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eft-wing elements
左翼元素
2) weak left Engel element
弱左Engel元素
1.
By using pronormal minimal subgroups and weak left Engel elements ofprime order of the normalizers of Sylow subgroups of a finite group G, we obtain some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G to be p-nilpotent, nilpotent and supersolvable respectively,which generalize some known results.
利用有限群G的pronormal极小子群和Sylow子群正规化子中的素数阶弱左Engel元素得到了G成为p-幂零群、幂零群和超可解群的一些充分条件,这些结果推广了已知结论。
3) left associated element
左相伴元素
4) left regular element
左正则元素
5) left wing
左翼
1.
Though new social movement is now still faced with various problems,the possibility of it and left wing movement red-green alliance will concern the change of t.
新社会运动虽然目前还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其同左翼运动"红绿联盟"的可能性,将对今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关系重大。
2.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multiplex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culture and mode of thinking to analyse the thought history of Mainstream Chinese intellectuals who from liberalism to the left wing during the 1940s.
本文试图从历史背景、文化与思维方式等多重视角,比较系统地考察从抗战后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主流知识分子普遍经历的从自由主义立场与价值取向,向左翼发展的思想历程。
3.
Affected by political factors,the literary camp was split into two:the left wing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right wing of nationalists.
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文坛也出现了左翼无产阶级阵营和右翼民族阵营的分化,二者在如何建设民族文学、何为文学的本质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6) Left-wing
[英]['leftwɪŋ] [美]['lɛft,wɪŋ]
左翼
1.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ft-wing Metropolis Novels under the Ideological Sight;
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左翼都市小说特质
2.
The Term of "Revolution" in Left-wing Lu Xun's Writings
左翼鲁迅笔下的“革命”
3.
The Reality in Texts——On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Reality in the Left-Wing Reportage
文本中的现实——中国左翼报告文学建构事实的方法
补充资料:美国左翼文学
又称"美国无产阶级文学"。它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成为美国文学主要的潮流,因此常用"红色的三十年代"或"大萧条年代"作为它的时代标记。它的渊源可追溯到俄国十月革命,它的影响一直延伸到50年代。它继承了以西·德莱塞、林·斯蒂芬斯、厄·辛克莱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及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但又不同于以往的抗议文学,因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产生的,这是一种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崭新的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震撼世界的十日》一书的作者约翰·里德的带动下,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先后创办《解放者》(1918~1924)、《工人月刊》(1924~1926)和《新群众》(1926~1948)等杂志,接受美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的指导,成为左翼文学积极的组织者。20年代,以上述杂志为中心开始了初期左翼文艺批评。1921年,迈克尔·高尔德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率先提出建立"工人阶级战斗文学"的主张。维·弗·卡尔弗顿也著文宣称将出现"现实主义的形式、广泛的社会内容和集体意识"相结合的新文学。他们并批评当时美国文学界盛行的无政府主义和逃避现实的倾向。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阿尔图罗·乔万尼蒂歌颂列宁和红军的诗篇,伊斯特曼的小说《冒险》(1927)和阿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1929),较早反映了青年转向革命的过程。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市场大崩溃,触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瘫痪,失业严重,政府声誉扫地,工农运动空前高涨。这时,作家纷纷向左转,左翼文学运动因而获得了较大发展。
