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五权宪法
1)  Five-power Constitution
五权宪法
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power Constitution" and "Three-power Constitution";
五权宪法”与“三权宪法”之比较
2.
The Evolution of Sun Yat-sen s Thoughts on Five-Power Constitution;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
3.
An Analysis on Sun Yat-sen s Five-power Constitution Idea;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探析
2)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五权宪法
1.
Sun Yat-sen s Thought of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and Its Practice;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
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democratic revolution,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thought of Mr.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3)  constitution of five powers
五权宪法
1.
There is no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restraint of balance in the constitution of five powers while they re the symbol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既没有三权分立说中的分权 ,也没有三权分立说中的制衡。
4)  Five Powers Charter
五权宪法
1.
On Sun Yatsen s Five Powers Charter;
简论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
5)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theory
五权宪法思想
1.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y sources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theory.
本文以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为研究对象,以该思想的“权能分治”和“五权分立”为主线,着重分析了五权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兼采中西政治制度优点的独创性,同时分析其在理论上的不足和政治实践中的不充分。
6)  "5-Right and Constitutionalism"
五权宪政
补充资料: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

    中华民国时期孙中山提出的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宪法原则。初次提出于1906年12月2日,是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孙中山参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3权分立的制度  ,结合中国封建时代的考试制度和御史监察制度,在演说中提出革命成功后的中华民国宪法将实行行政、立法、裁判、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制度。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参议院和国会均未制订此项宪法。1921年4月,孙中山在广东省议会和教育会的演说中,再次以五权宪法为题阐述了这一原则。1924年4月22日,五权宪法以中央政府当设立五院,其序列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以试行五权之治,载入《建国大纲》,作为政权建设原则而固定下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