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chaikovsky
[英][tʃai'kɔfski] [美][tʃaɪ'kɔfskɪ]
柴科夫斯基
1.
Analysis of Tchaikovsky s Symphony Manfred;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曼弗雷德》解读
2.
The Creative Thinking in Tchaikovsky s Symphony No.4;
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的创造性思维
3.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by Tchaikovsky;
论柴科夫斯基不同体裁音乐的创作特点
3) Tchaikovsky art songs
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
4) Tchaikovsky
[英][tʃai'kɔfski] [美][tʃaɪ'kɔfskɪ]
柴可夫斯基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Music Style Reaching the Same Goal by Different Routes——Referring to "Qiangli Group"and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s music;
“殊途同归”的民族音乐风格发展道路——从“强力集团”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谈起
2.
A Colourful Scenery Painting ——The song of Boat in June by Tchaikovsky;
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析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
3.
On Tchaikovsky s Style of His the Seasons, Op. 37bis;
从钢琴套曲《四季》看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
5) The Music Lovers
乐圣柴可夫斯基
6) Myaskovsky
米亚斯科夫斯基
1.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Symphony Works of Myaskovsky;
摭谈米亚斯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
补充资料: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Tchaikovsky, PeterIlich 俄国作曲家 。1840年5月7日生于维亚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1893年11月6日卒于圣彼得堡。1850年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并选修音乐课,从师T.I.菲利波夫学习钢琴。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班,1862年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在H.I.扎连芭指导下学习和声与复调 ;在 A.G.鲁宾斯坦门下学习配器和作曲。1865年毕业,毕业作品康塔塔《欢乐颂》(J.C.F.席勒诗)获银牌奖。同年应鲁宾斯坦之邀,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0年中,写下包括3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歌剧、舞剧 、管弦乐序曲、室内重奏等在内的许多早期名作。1876年与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讯友谊。在梅克夫人资助下,柴科夫斯基辞去教职,全力投入创作,在最后10多年时间里,写下第四 、五、六交响曲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 玛捷帕 》、《 黑桃皇后 》,舞剧《睡美人》、《 胡桃夹子 》、《 小提琴协奏曲 》、《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以及许多浪漫曲等名作。
柴科夫斯基的6部交响曲中,前期的3部都属于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题上往往使用民歌素材;后3部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在风格上转入深刻的心理刻画,力图表现戏剧性的心理矛盾冲突。其中f小调《第四交响曲》题献给梅克夫人,与e小调《第五交响曲》一样,采用象征厄运的序奏主题贯穿全曲,成为整个作品核心,最后在欢乐凯旋的高潮中结束。b小调《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是作者悲剧性交响曲创作的高峰。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后,达到悲剧性的结局。柴科夫斯基的11部歌剧中,最重要的两部是根据普希金同名作品改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前者表现了几个俄国贵族青年在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悲剧,多采用悠长、抒情的旋律,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后者也具有悲剧色彩,音乐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艺术感染力。柴科夫斯基的3部舞剧音乐是《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作者在创作上,对以往的公式化弊病进行了革新,增强了交响性和戏剧性音乐效果,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他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的典范之作。重要作品还有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及其他室内乐、声乐作品。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