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ancient Mongol nationality
古代蒙古
1.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ancient Mongol nationality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in which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otection of water,wild animals,grassland,tre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about the ancient Mongol nationality through exploring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古代蒙古的法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可见,五个不同时期的古代蒙古法制中对水、野生动物、草场、树木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直接关系到蒙古社会生产、生活,今天仍可从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法律理念,许多具体条文的规定仍有可取之处,希望对今天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制的完善有所帮助。
6) Ancient Mongolian
古代蒙古语
补充资料:元代蒙古文石刻
中国元代用蒙古文字刻制的碑刻。蒙古文是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早期的蒙古文是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后,在采用回鹘文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称作回鹘式蒙古文或蒙古畏兀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又命吐蕃萨迦喇嘛八思巴根据藏文字母制造新体蒙古字,用以拼写蒙汉等各种语言,于至元六年(1269)制成颁行,形成汉字式方体,自上而下直写,当时称蒙古新字,后称蒙古字,是元朝法定文字,近人称八思巴蒙古字。
蒙古文碑刻因文字而异。用回鹘式蒙古文刻制的碑刻,最早为《也松格碑》 (或称"移相哥碑"、"成吉思汗石" ),刻于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胜利班师后,内容记述成吉思汗侄移相哥在宴会射箭事。碑原在额尔古纳河上游也松格领地黑尔城遗址附近,现存苏联列宁格勒博物馆。其他还有:《云南王藏经碑》,元至元六年(1340)刻,20世纪初发现,存昆明筇竹寺。碑阴用回鹘式蒙文书写云南王阿鲁的蒙古语令旨,无汉文译文,是完整的蒙古文碑铭。《张氏先茔碑》刻于元元统三年(1335),蒙汉文对照,蒙文据汉文翻译,在内蒙古翁牛特旗。《竹温台碑》刻于元至元四年(1338),蒙汉文对照,蒙文据汉文译,在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刻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362),蒙汉文对照,蒙文据汉文译,在甘肃武威。《紫微宫碑》刻于公元1240年,在汉文皇后懿旨文末刻有回鹘式蒙文的令文 3行,在山西济源县。此外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还保存有《兴元阁碑》,刻于公元1342年,全刊自汉文译出的回鹘式蒙文;《释迦院碑》刻于公元1257年,在汉文碑铭右侧有回鹘式蒙文 3行。
八思巴蒙文碑,现发现者约有20多种,分布于陕西周至、韩城,甘肃泾川,山西太原,河南安阳、许昌、浚县,河北易县,山东邹县等元代寺观遗址。多数碑为八思巴蒙文与汉文合璧,汉文据蒙文译出,以汉语白话文直译文义,少数碑无汉文译文。碑文多为皇帝圣旨、皇后懿旨、皇子诸王令旨或帝师法旨,主要内容是保护佛寺道观产业及减免僧道赋税等事。北京居庸关云台蒙文石刻,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共 2方,一为梵文陀罗尼经的音译,一为拼写蒙语,记述有关元代佛教传播业绩,是罕见的蒙文佛教史料。此外还有一种据汉文文献读音译为八思巴字蒙文然后刻石者,如加封孔子、孟子的制书,封赠道士的制诰等。
蒙古文碑刻因文字而异。用回鹘式蒙古文刻制的碑刻,最早为《也松格碑》 (或称"移相哥碑"、"成吉思汗石" ),刻于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胜利班师后,内容记述成吉思汗侄移相哥在宴会射箭事。碑原在额尔古纳河上游也松格领地黑尔城遗址附近,现存苏联列宁格勒博物馆。其他还有:《云南王藏经碑》,元至元六年(1340)刻,20世纪初发现,存昆明筇竹寺。碑阴用回鹘式蒙文书写云南王阿鲁的蒙古语令旨,无汉文译文,是完整的蒙古文碑铭。《张氏先茔碑》刻于元元统三年(1335),蒙汉文对照,蒙文据汉文翻译,在内蒙古翁牛特旗。《竹温台碑》刻于元至元四年(1338),蒙汉文对照,蒙文据汉文译,在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刻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362),蒙汉文对照,蒙文据汉文译,在甘肃武威。《紫微宫碑》刻于公元1240年,在汉文皇后懿旨文末刻有回鹘式蒙文的令文 3行,在山西济源县。此外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还保存有《兴元阁碑》,刻于公元1342年,全刊自汉文译出的回鹘式蒙文;《释迦院碑》刻于公元1257年,在汉文碑铭右侧有回鹘式蒙文 3行。
八思巴蒙文碑,现发现者约有20多种,分布于陕西周至、韩城,甘肃泾川,山西太原,河南安阳、许昌、浚县,河北易县,山东邹县等元代寺观遗址。多数碑为八思巴蒙文与汉文合璧,汉文据蒙文译出,以汉语白话文直译文义,少数碑无汉文译文。碑文多为皇帝圣旨、皇后懿旨、皇子诸王令旨或帝师法旨,主要内容是保护佛寺道观产业及减免僧道赋税等事。北京居庸关云台蒙文石刻,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共 2方,一为梵文陀罗尼经的音译,一为拼写蒙语,记述有关元代佛教传播业绩,是罕见的蒙文佛教史料。此外还有一种据汉文文献读音译为八思巴字蒙文然后刻石者,如加封孔子、孟子的制书,封赠道士的制诰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