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王莽改制
1)  Wang Mang's reform
王莽改制
2)  Wang Mang
王莽
1.
Study on Wang Mang Scheming to Usurp Han Dynasty;
王莽代汉的“心法”研究
2.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Social Reform——The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of Wang Mang s Systemic Reform;
创新是社会改革的灵魂——王莽改制的历史启迪
3.
Wang Mang s Transplanting and Exploiting of the Theory that Emperors of the Han Dynasty Were Yao s Descendants and that the Han s Attribute Was Fire as Yao s;
王莽对“尧后火德”说的移植利用
3)  Wangmang
王莽
4)  Confucian reform
素王改制
1.
He interpreted the thoughts of ancient classics,popularized the Confucian reforms,called for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and advocated cultural antiforeignism by rejuvenating the Confucianism.
近代经学大师皮锡瑞一生究心于学术与政治的完美结合,他阐发义理思想,宣扬素王改制,为维新变法摇旗呐喊。
5)  coins of the Wang Mang period
王莽铸币
6)  Records of Wangmang Dynasty
王莽朝记事
1.
This paper intends to begin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rds of Wangmang Dynasty in Biography of Koguryo in Annals of Three Kingdoms.
本文拟从分析《三国志》高句丽传中的王莽朝记事开始 ,采用逆推论证的方法 ,通过对有关王莽朝高句丽记事的诸史料的辨析 ,论证王莽朝记事中的高句丽侯与塞外之高句丽国无关 ,是玄菟郡高句丽县之侯 ,进而究明此句丽侯与古代之“句丽”的关系 ,并论证“句丽”早于朱蒙之高句丽前存在于辽东地区 ,《三国志》高句丽传中的高句丽是沸流国国王松让或其后人的观点。
补充资料: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中国西汉末年外戚王莽进行的经济改革。为解决西汉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王莽附会《周礼》,托古改制。始建国元年(公元9),针对当时的土地和奴婢问题,诏令宣布:天下的土地  ,一律改称王田;天下的奴婢,一律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男口不足8人而土地超过一井(900亩)的人家,把多出的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无田者按一夫百亩的制度受田  。有敢违抗者,流放四夷。由于地主官僚的反对,四年,王莽不得不取消这一诏令,宣布王田皆可买卖;犯买卖奴婢罪者也不予处治。这一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尝试失败。
   始建国二年,王莽下诏实行五均六筦。五均是在长安以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都市设立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六筦是由国家掌握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5项事业,不许私人经营;同时控制名山大泽,而对在名山大泽中采取众物的人课税。此项措施旨在节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并使封建国家获得经济效益。然而,王莽无力控制用来推行五均六筦的大商贾,这些人乘传巡行,与郡县通同作弊,盘剥人民,损公肥私,与王莽的初衷背道而驰。
   居摄二年(公元7),王莽曾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3种钱币,与原有的五铢钱同时流通。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铢钱,另作小钱,与大钱一值五十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制铜炭,以防盗铸。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地皇元年(公元20),又尽废旧币,改行货布、货泉二品。货币不合理的变革,引起了经济混乱,加速了王莽政权财政的崩溃和人民的破产,此项法令民愤最大。
   
   

王莽“始建国”铜方量

王莽“始建国”铜方量


   
   在政治制度方面,王莽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县名和行政区划都加以改变,还恢复五等爵,滥加封赏。官吏俸禄无着,便想方设法扰民。
   王莽改制引起社会混乱,促使农民起义和西汉宗室旧臣反对新朝的斗争不断发生。更始元年(公元23),王莽政权终于在起义农民的打击下彻底崩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