30年代出现了许多左翼文化团体,如"约翰·里德俱乐部"、"工人戏剧联盟"和"图书同盟"等,都具有全国规模。它们还拥有《铁砧》、《熔炉》、《左翼阵线》、《新军》、《工人戏剧》等10余家杂志。此外,还成立了"工人实验剧院"等左翼戏剧团体。左翼文学声势最盛时,一些具有全国影响的自由派杂志如《新共和》、《民族》等也向左转,成为同路人杂志。老作家德莱塞和斯蒂芬斯赞助这一运动,并推动中间派作家转向革命。多斯·帕索斯、埃德蒙·威尔逊、沃尔多·弗兰克和马尔克姆·考利等许多有声望的作家参加了"保卫政治犯全国委员会"、“职业作家支持美共竞选同盟”等组织的活动。1935年 4月在"约翰·里德俱乐部"的倡议下,于纽约召开首次美国作家代表大会,成立"美国作家联盟",接受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领导。
在当时出现的左翼文学作品中,高尔德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没有钱的犹太人》(1930)首先描写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阿伯特·马尔兹的长篇小说《潜流》(1940)塑造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工人作家罗伯特·坎特韦尔的小说《丰饶的土地》(1934)、杰克·康罗伊的小说《无产者》(1933)和亨利·罗斯的小说《称它为睡眠》(1935)深受读者欢迎,至今仍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作家写无产阶级的代表作品,屡次再版。理查德·赖特是左翼文学运动培养出来的黑人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集《汤姆大叔的孩子们》(1938)和著名的长篇小说《土生子》(1940)表达了黑人群众的革命愿望,深刻揭露种族歧视恶果,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这一时期还有许多著名作家致力于反映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斗争,他们的优秀作品造成广泛的影响,有时也被列入左翼文学范畴,例如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多斯·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詹姆斯·法雷尔的《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舍伍德·安德森的《希望之外》、厄斯金·考德威尔的一些短篇小说等。
20年代末,左翼戏剧工作者只在"新戏剧家剧院"和一些业余工人剧团中活动。1932年"工人戏剧联盟"(1935年改称"新戏剧联盟")成立后,联合"联邦剧院"等进步团体,多次举行"新戏剧之夜"大会演,推出相当数量的左翼新剧目,如马尔兹的《和平降临大地》(1933)、《黑矿井》(1935)、《小兵希克斯》(1936)、约翰·霍华德·劳森的《进行曲》(1936)、迈克尔·布兰克福与高尔德合著的《战斗之歌》(1936)、保罗·皮特斯和乔治·斯克拉的《码头工人》(1934)。欧文·肖所著《埋葬死者》获得新剧盟1936年创作奖。克利福德·奥德兹描写纽约出租汽车司机罢工的《等待老左》(1935)的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先后在50个城市上演 200余场。
左翼报告文学在危机年代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约瑟夫·诺斯、约翰·斯皮瓦克等著名的左翼记者,还培养了不少工人通讯员,及时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国外,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乔舒亚·库尼兹和史沫特莱等人足迹遍布欧、亚大陆,把美国左翼文学运动与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
在诗歌领域,高尔德、伊西多·施奈德和肯尼斯·费林写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作品。1933年出版了诗集《我们积聚力量》,收入一批左翼新诗人的作品。兰斯顿·休斯的《新的歌》(1937)、卡尔·桑德堡的《人民,是的》(1936)和阿契博德·麦克利什的《洛克菲勒城的壁画》(1933)等诗集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这些著名诗人当时的进步倾向。
30年代的左翼文学批评情况比较复杂。1935年前,它的活动在于开辟道路、促进发展,因而有约瑟夫·弗里曼等人对苏联文艺理论的探讨,高尔德对桑顿·魏尔德的批判,左翼批评界同托·斯·艾略特和南方重农学派的论战,以及卡尔弗顿等人发起的"十字路口的美国"的学术研究规划(1930年拟定,共计17个项目,多数未完成)。高尔德于1930年 9月在《新群众》杂志上提出“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定义。格兰威尔·希克斯的《批评的危机》(1933)、《革命与小说》(1934)等文,具体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小说"的政治与艺术标准。他的《伟大的传统》(1933)、卡尔弗顿的《美国文学的解放》(1932)和本·布莱克的《美国戏剧的觉醒》(1935)等,则表明这一时期左翼批评家企图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释美国的文学史与现状。
