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林兆华
1)  Lin Zhaohua
林兆华
1.
A Study on Lin Zhaohua s Interpretation of Chekhov s Works;
从“孤岛上”的《三姐妹》到“洞穴中”的《樱桃园》——谈林兆华对契诃夫戏剧的解读
2.
Director should Have a Second Theme——On the Achievement and Strategy of Lin Zhaohua s Adaptation Dramas;
导演应该有第二主题——论林兆华改编剧的成绩与策略
3.
A Rotating Kaleidoscope:Awareness Feature of Vanguard through Metaphor——On Adaptation Drama of Shakespeare s Hamlet By Lin Zhaohua;
转动万花筒:在隐喻中看到了先锋性——论林兆华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
2)  Lin Zhao-en
林兆恩
1.
A General Analysis on Lin Zhao-en′s Religious Thoughts of "Three-in-one";
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浅析
2.
Lin Zhao-en is a philosopher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林兆恩是晚明的一位哲学家,三教合一是其思想最为鲜明的特色。
3)  Liu Zhao-lin
刘兆林
1.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The New Tendency of Liu Zhao-lin s Literary Creation;
由传统走向现代——刘兆林创作的新趋向
4)  Ling Chao Ch'i (1907~  )
林兆耆
5)  Warfarin sodium
华法林钠
1.
Study use of warfarin sodium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钠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2.
Polarography Determination of Warfarin Sodium;
极谱法测定华法林钠的含量
3.
Objective:Based on th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 of warfarin sodium,a new analytical method was pro- posed to determine warfarin sodium in the medium of aqueous-alcoholic.
目的:基于华法林钠的荧光光谱特性,以水-乙醇混合溶剂为介质,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华法林钠的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6)  warfarin [英]['wɔ:fərin]  [美]['wɔrfərɪn]
华法林
1.
Anticoagulation of Warfarin Therapy in Patients After Mechanical Valve Implantation;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观察
2.
The Randomized Study of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with Warfari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3.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aintenance Dose of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nd the Genetic Mutation of Cytochrome P450 (CYP2C9);
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剂量与CYP2C9基因突变的关系
补充资料:林兆耆
      中国内科学家、中国消化病专业奠基人之一,1907年3月22日生于上海市。1931年6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毕业后相继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前身)和私立北平协和医院内科助理住院医师。1933年8月考取中英庚款奖学金赴英国留学,先在利物浦大学热带病及卫生学院学习,继而在伦敦各教学医院实习和进修。1936年11月回国,任上海医学院内科学讲师,1945年升教授。此后历任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后更名内科学院、华山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医学院(后更名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内科系主任和医疗系主任。早年从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研究,1940年首创用骨髓培养法诊断伤寒、副伤寒、葡萄球菌败血症及其他全身性细菌感染,并对伤寒、副伤寒的胆汁、骨髓、血液、粪、尿等培养与维达尔氏反应(即肥达氏反应)进行比较研究。此后曾发表6篇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当时《柳叶刀》杂志曾转载论文摘要,评价甚高。50年代,他研究血吸虫病、胃癌、肝癌等病。1959年他组织本校各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在沪的有关研究所,最先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基础和临床的系统研究,为中山医院肝癌研究的发展奠定基础。他注重培养人才,教学工作中他要求严格,重视教材建设,40年代编写的内科学讲稿,在当时广为流传。他组织和主编的大型参考书《实用内科学》1952年初版,已发行第10版,是国内畅销的医学书籍,在亚洲各国也有影响。他主编的《内科学》(1964)是国内第一本由十多位著名教授共同编写和评阅的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