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赫鲁晓夫
1)  Khrushchev [英][kruʃ'tʃɔ:f]  [美]['krʊʃtʃɛf, -tʃɔf, ūru'ʃtʃjɔf]
赫鲁晓夫
1.
It was Khrushchev Who Opened the Door of Sino-Soviet Dispute When He Became the First Leader of CPSU;
赫鲁晓夫主政开启中苏争吵的大门——中苏分歧的起源探析
2.
The Analysis of 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 America during the Regime of Khrushchev;
浅析赫鲁晓夫的三和政策
3.
Analysis of Khrushchev s Agricultural Reforms;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探析
2)  Khrushchev [英][kruʃ'tʃɔ:f]  [美]['krʊʃtʃɛf, -tʃɔf, ūru'ʃtʃjɔf]
赫鲁晓夫时期
1.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SR and Turkey during the Era of N.S.Khrushchev;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与土耳其关系
3)  Khrushchevism ['kruʃtʃɔvizəm]
赫鲁晓夫主义
4)  Grashof number
葛拉晓夫数
5)  grashof number
格拉晓夫数
6)  Jawaharlal Nehru
尼赫鲁
1.
Jawaharlal Nehru s Contributions to China s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尼赫鲁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2.
On Historical Status of Jawaharlal Nehru s Nonalignment Thought;
尼赫鲁不结盟思想的历史地位
3.
The Effect of China’s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Jawaharlal Nehru;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尼赫鲁的影响
补充资料: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1894~1971)
Khrushchev,Nikita Sergeyevich 

   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1953~1964),部长会议主席(1958~1964)。生于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卒于莫斯科。祖父是农奴,父亲是矿工。他在农村念了几年书,15岁开始当管道工,十月革命前已是工人组织里的活跃分子。当1918年红军、白军与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争夺乌克兰时,他参加布尔什维克,第二年加入红军,与白军和入侵的波兰军作战。1921年复员回家乡尤佐夫卡(即今顿涅茨克)做工;1922年进入苏维埃工人学校学习;1925年脱产做党务工作,担任尤佐夫卡的彼得罗夫斯科-马林斯克地区的党委书记。1929年获准进入莫斯科斯大林工学院学习冶金,并担任该学院的党委书记;1931年起在莫斯科党委工作,1933年升任莫斯科地区党委第二书记,亲自指导建造莫斯科地下铁道,荣获列宁勋章,同年升任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1938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派往基辅担任乌克兰的第一书记,1939年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希特勒入侵苏联后,以中将衔加入军队,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是叶廖缅科元帅的政治顾问。1944年乌克兰解放后遭受历史上罕见的饥馑,他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研究和指导;由于他未能迅速使乌克兰实行农业集体化,1947年受到降级处分,旋即重获斯大林的信任,1949年调回莫斯科任党委第一书记,兼任中央委员会书记。1949~1953年他集中精力领导农业。
   
   

1959年赫鲁晓夫(右)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

1959年赫鲁晓夫(右)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于1953年9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同年兼任苏共中央俄罗斯联邦局主席。同年5月与布尔加宁一起出国访问南斯拉夫,为斯大林排斥南共向铁托道歉。1956年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此外,在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法制建设、平反历史错案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非斯大林化运动在东欧引起反响,1956年和1957年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反对斯大林主义政府的起义。10月份他飞往华沙与波兰工人党领导人哥穆尔卡达成政治上的妥协,但匈牙利叛乱却遭到苏军的镇压。1957年6 月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联合反对他;赫鲁晓夫把反对他的人打成反党集团,并动员了中央委员会的多数委员打败他们。1958年3 月兼任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宣扬与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和平共处的主张,1959年访问美国,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和平共处的势头一时十分高涨,可是1960年美国U-2 飞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事件中止了这个趋势。1962年出现古巴导弹危机,苏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他的政策受到一些共产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抨击,1960年苏中两党公开分裂。西伯利亚开垦计划的失败,与中国的争端,再加上他的 专断作风,是他下台的主要原因。1964年国内反对他的力量已占压倒优势,他于10月份称病辞职,深居简出。后因病去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