3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有所缓和,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左翼文学队伍开始分化。一些自称"中间派"的作家以《党派评论》杂志为中心,以反"左倾主义"为名开始分裂活动。1935年马克斯·伊斯特曼写《穿制服的艺术家》一文反对党对艺术家的领导。詹姆斯·法雷尔的《文学批评笔记》(1936)和埃德蒙·威尔逊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分别就艺术标准问题对左翼文学提出反对意见。1939年,菲利普·拉夫在《南方评论》上发表《无产阶级文学政治剖析》一文,表明他们已同"新批评派"携手,形成左翼文学运动的对立面。托洛茨基派的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加剧了左翼阵营中的思想混乱,一时间有许多作家退党、退盟。
936至1941年,作家联盟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相继召开了第二、三、四次全国作家大会,吸收万·维克·布鲁克斯、厄斯金·考德威尔、厄普顿·辛克莱、多萝西·帕克等著名作家入盟,派厄内斯特·海明威为首的作家代表团访问西班牙,并且为林肯支队选送志愿战士等事作出一定努力。左翼剧团上演了辛克莱·刘易斯的《不能在这里发生》(1936)、丽莲·海尔曼的《守望莱茵河》(1941)和海明威的《第五纵队》(1938)等反法西斯名剧。这时出现的马尔兹的《十字奖章与箭矢》(1944)、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斯坦贝克的《月落》(1942)以及麦克利什的诗剧《城市的陷落》(1937)都是与反法西斯斗争密切相关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组织的左翼作家活动基本停止。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在白劳德修正主义和麦卡锡反共迫害的双重打击下进入尾声,但少数进步作家仍坚持斗争,写作了一批小说,如亚历山大·萨克斯顿的《大中西铁路》、劳埃德·布朗的《铁城》、菲利普·博诺斯基的《燃烧的山谷》和阿伯特·马尔兹的《短促生命中漫长的一天》等。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后,霍华德·法斯特宣布退党,长达40年的美国左翼文学运动从此趋于沉寂。
50、60年代以来,有关左翼文学的研究著作、回忆录不断出现,其中主要的有丹尼尔·艾伦的《左翼作家》(1962)、瓦尔特·赖迪奥特的《1900至1954年的美国激进小说》(1956)、戴维·麦登主编的《三十年代无产阶级作家》(1968)、摩根·海尔姆斯坦的《以戏剧为武器:1929至1941年纽约的左翼戏剧》(1963)以及瓦尔特·戈德渥特的《1890至1950年美国激进期刊》(1964)等。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市场大崩溃,触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瘫痪,失业严重,政府声誉扫地,工农运动空前高涨。这时,作家纷纷向左转,左翼文学运动因而获得了较大发展。
30年代出现了许多左翼文化团体,如"约翰·里德俱乐部"、"工人戏剧联盟"和"图书同盟"等,都具有全国规模。它们还拥有《铁砧》、《熔炉》、《左翼阵线》、《新军》、《工人戏剧》等10余家杂志。此外,还成立了"工人实验剧院"等左翼戏剧团体。左翼文学声势最盛时,一些具有全国影响的自由派杂志如《新共和》、《民族》等也向左转,成为同路人杂志。老作家德莱塞和斯蒂芬斯赞助这一运动,并推动中间派作家转向革命。多斯·帕索斯、埃德蒙·威尔逊、沃尔多·弗兰克和马尔克姆·考利等许多有声望的作家参加了"保卫政治犯全国委员会"、“职业作家支持美共竞选同盟”等组织的活动。1935年 4月在"约翰·里德俱乐部"的倡议下,于纽约召开首次美国作家代表大会,成立"美国作家联盟",接受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领导。
在当时出现的左翼文学作品中,高尔德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没有钱的犹太人》(1930)首先描写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阿伯特·马尔兹的长篇小说《潜流》(1940)塑造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工人作家罗伯特·坎特韦尔的小说《丰饶的土地》(1934)、杰克·康罗伊的小说《无产者》(1933)和亨利·罗斯的小说《称它为睡眠》(1935)深受读者欢迎,至今仍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作家写无产阶级的代表作品,屡次再版。理查德·赖特是左翼文学运动培养出来的黑人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集《汤姆大叔的孩子们》(1938)和著名的长篇小说《土生子》(1940)表达了黑人群众的革命愿望,深刻揭露种族歧视恶果,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这一时期还有许多著名作家致力于反映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斗争,他们的优秀作品造成广泛的影响,有时也被列入左翼文学范畴,例如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多斯·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詹姆斯·法雷尔的《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舍伍德·安德森的《希望之外》、厄斯金·考德威尔的一些短篇小说等。
