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dixia
阿底峡
1.
In the earyly part of 11th century,《Pudidaodenglun》written by Adixia in view of Tibetan Buddhist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is an embryonic form of stages to cultivatin of Tibetan Buddhism.
道次第是藏传佛教各宗派共同遵循的修法程序,起始于公元8世纪莲花戒论师的《修道次第三论》;公元11世纪初,阿底峡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现状所撰写的《菩提道灯论》是藏传佛教修道次第的雏形;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根据藏传佛教见修行的情形撰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使藏传佛教的道次第论达到了极致。
补充资料:阿底峡
古印度僧人、佛学家。汉名无极自在,本名月藏,法名燃灯吉祥智。生于巴格浦尔(另说班加尔或比哈尔)。11岁在那烂陀寺从觉贤学习佛学,旋去王舍城跟密教大师阿缚都底波陀学习密法,尔后又去超戒寺从那洛波钻研显密两乘。29岁在菩提伽耶摩底寺(另说奥坦多补梨寺)从戒护受具足戒,学习戒律,又从法护学习显教经典。在1013年阿富汗的穆罕默德·伽塞尼的穆斯林军队最后一次侵入印度前,他去金地岛(今苏门答腊)从法称学习密法,并去锡兰(今斯里兰卡)钻研大小乘经论和密咒。44岁时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声名极盛,与宝生寂、觉贤、阿缚都底波陀、动毗波、寂贤等人一起被称为超戒寺八贤。
朗达玛在西藏禁佛以后,佛教陷于危机之中。11世纪西藏阿里地区的统治者绛曲沃(菩提光)派那错携带重金去印度敦请阿底峡赴藏协助振兴佛教。1040年离印至尼泊尔住一年,1042年至阿里。他应意希沃(智光)之请,著《菩提道灯论》,提倡三士道和业果的学说,因而被称为业果学者。此时他应西藏当时大译师仁钦桑布(宝贤)之请至妥顶寺。时仁钦桑布已85岁,交谈之后,极为敬佩,遂请其校正自己所译经典,并听从阿底峡的劝告,建舍闭关修定,直至逝世。
阿底峡住阿里三年,正欲回印,到达尼泊尔边境时,适逢战乱,交通阻断,不得不折回西藏。西藏译师仲敦巴请其到卫地弘法,遂应邀至桑耶寺,译出《摄大乘论》及世亲《摄大乘论释》等多种经论。他在桑耶寺看到大量印度所无的经典,甚为震惊。其后又被请到拉萨聂塘,译出《中观心要释思择焰》,并自著两部解释此论的著作。后至耶巴,译出无著造的《究竟一乘宝性论》。
阿底峡的显密译著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的有百多种。他传播的思想和学说,后来形成噶当派。宗喀巴继承和发展他的学说,创立了格鲁派,传播到甘肃、青海、蒙古等地。
朗达玛在西藏禁佛以后,佛教陷于危机之中。11世纪西藏阿里地区的统治者绛曲沃(菩提光)派那错携带重金去印度敦请阿底峡赴藏协助振兴佛教。1040年离印至尼泊尔住一年,1042年至阿里。他应意希沃(智光)之请,著《菩提道灯论》,提倡三士道和业果的学说,因而被称为业果学者。此时他应西藏当时大译师仁钦桑布(宝贤)之请至妥顶寺。时仁钦桑布已85岁,交谈之后,极为敬佩,遂请其校正自己所译经典,并听从阿底峡的劝告,建舍闭关修定,直至逝世。
阿底峡住阿里三年,正欲回印,到达尼泊尔边境时,适逢战乱,交通阻断,不得不折回西藏。西藏译师仲敦巴请其到卫地弘法,遂应邀至桑耶寺,译出《摄大乘论》及世亲《摄大乘论释》等多种经论。他在桑耶寺看到大量印度所无的经典,甚为震惊。其后又被请到拉萨聂塘,译出《中观心要释思择焰》,并自著两部解释此论的著作。后至耶巴,译出无著造的《究竟一乘宝性论》。
阿底峡的显密译著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的有百多种。他传播的思想和学说,后来形成噶当派。宗喀巴继承和发展他的学说,创立了格鲁派,传播到甘肃、青海、蒙古等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