦索·费尔南德斯和F.米尼奥内、C.瓜尔涅里(1907~
)等人。
1937年德国作曲家H.J.科尔罗伊特(1915~
)移居巴西,带来了A.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他和C.桑托罗(1919~
)以及C.格拉-佩谢(1914~
)一起创建了巴西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活力音乐团"。1959年维拉-洛博斯逝世以后,民族主义音乐运动渐趋沉寂。沿海各大城市相继涌现出一批新的现代音乐团体。年轻的作曲家们倾向于在保持巴西音乐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十二音技法、序列主义、偶然主义和电子音乐等现代主义音乐的作曲技法。巴西新音乐中最有名的作曲家是M.诺布里(1939~
),作品有《节奏的变换》、钢琴《小协奏曲》和管弦乐曲《镶嵌品》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