20年代末,左翼戏剧工作者只在"新戏剧家剧院"和一些业余工人剧团中活动。1932年"工人戏剧联盟"(1935年改称"新戏剧联盟")成立后,联合"联邦剧院"等进步团体,多次举行"新戏剧之夜"大会演,推出相当数量的左翼新剧目,如马尔兹的《和平降临大地》(1933)、《黑矿井》(1935)、《小兵希克斯》(1936)、约翰·霍华德·劳森的《进行曲》(1936)、迈克尔·布兰克福与高尔德合著的《战斗之歌》(1936)、保罗·皮特斯和乔治·斯克拉的《码头工人》(1934)。欧文·肖所著《埋葬死者》获得新剧盟1936年创作奖。克利福德·奥德兹描写纽约出租汽车司机罢工的《等待老左》(1935)的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先后在50个城市上演 200余场。
左翼报告文学在危机年代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约瑟夫·诺斯、约翰·斯皮瓦克等著名的左翼记者,还培养了不少工人通讯员,及时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国外,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乔舒亚·库尼兹和史沫特莱等人足迹遍布欧、亚大陆,把美国左翼文学运动与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
在诗歌领域,高尔德、伊西多·施奈德和肯尼斯·费林写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作品。1933年出版了诗集《我们积聚力量》,收入一批左翼新诗人的作品。兰斯顿·休斯的《新的歌》(1937)、卡尔·桑德堡的《人民,是的》(1936)和阿契博德·麦克利什的《洛克菲勒城的壁画》(1933)等诗集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这些著名诗人当时的进步倾向。
30年代的左翼文学批评情况比较复杂。1935年前,它的活动在于开辟道路、促进发展,因而有约瑟夫·弗里曼等人对苏联文艺理论的探讨,高尔德对桑顿·魏尔德的批判,左翼批评界同托·斯·艾略特和南方重农学派的论战,以及卡尔弗顿等人发起的"十字路口的美国"的学术研究规划(1930年拟定,共计17个项目,多数未完成)。高尔德于1930年 9月在《新群众》杂志上提出“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定义。格兰威尔·希克斯的《批评的危机》(1933)、《革命与小说》(1934)等文,具体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小说"的政治与艺术标准。他的《伟大的传统》(1933)、卡尔弗顿的《美国文学的解放》(1932)和本·布莱克的《美国戏剧的觉醒》(1935)等,则表明这一时期左翼批评家企图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释美国的文学史与现状。
3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有所缓和,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左翼文学队伍开始分化。一些自称"中间派"的作家以《党派评论》杂志为中心,以反"左倾主义"为名开始分裂活动。1935年马克斯·伊斯特曼写《穿制服的艺术家》一文反对党对艺术家的领导。詹姆斯·法雷尔的《文学批评笔记》(1936)和埃德蒙·威尔逊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分别就艺术标准问题对左翼文学提出反对意见。1939年,菲利普·拉夫在《南方评论》上发表《无产阶级文学政治剖析》一文,表明他们已同"新批评派"携手,形成左翼文学运动的对立面。托洛茨基派的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加剧了左翼阵营中的思想混乱,一时间有许多作家退党、退盟。
936至1941年,作家联盟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相继召开了第二、三、四次全国作家大会,吸收万·维克·布鲁克斯、厄斯金·考德威尔、厄普顿·辛克莱、多萝西·帕克等著名作家入盟,派厄内斯特·海明威为首的作家代表团访问西班牙,并且为林肯支队选送志愿战士等事作出一定努力。左翼剧团上演了辛克莱·刘易斯的《不能在这里发生》(1936)、丽莲·海尔曼的《守望莱茵河》(1941)和海明威的《第五纵队》(1938)等反法西斯名剧。这时出现的马尔兹的《十字奖章与箭矢》(1944)、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斯坦贝克的《月落》(1942)以及麦克利什的诗剧《城市的陷落》(1937)都是与反法西斯斗争密切相关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组织的左翼作家活动基本停止。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在白劳德修正主义和麦卡锡反共迫害的双重打击下进入尾声,但少数进步作家仍坚持斗争,写作了一批小说,如亚历山大·萨克斯顿的《大中西铁路》、劳埃德·布朗的《铁城》、菲利普·博诺斯基的《燃烧的山谷》和阿伯特·马尔兹的《短促生命中漫长的一天》等。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后,霍华德·法斯特宣布退党,长达40年的美国左翼文学运动从此趋于沉寂。
50、60年代以来,有关左翼文学的研究著作、回忆录不断出现,其中主要的有丹尼尔·艾伦的《左翼作家》(1962)、瓦尔特·赖迪奥特的《1900至1954年的美国激进小说》(1956)、戴维·麦登主编的《三十年代无产阶级作家》(1968)、摩根·海尔姆斯坦的《以戏剧为武器:1929至1941年纽约的左翼戏剧》(1963)以及瓦尔特·戈德渥特的《1890至1950年美国激进期刊》(1964)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